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59岁的葬礼上,听到她儿子的悼词之后,我改变自己晚年的活法

十指说情 2024-06-06 17:36:41

有人总是这样,活着活着就不知道人生该如何活下去了,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追求了,直到有一些事情的发生才能让自己突然醒悟——原来有些时候换一种活法也同样会让自己过得好。

我的邻居跟我一般大,我们是从二十年前认识的,那时候我跟我的老伴刚从村里搬到城里生活,为了孩子的学习,也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一些,所以就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她便是我的对门。

要说我们俩家的情况其实还是有些差距的,我们属于外来户,从村里买房到了城里生活,而他们本身就是城里人,家庭条件很不错,她是当老师的,而她的老伴是在工厂上班的,比我们实在好太多了。

一开始相处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一家人高高在上的,让我们十分的羡慕,但后来相处的久了之后也就没有了这种感觉,反而觉得他们也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日子。

他们家只有一个儿子,平常除了工作之外,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生活的全部了,那时候经常能听到他们在家里对孩子的教育,又是指导孩子写作业,又是催着孩子去上补习班,一刻也不能停下来。

我们的儿子放学了只会在家里待着看电视,他们的儿子放学之后锻炼身体,写作业,补课,特别的忙,活脱脱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为此我没少因为这事儿打骂过我儿子,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了,毕竟咱家的条件不行,比不上人家,文化水平也不如人家高,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一直活在他们家的阴影下,总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总觉得生活压力很大,但却也无法改变。

直到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才稍微缓解了一些。

我儿子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虽说不是很有出息,但起码也是个大学生了,在我们的家族里面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他们的儿子则是考了一个重点一本学校,咱们也比不过,只能表示祝贺了,不过从这时开始我们才陆续卸下了肩上了担子,我们俩家的联系也才更多了些,相处起来也更平等了些。

她比我大,我平日里都叫她刘老师,叫她老伴叫张哥,他们夫妻俩从儿子上了大学之后才过起了自己的日子,晚上叫我们一块出门散步,周末了叫我们一块出去逛街,偶尔还会约着一块出去旅游,日子过得惬意很多。

但我们彼此都知道还没到真正放松的时候,因为接下来还有儿子结婚的事情需要花钱,只是他们没压力,我们有而已。

刘老师在她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给她儿子准备好了婚房的,一直都没有装修,就等着她儿子结婚的时候装修,一切都安排的十分妥当。

相对于我们家来说也有心给儿子准备房子,可兜里的钱却一直都攒不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这种差距真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追赶上来的。

我常常跟刘老师说:

“儿子都大了,上了大学了,将来毕业了都会有自己的安排,自己的计划,咱们当老的就不要那么担心了,让他们自己闯荡,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她总是点头表示认同,可转头还是该帮助孩子的帮助孩子,该忙活的还是忙活。

很快孩子们就毕业了,找工作,结婚成为那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了,我儿子还算可以,从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我们县城里找工作上班,考了一个镇上的单位工作,起码体面一些,稳定很多,每天县城以及镇上来回跑,但他没有特别大的追求,我们也对他没有特别大的要求,这样就挺好的。

而刘老师他们的儿子则不同,留在了上大学的城市工作上班,听说刚入职一个月就能赚一万块钱,真的挺让人羡慕的。

只不过他们也挺难的,又是卖掉了本地的房子,凑了钱给他们儿子在当地买了新房,又是大包小包的拎着去他们儿子那边生活,尤其是在她儿子有了孩子之后更是老两口两地分居,刘老师在她儿子家里帮忙带娃,张哥则是留在我们这边一个人生活,并不是不愿意去,只是去了不方便。

说他们过得不好吧,儿子那么有出息,他们又都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基本上可以说无忧无虑了,说他们过得好吧,又是两地分居,各过各的,好不容刘老师在那边带了三年孩子回来了之后,每天却又开始节省着过日子了。

刘老师经常跟我吐槽说:

“大城市的开销太大了,他们的房贷一个月就得还一万多,还有车贷,别看他们赚得多,花得更多,一个月根本就剩不下来什么钱,也就是我们老两口现在过得安稳,能帮助一些就帮助一些吧。”

