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简直就是为唐朝中兴而生的

星洲看历史 2023-08-02 21:02:03

李泌博涉经史,精研易象,官至宰相。可就是这样一位能够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权臣,帝王丝毫没有忌惮他的存在,反而还对他十分信任,这是因为李泌是个聪明人。

公元755年,叛将安禄山与史思明联手,对唐王朝发动了一场进攻,叛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陷了河北,直入陕西潼关。安禄山此举很明显,就是想攻陷长安,覆灭唐朝的政权。

此时的唐朝统治者是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虽然他在早年间励精图治,将大唐社会的发展带向了一个巅峰,但这位皇帝却在中后期的时候,沉溺于自己的成就中,荒废了政务。

而且,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迷恋,也导致他开始大力提拔杨氏族人,可杨贵妃兄长杨国忠却是个难当大任之人。

杨国忠在上位之后,不但独揽大权,还迫害朝中的忠义之臣,李泌也是在杨国忠的构陷下才被唐玄宗降职外放的。两次出山拯救危难,怎么高估都不为过的唐朝宰相李泌,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小说原著中为李泌)也逐渐为人熟知。在剧中,李必任职靖安司,负责保卫长安的安全,当他出场时,一身道袍,自我介绍道:“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交,何监是吾师,王宗汜将军是吾友,亦随叶法善师修道近十年,圣人常召我共辩道法真意。”短短几句话就能让人感觉到李必出身是何其的高贵,其朋友圈又是何其的强大!而李必的志向也十分高远,他要做宰相,以守天下百姓。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的形象

艺术来源于真实,小说《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主人公李泌在唐朝历史上实有其人,其出身和朋友圈的确如剧中那样令人羡慕,他侍奉过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帝王,最终也做到了宰相,拯救了大唐,拯救了天下苍生,其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

出身高贵,少年神童,太子之友

李泌,字长源,是李弼的六世孙。提起李弼,你或许会感到陌生,然而他在古代却是一位响当当的牛人!西魏时期,李弼与宇文泰、李虎、孤独信等并列为“八柱国”,这些人皆为西魏的头号人物,在当时风光无限,但是他们的后代却比他们还要厉害!

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后来建立了北周,李虎的孙子李渊后来建立了唐朝,独孤信的女婿杨坚后来建立了隋朝,李弼的曾孙李密后来领导瓦岗寨起义,也曾虎踞中原,威震天下。所以若论辈分,李密可算是李泌的一个老爷爷。

李泌出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那时的唐朝富庶安定,文化繁荣昌盛,人们的思想自由开放。在这最好的时代里,李泌从小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七岁那年,李泌受老表“九岁神童”员俶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进宫中考试。

李泌进宫后,唐玄宗正和燕国公张说下棋,张说于是以“方圆动静”为题目,当场考试李泌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不假思索,随口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唐玄宗闻言大喜,不禁夸道:“是子精神,要大于身。”从此,李泌也以“神童”之名闻名京师,小小年纪和宰相张九龄交上了朋友,被张九龄呼为“小友”。

李泌长大后,喜欢上了道学,他在嵩山、华山、终南山间访仙问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然而李泌并没有忘记自己对大唐的责任,天宝年间,他上书言事,唐玄宗将其留用,把他安排在太子李亨身边做事。李亨虽比李泌大十一岁,两人却十分合拍,成了一对好朋友。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李玙(李玙是李亨的曾用名)的形象

此时的李泌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他看不惯杨国忠乱政,于是作诗嘲讽时政。杨国忠小肚鸡肠,自然不会放过李泌。在杨国忠的授意下,李泌被驱逐出京,贬到地方,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

李泌官场受挫后,又回归老本行,归隐颖阳,重新过上了神仙生活。从来挫折使人成长,李泌在此后的宦海生涯中将牢牢记住这个教训。

辅弼肃宗,参谋国政,收复两京

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天,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叛乱,亲领十五万大军南下,一举攻破东京洛阳。次年(756年)六月,叛军又攻陷西京长安,而在此之前,唐玄宗早已带着太子李亨等人仓皇逃离长安。在马嵬驿,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分道扬镳,随后在灵武自立称帝(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开始重整破碎的山河。

