2011年,五名青年砸毁日侨死亡行军纪念碑,警方不敢追究礼送离境

千秋过往 2024-06-24 21:19:13

2011年8月2日,在哈尔滨方正县公安局里面,警方正在给五名年轻人做笔录,询问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千里迢迢跑到这里砸碑的动机。

五名年轻人没有抵触,非常配合,有问必答,当笔录做完后,警方让他们在笔录上签字时,五人坚定地拒绝,说:“我们不认为这是犯罪,我们做的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事,所以你们可以拘留我们,但我们不会签字。”

警方没有强迫他们签字,也没有拘留他们。半个小时后,在当晚的8点30分,警方对五人说:“我们可以立刻把你们放了,但你们必须保证不在本地停留,立刻离开方正县。”

在得到五人的口头保证后,方正县警方把面包车还给五人,用警车护送五人进入高速收费站,确认他们一路向西后,大松一口气,掉头返回。

8月3日,这五位年轻人乘坐高铁返回北京,他们的眼中除了依旧的坚定,更多的长途跋涉的疲劳,走出高铁站时,五人惊呆了,站台口人山人海,拉着写有”欢迎砸碑五壮士凯归”的横幅,人群向他们赠送鲜花,场景犹如英雄归故里。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给五位年轻人每人发了2000元现金的奖励。

而这件事更是瞬间点燃了中国互联网,在网上五人成为英雄被传送,事件相关方的方正县则被推到了舆论的顶端,口诛笔伐,坐立难安,不得不拆除了日侨死亡行军纪念碑,并向全国人民道歉。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切的源头都要从方正县的经济发展说起,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但中华儿女当知气节面前,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策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神州大地一片繁荣昌盛,然而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曾经是共和国长子的东三省经济却一蹶不振,GDP占全国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20%,下滑到如今的不到5%。东北F4大连、哈尔滨、沈阳、长春均是一言难尽。

这其中原因有客观的,东三省有肥沃的黑土地,但冬天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这种气温属于人类不适宜居住环境,导致了人才流失,一旦考上省外大学,那就是全家搬迁;更多是主观的,经济结构单一,东三省走的是重工业和资源开采型。

还有就是东三省靠近苏联,在中苏关系紧张的那个年代,双方在边境线上陈兵数百万,相互忌惮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局面之下,我国又启动了防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三线建设,生产制造、人才储备全部不遗余力往内地搬迁……

东三省成为了战备区,注定不可能再向这里投资建设,因为我国的战争方案是一旦开战,我们在东北平原上是无法抵御苏联的钢铁洪流,将一鼓作气撤退到太行山,利用山地进行阻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三省都是按此规划,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但此时我国各地均已发展起来,回头一看,找不到适合东三省的规划了,做什么都是重复投资。于是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开始失速,积重难返,成为人口长期净流出地区。

为此,黑龙江政府在2010年左右,号召各地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保民生促发展。哈尔滨的方正县属于连四线城市都搭不上边的旮旯,各方面条件堪忧,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爹不疼娘不爱的那种。

方正县内部会议上,领导问大家:“我们方正县有什么特色和特产啊?大家畅所欲言,但说无妨。”沉默良久后,一个声音悠悠道:“真要说的话,我认为我们的特产是日本公墓,这里埋葬了数万的日本侨民,全国第一。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人过来扫墓。”

东北其他地方尚有雪景、冰雕为噱头吸引游客的,方正县有什么呢?方正人想了想,特色确实是只有日本人,虽然是死的。

当年日本开拓团的数十万日本侨民倒在方正县这片土地上,埋在这片土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日本后人漂洋过海前来招魂和祭拜。

那就发展旅游业,但旅游业向来只有辅助作用,没有支柱性支撑,方正县最缺的是钱,怎么能拉来投资呢?

方正人灵机一动,还是玩“死人”吧,死人的钱不赚白不赚,何况还是日本人的。为了拉到日本投资商,方正县首先营造气氛,要求当地商家的牌匾必须是中日双语标注,一段时间后收效甚微,觉得如此不够惊天地,泣鬼神,干脆打造顶级仪式感,出资70万,建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纪念日本开拓团,敲锣打鼓,鼓吹中日友好。

中国人骨子里就有抗日DNA,方正县祭出这么一招,一时之间民间大哗,因为这太伤害中国人的感情了。

面对网友们的口诛笔伐,方正人鸭子死了嘴巴硬,选择了沉默,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试图以不变应万变,用这种方式逃避责任。

但要知道日本开拓团在中国留下斑斑血行,即便后来遭受了十倍的报复,那也是活该,都不应该被纪念。

罪行永远都是要被铭记,而不是美化。

士可忍,孰不可忍。网上一片义愤填膺,但更多的人是只动口不动手,因为参加这种行动一方面要自掏腰包,而且因为请假还要被扣工资奖金,完事后有可能触发法律法规,有被拘留的风险。

面对一片没有实质性效果的嘈杂,网友陈福乐在网上率先发起了“砸碑”的召集。最后只有网友湘军五百、飞天燕子、梁智、韩忠四人答应和陈福乐一起行动,五人组成砸碑五虎将。

先不论砸碑五壮士结局如何?他们都值得尊敬。在国耻和尊严面前,不惜以身试法,不求回报。要知道当时五人都是无业人士,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却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方正县为何立的是日本开拓团石碑?

