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发!千万要警惕

广东公安 2024-06-21 10:26:01

炎炎夏日,气温持续飙升,游泳成了不少人消暑休闲的首选。

而随着高考结束,暑假即将到来,未成年人溺水事故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已发生多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安全警钟再次敲响,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刻不容缓。

孩子们由于风险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弱,经不住“清凉”的诱惑,可能会独自或三五成群到河溪和水库等野外水域玩耍,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及时掌握孩子的行踪,做到“四知道”。

一旦发现孩子想去野外水域玩耍,家长要及时制止,同时要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教育,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

多掌握一分应急知识,关键时刻就多一分安全!

警惕这些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青少年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这些情况容易发生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 未做充分准备活动,即使是习水性的人,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一旦溺水,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时: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从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科学自救方法

1. 切不可慌张乱抓,手出水面,头必沉!

2. 屏住呼吸,双手在前,头往后仰,用嘴呼吸。

3. 仍有余力,手往前伸,膝盖微屈,下巴抬起。

会游泳的人遇到突发状况时:

抽筋

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

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

1.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2.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 若没有可以求助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 被异物缠住自救方法

1. 保持镇静,稳住呼吸,越是挣扎,缠得越紧。

2. 仰泳原路返回。

3. 平卧水面,双脚分开。

4. 像脱袜子一样脱开缠绕。

一个个惨痛的案例也反映出,很多人对溺水存在认知误区,溺水后都会大声呼救吗?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有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吗?

关于溺水的真相,请一定要知道!

最好的预防是远离危险水域,谨记安全第一,时刻提高警惕,别让悲剧再次发生!

以上防溺水知识,请大家一定要牢记!同时请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关键时刻能救命!

来源:综合整理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