《大唐荣耀》中唐肃宗的形象

李泌闻讯后,主动出山,从颖阳赶到灵武,为唐肃宗建言献策。唐肃宗和老朋友相聚,自是分外高兴,对待李泌依如往昔,出则联辔,寝则对榻,完全没有一点君臣之礼。

唐肃宗不想亏待老朋友,便想直接任命李泌为宰相,不料却遭李泌拒绝,李泌表示他只想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唐肃宗。唐肃宗无奈,于是有事没事把老朋友带在身边,没事儿谈天论地,有事儿商议军国大政、人事任命,使李泌无形中成了“真宰相”。将士们见状,私下里称唐肃宗为“圣人”,李泌为“山人”,后世称李泌为“山人宰相”便来源于此。

自唐肃宗即位后,如何尽快平定叛乱一直是他心头的大事。唐肃宗为此没少和李泌商议,李泌给出的策略是: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以牵制盘踞河北的叛军;令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以牵制关中的叛军。而后,李光弼和郭子仪交替进攻两地的叛军,叛军若来,唐军就退,叛军若走,唐军就追,令叛军疲于奔命,不战自弱。等到来年春天后,令建宁王李倓从塞北出击,和李光弼南北共进,攻占叛军的巢穴范阳,使叛军退无所归,留不获安,然后,唐军四合,齐攻叛军,敉平叛乱。唐肃宗闻言大喜,当即认同了李泌的这个建议。

建宁王李倓是唐肃宗的第三个儿子,他英武果断,在父亲逃亡的路上帮了不少大忙,其表现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戴,其声望亦超过大哥广平王李俶,甚得父亲的宠爱。唐肃宗即位后,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以统领天下所有的军队,建宁王李倓便是唐肃宗心目中的首选之人。李泌对此的看法是:广平王作为长子,按常理是未来的储君,但如果建宁王建立了大功,就会威胁到广平王的地位。到那时,唐肃宗即使不愿意立建宁王为储君,建宁王手下立功的人也不会轻易罢休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惨剧说不定就会重现。唐肃宗闻言大悟,决定立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后来,唐肃宗用哄骗的方法,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让李泌拥有了一个正式的身份来参谋国政。

至德二载(757年),各路军队云集凤翔,唐肃宗决定对叛军发起全面反攻,就在这时,唐肃宗放弃了李泌的策略,他决定先收复两京,再进攻范阳。李泌对比不无担忧地说:“攻取两京易如反掌,只是出征的将士多为西北和诸胡的军人,待收复两京后,将士们不习惯关东的天气,一定都想西归,难在关东久留。叛军占据范阳,厉兵秣马,一定还会南下,那时,战事就将会继续拖延了。”李泌因此建议唐肃宗先对范阳用兵,端掉叛军的巢穴,从根本上断绝后患。唐肃宗既然主意已定,便不再改变,李泌只能配合唐肃宗重新制定讨伐叛军的策略。

是年九月,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在行军长史李泌和副元帅郭子仪的协助下,带领十五万大军开始东征。战事如李泌所料,唐军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唐肃宗如愿回到阔别一年多的长安,并采纳李泌的建议,让远在成都的唐玄宗同意回到长安,重享天伦之乐。

令人意外的是,为收复两京立下大功的李泌此时却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归隐衡山。唐肃宗拗不过老朋友的意思,只好让李泌离开,“山人宰相”李泌于是回归老本行,又成了正儿八经地“山人”,享受起神仙般的生活。

宦海沉浮,终为宰相,拯救大唐

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驾崩,曾经的广平王李俶,如今的太子李豫即位为帝,是为唐代宗。唐代宗仿效父亲,以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副之,带领唐军讨伐叛军。这次战事历时四个月,次年(763年)正月,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然而,唐朝已经衰落,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内有藩镇割据,唐朝已然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中。

面对唐朝的内忧外患,唐代宗想起了隐居衡山的李泌。唐代宗把李泌召回长安,让李泌参谋军国大政,帮自己出谋划策。唐代宗像父亲那样对待李泌,李泌刚到长安,唐代宗就想让李泌担任宰相,李泌这次依然拒绝了。

这时的李泌已经年逾四十,但尚未娶妻生子,唐代宗于是亲自做月老,让李泌娶卢氏为妻,使李泌过上了凡人的生活。

唐代宗给李泌安排婚事容易,但要让李泌参谋国政却困难重重。在那些贪恋权势的宰相看来,李泌与唐代宗亲密的私人关系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于是他们使用各种手段诋毁李泌。李泌早已淡薄名利,唐代宗亦有意曲护李泌,他多次把李泌下放到地方,李泌的仕途可谓是充满了起伏。不过李泌对此全不在意,他随遇而安,在其位谋其政,一次次造福了地方百姓。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举全国之力讨伐河北藩镇,却不料河北藩镇尚未平定,长安又为叛军占据。唐德宗无奈,先出幸奉天,后出幸兴元,好不狼狈。

