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4-06-12 13:20:20

文丨本报评论员

“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就业工作,必须精准施策、突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就业局势。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抓住重点带一般,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是唯物辩证法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党提倡和践行的工作方法。抓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就抓住了就业工作“牛鼻子”,稳住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推进重点群体就业,难在精准施策,贵在精准施策。要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和就业需求,量身定制支持政策、靶向提供就业服务,分类支持、精准发力,让更多劳动者求职有门路、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千万家庭的希望。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促进并重、需求引领与供给优化并举,做到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同向发力,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发挥减负稳岗政策杠杆效应,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发展,让“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鼓励企业释放更多岗位空间,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用足用好公共部门和政策性岗位,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扩内需举措开发更多岗位,精心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倾斜、走进校园,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举办“百日千万”、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加力岗位信息收集,精准投放岗位资源,唱响“职引未来”,推动人才供需有效适配。深入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更多青年通过见习积累经验、及早就业。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指导帮扶,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以就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是保持就业大局稳定的重要支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之举。要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要健全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坚持劳务协作、职业培训、劳务品牌、返乡创业“四轮驱动”,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坚决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要着眼劳务品牌行业特征、区域特色、经营服务模式等,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打造一批知名劳务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劳务品牌龙头企业,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

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关乎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保障好困难人员就业,就坚守住了就业底线。要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构建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及时兑现各项失业保险待遇,确保生活救助与就业促进协同,兜住兜牢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要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提升他们的就业获得感、幸福感。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就业是永恒的课题,不断满足群众的期待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际成效,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