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个著名的山洞实验给出了社会学结论

戏说金融 2024-05-29 16:16:08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争论在我们中国持续了好几千年,各大学派各种名家见仁见智,但至今也没有得出个让对方信服的结论。

其实,不只是在我们中国,西方世界也一样,只不过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小孩是天使还是魔鬼?

另外,和我们祖先喜欢争论的论证方式不同,西方人对于任何不明确的结论除了会有争论之外,更多是想通过设定实验来证明。

比如为了想明白小孩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一结论,便出现了非常著名的罗伯斯山洞实验。

1954年6月19日,11个男孩从俄克拉何马城坐巴士到罗伯斯山洞州立公园参加夏令营。公园里很安静,树木茂密,距离最近的小镇也有40英里距离。这些男孩互不相识,但都是11岁,而且都出生和成长在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白人家庭里。

巴士上的交流,让孩子们友谊的种子就开始发芽。夏令营的成人领队选择的管理方式为完全散养:衣食住行全由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从不干涉。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天性被最大化调动了出来。吃过晚餐后,他们兴奋地围坐在篝火旁,充满憧憬地为自己规划着接下来三周刺激而精彩的夏令营生活:露营、游泳、划船、打棒球和寻宝游戏。

这块营地占地200英亩,周围都是小山和树林,空气潮湿,气温很高,体感并不舒服。不过,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小河,他们决定在河边修一条小路,再搭一个跳水板,给自己娱乐和降温。

于是,他们站成一排递送一块块石头,累了就轮流去河里洗个冷水澡,饿了就地做个汉堡,也不回营地吃东西。有些孩子怕水或恐惧,不敢从跳水板上往水里跳,这时其他男孩就围成一圈鼓励他们焦虑的朋友。男孩们信心满满,发誓让每个小伙伴都学会游泳。

不仅如此,这些小男孩还齐心协力,把小船从营地拖到小河上,在河边搭了一个厕所和几个帐篷,一起战胜了一条响尾蛇,还计划了一次夜色中的远足。

夏令营的领队偶尔会给孩子们布置任务,比如让他们寻找宝藏,找到了就能获得一笔现金,可以一起支配。但总的来说,营地的成年人很少插手,他们更多的是在一旁观察。事实上,这些男孩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当然,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假装漫不经心的成年领队其实是研究人员,他们会偷偷记录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一边观察一边飞快记录,等晚上孩子们都睡着的时候再整理笔记。

原来,这次夏令营是一次实验,而这些孩子是实验的一部分。开展这次实验的便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穆扎弗·谢里夫为首的研究小组。

这些孩子还有一件事被研究人员蒙在鼓里,那就是在他们到达公园的第二天,另一组男孩也来到了这里,被安排到了小山的另外一侧。第二组男孩同样表现得极为兴奋和团结,他们一样小河边拉起一个索桥,一样围着篝火表演小短剧,一起找宝藏,甚至同样一起协作除掉了一条毒蛇。

两组男孩都给自己的团队起了队名,第一组叫“响尾蛇队”,第二组叫“飞鹰队”,他们还制作了队旗。

直到有一天,响尾蛇队发现有人在“自己”的球场玩棒球,大人们这才告诉小孩子们一共有两个小组来参加夏令营。

两组男孩的好胜心一下子都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想要抢占棒球场这一地盘。大人们建议两组孩子进行比赛,项目包括棒球、拔河、搭帐篷和才艺比拼,获胜的小组会得到一座奖杯、11枚奖牌和他们梦寐以求的瑞士军刀。

似乎从这个时候开始,氛围完全发生了变化。

棒球比赛的时候,响尾蛇队提前来到了比赛现场,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主队,而飞鹰队只是客队。他们在球场旁边立了一个牌子警告飞鹰队不许靠近,还在内场插上自己的队旗。孩子们叫嚣着,飞鹰队要是敢碰旗子,一定不给他们好果子吃。

一会儿,飞鹰队也来了,也不甘示弱,他们举着队旗,唱着时下流行的犯罪剧《法网》的主题曲。见面后,两个小组互相打量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打起口水战,喷起垃圾话,剑拔弩张的样子。

比赛结束,响尾蛇队赢了,飞鹰队气急败坏,一个男孩偷偷把响尾蛇队掉在球场的手套扔进了河里。

敌对的情绪越来越浓,本来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体育精神完全被嘲笑和辱骂取代。

响尾蛇队和飞鹰队同在一个地方吃饭,但从不同桌。他们将食物和纸杯扔到对方桌上,谩骂声不绝于耳。

实验人员的目的达到了,原本他们还以为要认为为两个小组制造一些冲突的,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第一天晚餐后,两个小组进行了拔河比赛,响尾蛇队又赢了。不服输的飞鹰队男孩跑过去一把把响尾蛇队的队旗旗子扯了下来,撕成几片,点火烧了,将烧焦的破布挂回旗杆。响尾蛇队发现后,双方动起了手,扭成一团。大人们不得不出面制止,告诉他们打架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再来一场棒球比赛。

这一次,飞鹰队一雪前耻,赢了。

这回轮到响尾蛇队搞事情了。半夜时分,响尾蛇队孩子们闯进飞鹰队的营地,掀翻他们的床铺,撕下窗户纸,还顺手拿走了漫画书和飞鹰队队长的牛仔裤,并在第二天将这条牛仔裤被挂在旗杆上,上面用亮橙色的颜料涂写着挑衅的字眼。

孩子们的攻击性越来越强,飞鹰队的男孩甚至开始挥舞塞满石头的袜子攻击响尾蛇队。随着比赛的一次次增加,两个小组成员已经从相互讨厌升级到了不共戴天。

最终,飞鹰队获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拿走了奖杯、奖牌和瑞士军刀。他们向小河奔去,一头扎进水里,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而响尾蛇队趁着这个时机,又偷袭了飞鹰队的营帐,他们掀翻了床铺,将营帐里东西扔得乱七八糟,割断了飞鹰队小船的绳子,小船顺水飘走了,还拿走了飞鹰队的奖牌和瑞士军刀。怒火中烧的飞鹰队找响尾蛇队算账,响尾蛇队宣布对偷袭负责,最终在大人们的调解下,响尾蛇队归还了奖牌和军刀。

这次实验到此结束!

穆扎弗·谢里夫通过罗伯斯山洞实验得出结论:孩子们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实验中的男孩们在发现另一组男孩的存在之前,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然而当竞争对手出现后,他们便露出了狭隘、残忍和暴力的一面。因此,他认为人天性中的善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合作和谐的氛围中,人性向善;而在竞争斗争的氛围里,人性向恶。

而且这种状态不仅存在小孩的世界里,大人的世界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成年人往往不会将敌对情绪表现在脸上,他们不会去偷东西,不会当面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他们只是在内心站好队,更多的是用更为隐秘的方式去竞争和报复。比如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婆媳、姑嫂;一个公司中的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人事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一个行业中的老大、老二和老三;一个国家中的不同行政区域等等。

所以,作为孩子们的领队(或者两个竞争群体的统一领导者),需要的是建立良性竞争关系,而不是生硬的内卷(或者所谓的狼性文化)。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12

戏说金融

简介:大白话语言,幽默解读关于金融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