这时,唐德宗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老师、辅佐过自己祖父和父亲的李泌。唐德宗把李泌从杭州召到自己身边,任命李泌为左散骑常侍,以随时咨询军国政务,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贞元元年(785年),陕虢节度使被部将杀害,陕州发生动乱。唐德宗随即任命李泌为陕虢观察使,以平定叛乱。李泌自信满满,不带一个兵马进城,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安抚叛将,不动刀兵就平定了叛乱。

贞元三年(787年),淮西防秋兵从关中叛归蔡州,李泌在陕州派兵布阵,几乎全歼叛军,取得重大胜利。几个月,李泌被唐德宗任命为宰相,这一次,他没有再拒绝。

此时,吐蕃大将刚在平凉劫盟,重创唐军,边境的形势岌岌可危。自安史之乱后,吐蕃趁乱攻占唐朝大片疆土,其国力日渐强盛,甚至一度攻陷了长安(763年)。在代宗、德宗时期,吐蕃经常进犯唐朝,令边境难安,代宗、德宗为此绞尽脑汁。

为彻底解决吐蕃这个外患,李泌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从未有过的策略!当时的亚洲从西向东,依次并列着:大食(阿拉伯帝国)、吐蕃、回纥、唐朝、南诏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它们为了自己的霸权,时而联合,时而斗争,关系错综复杂。

李泌提出的策略是,让唐德宗抛弃自己与回纥的恩怨,和回纥结成联盟。同时设法瓦解吐蕃与南诏的联盟,把南诏拉到唐朝这边。而对于距离遥远的大食,唐朝也要进行结盟。如此以来,吐蕃西有大食,北有回纥,南有南诏,东有唐朝,四面皆是敌国,其对唐朝的威胁自然就会减弱。

经过李泌的多次劝说后,唐德宗接受了这个四国围攻吐蕃的计划。随后,李泌利用自己与回纥可汗昔日的深厚交情,使回纥可汗向唐德宗称臣,成功达成了唐朝和回纥的联盟。贞元五年(789年),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多年后,吐蕃在四国的围攻中走向衰弱,唐朝的边患彻底解除。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即位后,再无后顾之忧,他继承祖父削平藩镇的遗志,对不服从中央的藩镇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虽然天灾人祸、藩镇割据、外患频仍,李氏王朝依然飘摇了百年。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李泌。李泌出自名门,深得唐玄宗赏识,他原本是唐肃宗的发小,早年一起读书,后来因为杨国忠迫害而归隐。唐玄宗丢了长安向西逃窜后,在路上杀了杨贵妃,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亨,是为唐肃宗。

值此唐朝江山风雨飘摇之际,李泌出山了。他先是劝阻了唐肃宗废太子的想法,然后制定了剿灭安史集团的作战方略,郭子仪出河东采取攻势,李光弼守太原采取守势,在长安和范阳之间故意留出通道,引叛军长途奔袭,然后拦腰斩断,有效消灭了安史集团的有生力量。之后,又制定了光复长安的计划。可惜唐肃宗是个心眼小外加急性子,太子没换,却把能干的儿子建平王杀了,大敌当前,自剪羽翼,还美名曰为了太子地位的稳固。眼看长安近在咫尺,又犯猴急的毛病,急于求成,结果引狼入室,长安是回来了,也把回纥人引进来了。

  李泌太了解肃宗的德行了,一看大难解除,加上李辅国等奸臣猜忌迫害,三十六计走为上,谢绝一切高官厚禄,又归隐了。肃宗之后是代宗,代宗能隐忍,也有想法,先后除掉了李辅国、程元振等权臣,重用郭子仪,联手回纥大破吐蕃,稳定了西部疆域,同时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李泌当过地方官,也不时归隐,他知道大唐无虞,用不着自己出山。

  代宗病故后,德宗接班。德宗和肃宗性格相似,一上手执政,内政外交都出现了不少问题,而朝中大臣还忙着争权夺利、互相陷害,这时李泌又出山了,他谆谆善诱,取得德宗信任,校正了大唐的航向。他出手保全李晟、马燧等功臣,亲自出面说服回纥称臣,再次联手抗衡吐蕃。像上次一样,李泌再次制止了德宗废除太子的想法,维护了王朝权力的稳定。