她的话大概也是在说我们这些当父母的通病了,只是相对来说我们的压力会小一些,儿子在县城买房生活,开销也少,压力也小。

两年前刘老师查出来心脏有问题,光是手术费就得十几万,这笔钱其实对于他们家里来说是能够承担的起来了,只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手术最后也没做,人坚持了两年之后还是去世了,这一下让我对刘老师他们家的状况产生了好奇,按理来说像他们家的条件完全是可以凑出来了手术费的,早点做了手术人也能够早点恢复身体,不至于说拖着到最后没做手术,人就这么走了。

当我跟张哥聊起来的时候他却很无奈的说:

“手术的风险也挺大的,她这个人也怕疼,活着的时候就怕去医院,老了就更别提了,又怕手术疼,又怕花钱,拖着说攒两年钱再做的,可没想到还是没来得及。”

张哥的话中透露着遗憾与无奈,我本想继续问一些关于他孩子的事情,可还是忍住了,没有继续问下去了。

很快刘老师的葬礼也开始举行了,我也前去参加了刘老师的葬礼,来的人很多,而她的儿子也是在前面讲了一段悼词,大概是介绍了刘老师生平的种种事情,其中有几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她说:

“我妈这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也是她,小的时候供我吃喝,给我最好的学习条件,长大以后又为了我照顾孩子,辛苦了一辈子,如果早知道她的身体拖不了太久,我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让她早点做手术。”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有些愣神,都知道他们家有钱,她儿子有出息,但是却没想到刘老师最后的手术之所以没做,不仅仅是因为怕疼,更多的原来是没有钱,想要拖一拖,攒一年的钱再去做,也许大家都想着说她的身体能够拖一拖的,可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说她的儿子自私吧,好像也说不上,毕竟这种事情很难说得清楚,说她的儿子不孝吧,咱也说不上,可偏偏这种事情发生之后让人觉得可惜与无奈。

回家之后我想了很久,关于我与刘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也回想了很多之前她的事情,正如她儿子所说,她这辈子一直都在为了儿子的生活而付出,从我认识她开始就一直都是这样,安详的晚年生活没有享受太久,更多的还是为了孩子而生活,以至于最后生病了都没有钱去赶紧治病,还是想要拖一拖,想来也是一种遗憾了。

看看刘老师的事情,再联想到我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把孩子养大了,成家了,可却依旧没有停下来,我家孙子一直都是在我们家住着,他们夫妻俩要么是工作忙起来顾不上照顾孩子,要么就是没精力照顾,孙子每天上下学都是我跟老伴轮流去接送,给孙子做饭,照看他的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儿子减轻一些压力。

至于经济上面就更别说了,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们的钱到最后也都是留给儿子的,所以平日里也一直都是帮助他们的,一会是孙子上学要花钱,我们贴补一些,一会是房子贷款的利息想要少一些,提前还一部分钱,再或者是换车的时候我们帮忙拿一些,总之都是尽力的去帮助他们,生怕他们过得不好,生怕他们压力太大。

真正到了我们夫妻俩的生活的时候就是:

“有口吃的,有口喝的就够了,我们也没那么多花钱的地方,攒着的钱也没用,还是帮助孩子们会好点。”

这大概也不光是我们会这样做,刘老师夫妻会这样做,应该也是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这样做的事情了。

但经历过了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是决定换一种活法,真正的做到“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除非是大事,要事,不然得话对孩子的生活我们基本上不会过问,也不会过多的去帮助了,带孩子的事情他们自己做,花钱的事情他们自己花,除非是张口向我们要了,我们再考虑要不要帮助,不然得话我们还是自己给自己攒着,以后真正出现了要花钱的地方我们也有钱,也不会让儿子为难,也能够为自己做准备。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接下来的晚年生活中,我们自己的生活为主,儿子的生活为辅,凡事都先保证了自己的生活无忧再去帮助儿子,你们觉得我这样的活法对不对呢?

1 阅读:864

十指说情

简介:在茫茫世界,找那么一个,或者是一群能与自己共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