在这里我们先介绍日本开拓团的历史过往,他们有霸道,有血腥,有可怜,有可悲,还有灭亡前超越了自相残杀和惨绝人寰的疯狂。

时间回到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席卷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这场地震的强度是汶川大地震的两倍,破坏了更加惊人。

地震后,日本大地是地裂数尺,铁道弯曲成钩,电线断裂如麻,瓦砾满地,尸骸遍野。日本还是岛国,大震后引发大海啸。

这场旷世难见的大地震中,日本死亡99331人,失踪43476人;房屋损毁、烧毁32.1万余户,共计3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5亿日元!要知道,日本1922年的财政预算也只有17.7亿日元。

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最大结果是日本人惶惶不可终日,认为日本岛即将沉没,于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了我国东北,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做了傀儡皇帝,向东北大量移民。

移民入侵是最好的同化方式。远的看美利坚合众国,白人屠杀印第安原住民,当种族对印第安人形成碾压性优势后,谁还会说白人在这块土地上不合法;近看印度,高种姓人全是当年的入侵者,低种姓人全是当年的原住民,现在的印度原住民已经完全成了顺民,对入侵者的统治毕恭毕敬。

这一招在历史和当今社会屡试不爽,沙俄时期,沙皇吞并乌克兰用的就是这一招,现在穆斯林对抗西方国家用的也是这一招。真枪实弹打不过,穆斯林领袖就号召他们的女人用子宫入侵欧洲,使劲的生,每家生他七个八个。

看看现在的法国,那些穆斯林移民在家里生下一窝拿着生子津贴,不工作不读书,吃饱喝足每天就跪在地上感谢阿拉。如今穆斯林人口占比已经逼近法国人口15%。假以时日,依靠选举的西方制度,必能被穆斯林“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此,日本把向东北地区移民列为了日本吞并中国的“七大国策”之一,计划用10年的时间,向东北地区实施移民100万户、500万人,再用30年时间让日本人成为最大比例的人口,反客为主,“赤化”中国东北。

日本以国家资助的形式向东北移民,资本的原始积是累肮脏无比的。这些''开拓团''按照军队模式配有火炮和机关枪等武器,他们的残暴和血腥不亚于日本军队。这些''开拓团''进入中国后,在东北和内蒙边缘地区的村庄进行灭绝性屠杀,目的是侵占原本属于中国老百姓的土地'。

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日本政府不允许“开拓团”用太直接太血腥的方式获得,就搞出一个“均田地”的政策,口号是人人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以政府名义抢夺以及销毁地契,重新对土地再分配。

于是一寸土地都i没有的开拓团成员轻而易举就获得土地。接着日本政府在东北对农民进行高赋税,迫使中国老百姓交不起赋税不得不出卖土地。这种巧取豪夺的方式有一个过程,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掏空中国百姓,最后日本政府连这个时间都等不及了,由日军出面,进驻到某一大片农田上,宣布此地划定为军事训练场或部队驻扎地,以实弹训练相迫,或补充少量金钱,或者直接充公。

为了尽快让日本人扎根中国,在东三省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日本政府强征那些在日本、伪满洲居住的所有17岁以上到25岁以下的日本独身女子,全部送来和“青年开拓团”的少年一起。让他们白天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夜里就创造“新世界”,天天高喊“亚麻跌”。

所以为什么日本战败后,在中国留下了那么多的日本遗孤。

1945年苏联闪击东北,80万关东军溃不成军,成建制的往南落荒而逃,国破家亡之际,日本开拓团的地狱经历开始。

战争初期,关东军强征“开拓团”人员,无论男女老幼,强迫他们参战。为了避免被苏军发现,日军将开拓团里面啼哭的婴儿掐死,并把那些体力不支,跟不上队伍的病人以及妇女抛弃在沼泽里。

当苏军追上来的时候,日军让3000多名“开拓团”人员,包括妇女向苏军发起号称“玉碎”的冲锋。讽刺的是战斗一打响,号称要保护他们的“关东军”趁机逃之夭夭,这支“开拓团”全被苏军击毙。

9 阅读:2147
评论列表
  • 2024-06-27 14:47

    点赞

  • 2024-06-28 10:31

    当初做这个决定的县领导应该全部追责并判卖国罪。以警世人。

千秋过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