 回顾李泌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简直就是为唐朝中兴而生的。每当王朝有大难,他就站出来,而国家相对平安时,他就归隐。李泌行事的风格正如他信奉的黄老哲学,刚柔并济、飘逸隽永,让人无限追思和遐想。

奸臣当道,致使朝廷腐败,而这也给了安禄山一个造反的借口。这位叛将以“忧国之危”为由头,挑起了一场与讨伐杨国忠的战争,但安禄山的实质目的是篡位夺权。

在安禄山大军朝着长安奔来之时,唐玄宗为了保住性命,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仓皇出逃。但等玄宗一行人来到了马嵬坡后,保护帝王的将士也发动了一场兵变,他们想要皇帝赐死贵妃与奸臣。

在逃亡的过程中,假如唐玄宗还选择保全杨家的话,他就再也无法得到将士的支持了。因此,玄宗为了自保,在马嵬坡赐死了贵妃,杀死了杨国忠。

虽说唐玄宗抛下了长安子民出逃了,但这个时候的江山还是属于李家的。既然皇帝没有作为的话,这份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重任就落到了太子李亨的肩上。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自立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也意味着李亨从他父皇的手中夺过了统治权。

登上皇位后的李亨,也就是唐肃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李泌迎了回来。李泌当初是太子之师,与他一同探讨国事政务,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由于玄宗将李泌外放到了湖北做官,心灰意冷的李泌在这里开始了结庐求道的生活。虽然他不得玄宗的信任,可他仍旧会忧心于大唐的未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因此,在得知了李亨称帝的消息后,他也放弃了隐世的生活,回到了唐肃宗的身边,辅佐他平定这场安史之乱。

李泌在分析了天下局势后,他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应当遵从“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部署去平乱。

这场叛乱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方上的节度使拥兵自重。虽说安禄山的军队战斗力颇高,但是与唐朝整体的军事力量相比,还是有望一战的。

而唐朝的军事重镇是在北部朔方,只要控制住了这里,平乱就是早晚的事情。因此,李泌才会向唐肃宗建议,暂缓收回都城长安的念头,先要让北方的大军重击安禄山的精锐部队,就能击溃他们了。

于是,唐军就与叛军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拖延住了安禄山的征伐的进程。而这安禄山是与李亨同年称帝的,他在洛阳建立了燕国,他也要选择王位的继承人了。

可安禄山犯了个错,由于他宠幸姬妾,就想着把这皇位传给她的儿子,也就是他的次子安庆恩。这个消息被长子安庆绪得知后,他自然是不干了,就发动政变,杀了安禄山。

但是这个时候距离安禄山的举兵造反才过去了一年多一点,在安禄山死后,唐军大举攻下了长安,还将安庆绪赶出了洛阳。

失去了燕国都城的安庆绪准备再次集结大军与唐军较量,可此时的唐朝已不再是玄宗统治下那个政治腐败的唐朝了,安庆绪的谋逆很快就被平定了。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彻底被终结。为唐肃宗平定了这场政变的李泌,自然就成为了天子看重的重臣,一时间权倾朝野。唐肃宗也问李泌,他想要什么赏赐。

李泌在朝堂之上答曰,想要在帝王的腿上睡一觉。其实这个时候的李泌已经生出了退隐之心,他提的这个要求是取自于汉代刘秀与严光之间的历史。

刘秀与严光自小就是至交好友,尽管刘秀即位称帝了,但他还是会和严光同榻而眠,有一次晚上,严光睡得太沉了,就将脚放在了刘秀的身上。被吵醒的刘秀,起初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朝臣来到了皇帝的宫中,想要向他汇报要事,就撞破了这一幕。从这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严光与皇帝之间的交情匪浅了,于是严光就辞官归隐了。

李泌之所以取这个典故,是因为他与肃宗也是知交好友,但他与严光不同,他有着平叛之功。一旦有朝一日帝王认为他功高盖主了,就会对他下手,不如现在就归隐田园,以保全自身。

此外,这场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不敢再次信任朝中武将,反而将权力交给了身边太监的手中,而深得帝王信任又正义凛然的李泌当然会被太监视作为眼中钉。

为了避免出现再被奸臣构陷的情况,李泌就选择用这个典故,告诉唐肃宗,为了维护自己与他之间的师生情谊与君臣情谊,他想要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1 阅读:449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