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14岁”现象?这样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锦囊课程 2024-06-26 20:10:49

看过这样的案例:

升入初中后,李兵(化名),脾气变得暴躁了。

一开始,他的成绩还过得去。

但是,当他跟同学一起,每天沉迷于游戏之后,成绩下滑很明显。

家长骂过、打过,也哀求过。

可李兵并不听劝,亲子关系一天天愈发紧张。

想必许多家长,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孩子走进初中的校园,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再也不听父母的话了。这是为何呢?

一、什么是“14岁现象”?

教育心理学上。

有一个“14岁现象”的概念。

具体如何理解呢?

孩子在14岁左右的年龄,会迎来身心上的许多改变。

这个年龄段,孩子经历着重要转折。

他们身体发育迅速,心理上也正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世界观。

孩子渴望独立,对家长的权威产生质疑。

许多时候,会出现叛逆、情绪不稳定、学习动力下降等现象。

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14岁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孩子的特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许多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对家长和老师的反抗,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可能陷入一些不良行为。

二、作为家长,要如何应对?

孩子遇到“14岁现象”。

作为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否则,孩子很容易走弯路,不仅会影响学业,还有可能会遗憾终身。

以下是一些建议,请家长参考。

第一:保持冷静和理解。

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

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于激动或愤怒。

大家要理解:

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正在寻求独立和自主。

这个时候,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逐渐适应这种变化。

第二:建立良好的沟通。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帮助到孩子。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同时,也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

让孩子明白,家长的关心和期望。

第三:设定合理的规则。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帮助孩子的前提。

在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设定合理的规则和期望。

这些规则,应该符合孩子的年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设定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四:关注孩子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波动较大。

许多时候,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内心的需求,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培养积极的心态,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孩子跨过心理门槛。

结语

面对孩子的“14岁现象”,要怎么办?

家长需要谨慎对待,并且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惑。

比如,保持冷静和理解。

此外,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设定合理的规则和期望。

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积极引导孩子。

家长这样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时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0

锦囊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