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长津湖,寂静冰雕连。他们死得悄无声息,却也唱响了壮烈悲歌

从安看历史 2023-06-10 19:57:06

浴血长津湖,寒战死鹰岭,寂静冰雕连。这支部队来得悄无声息,死得也悄无声息。

抗美援朝开始前,美军蔑视中国,不可一世,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用鲜血证明了,永远不要挑衅中国,因为,来犯者,必杀之。

由于志愿军与美军在火力配置、远程支援、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抗美援朝的战斗烈度可以说没有最惨烈,只有更惨烈。

其中久为人们所记忆的部队之一,便是悄无声息的冰雕连。

冰雕连,相信人人都能够理解这三个字的含义。但这三个字,所指代的并不是某一支特定的部队,而是代表着所有成为冰雕的烈士部队。因为成为冰雕连的部队,远不止一支……

而这些冰雕连的壮烈悲歌,就唱响在长津湖战役之中。

随着第一次战役的结束,美国人“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被彻底摧毁。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怎么可能会轻易接受这样的失败?

因此,双方再次集结重兵,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

为了顶住美军的强烈攻势,第九兵团在1950年11月被调入朝鲜参加战斗。而冰雕连的故事,也正是志愿军在此次大战的长津湖战役中唱响的慷慨悲歌。

第九兵团之前驻扎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地区,并没有经历过非常极端的严寒气候,甚至还有部分士兵在进入朝鲜作战之前,连雪都没有见过。

因此当他们集结在一起,开始奔赴朝鲜的时候,身上穿的,还是单衣。

而那个时候的朝鲜,夜里最低温可以接近零下40度。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曾向上级请示,延迟入朝时间,筹集部队所需要的棉衣。

然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凭借强大的支援火力,美军向我军疯狂进攻。前线急需支援,收到命令的第九兵团当即停止征集棉衣,火速开往前线。

第九兵团身着单棉衣在边境集结的一幕,被东北军区副参议员兼参谋长贺晋年看到了。他二话没说,直接掏空了仓库,为第九兵团提供了5万件棉衣和一大批棉鞋。

但就算如此,第九兵团的棉衣还是捉襟见肘,这也为后来大批战士冻死冻伤埋下了伏笔。

而与此同时,美军身上穿的又是什么呢?

厚手套,风挡大衣,套装内衣,防水作战靴,高寒专用睡袋等。就这样,美军的士兵还叫苦不迭,抱怨太过寒冷。

除了保暖衣物,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也不容小觑。

美军拥有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以及大量坦克与装甲特种车辆的掩护,因此很多时候都可以采取简单粗暴的超饱和火力覆盖战术。

但美军这种玩法,志愿军玩不了。抗美援朝期间,双方的武器代差太大,这是不争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因此,为了能让手中的武器发挥最大的效果,志愿军只能昼伏夜出,潜伏前进,尽一切可能拉近作战距离,在己方近战、夜战优势最大化的同时,让美军的支援重火力无法发挥作用。

而这,也就是让美军付出惨重代价的穿插战术。

这个战术,在长津湖战役中有大量体现,并发挥了很好的战斗效果。

长津湖之战开启之后,美军迅速被我军分割成几块,首尾不能相顾。在我军如天神下凡般的奇袭与各路人马的强大攻势下,美军很快就选择撤离此地。

但说得简单,美军人数众多,哪这么好撤?更何况志愿军早就已经在美军撤离的路上做好了埋伏。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美军机械化程度极高,在全力撤退3天后,也才跑了22公里、不仅如此,为了跑出这段距离,美军还付出了超过1500人伤亡的代价。

美军一路撤退,经过了一个叫做死鹰岭的地方。

这个地名,其实是一个形容词,而形容的对象,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候,因为这个地方,连老鹰都能被冻死。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恶劣到极点的地方,是志愿军的伏击点。

匍匐在雪里的志愿军战士们或紧握着手里的钢枪,或捏着手榴弹的绳子,眼睛直直地盯着美军过来的方向,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只要美军出现,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进入战斗,只要美军出现,他们就会打响阻击战,只要美军出现,他们就会将钢刀狠狠砍向敌人,只要美军出现……

可直到美军走到他们身边,他们也没有动。

在长达6个昼夜的潜伏伏击中,他们已经在猎猎寒风中壮烈牺牲了……

在这里埋伏的英雄们,并没有能够等来他们的敌人。

事实上,美国人一度非常困惑,为何志愿军能在如此恶劣环境中保持高强度机动,还能发动高烈度战斗的呢?

而死鹰岭的这一幕,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

这支“冰雕连”,就是志愿军第九兵团20军59师177团2营6连。

而像这样的“冰雕连”,远不止这一支部队,60师180团2连和80师242团5连也以和6连同样姿态,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

而那些在行军、潜伏和作战的过程中被冻死、冻伤的志愿军更是数不胜数。据战后统计,整个第九兵团,光是冻伤减员的数量,就已达到近3万人。

而正是这些英雄的奋不顾身,才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才给了中国平稳发展的机会。

之后,人们在6连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封绝笔书: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他们不怕吗?他们当然怕,但他们更怕没有国家,他们更怕自己的后代也要在战火中长大。

和平来之不易,而为人们带来和平的人,更应该永远被铭记。

0 阅读:4

从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