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嘉靖皇帝为何会被十六个宫女一起密谋刺杀?究竟是何原因?

闻学天史 2023-09-17 22:43:24

公元1521年,是为大明正德十六年。三十一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病死。他既无子嗣,亦无兄弟。于是,挑选出时年十五岁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他就是嘉靖皇帝,史称明世宗。是大明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

嘉靖皇帝本来只是身居外省的一位王子。如果正德皇帝有个儿子,哪怕是在皇族中领养一个儿子,他也就没有任何机会来当这个皇帝,大约只能在外省度过那富贵而悠闲的藩王生涯。

嘉靖皇帝的文化素养的确相当高,出自他手的诏书及各种文字,辞藻华美,词锋凌厉,知识面相当广泛,配上不错的书法,很看得过去。

嘉靖皇帝不负众望,继位之初的表现便不同凡响,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嘉靖从藩王府的王子变成皇帝

公元1521年,嘉靖从一个外省藩王府的王子,变成了举国万众顶礼膜拜的皇帝。

这时,他能够依靠也必须依靠的人,是拥戴自己成为皇帝的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是四川新都人,正德七年,就已经官居内阁首辅。正德皇帝病死后的“遗诏”和嘉靖皇帝继位时的“即位诏书”,都是出自杨廷和的手笔,这是两份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的文献。

据说,由于这两份文件切中时弊,言之有物,嘉靖皇帝对此,也欣然采纳,全文批准了这份以他的名义发布的嘉靖年间第一份官方文件。

此后,到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嘉靖皇帝与首辅杨廷和之间确实有过一段甜蜜的蜜月时期。他们君臣二人在此期间,于许多问题上志同道合,于是戮力同心、大刀阔斧地对国家进行了名副其实的治理整顿。

他们首先对正德皇帝时期极为活跃的太监们给予限制和打击,一大批曾经权力很大、势焰熏天,因而相当遭人痛恨的宦官被撤职、流放或充军。

从此,嘉靖皇帝在位的四十五年间,宦官们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回到国家权力的舞台中心来。这一点受到了后代历史学家们的热烈赞颂。

嘉靖皇帝与杨廷和第二个大受欢迎的举措,则是清理庄田。正德皇帝临死时,各种庄田已经发展到了极为惊人的程度。

其中有皇庄,即皇帝本人和皇室拥有的庄田;有宫庄,即后妃、皇太子和未就藩诸王的庄田;有王庄,就是诸藩王的庄田;有勋庄,就是贵族与外戚所拥有的庄田;还有宦官们及其家人所拥有的庄田。

到正德十六年,仅北京周边的畿辅地区,即顺天、昌平等八府之地,上述庄田已经达到三千多万亩。

当时有一个说法,说是除了供人走的道路之外,北京周围方圆多少里的区域内,已经没有其他的土地可供权贵们兼并了。这种情形,必定意味着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据历史学家研究,此时,游荡在全国的流民,已经达到六百万人以上。而当时,全国的总人口大约只有一亿人左右。如此大比例的人口成为流民,想要社会不发生动荡,是没有可能的。

于是,全国仿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家伙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时候爆炸。

嘉靖皇帝与杨廷和采取的措施是将皇庄、宫庄一体革除,改为官地,限制并将其他各种庄田中侵占的土地,全部退还给了原田主。这使大批流民回到了土地上,两极分化的速度大受抑制,社会矛盾立见缓和。

显然,这是一件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广泛赞扬的善政。

在嘉靖皇帝的支持下,杨廷和的第三件德政,是精兵简政、裁汰冗官冗员。

嘉靖皇帝之前,用各种巧立的名目达到吃皇粮目的的各级各类冗官冗员,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式编制之内的官吏。

一般说来,在正常情况下,大明文武官吏的数字,也就是说,除了皇亲国戚外,吃皇粮的人,最多应当在十八万人左右。

而嘉靖皇帝在杨廷和的帮助下,于正德十六年,一次就下令裁汰了14万8千吃皇粮的人。仅此一项,每年节省的俸禄漕粮达一百五十多万石。显然,这相当有效地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

除了采取这些治理整顿的措施外,嘉靖皇帝的运气还相当好。从表面上看,他继位时财政状况很恶劣。但堂哥正德皇帝给他留下了极大的一笔私房钱,这就是存在豹房、宣化行宫和从江彬家抄获的巨额财富。

豹房与宣化行宫是正德皇帝留下的重要遗产。它们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其中聚集的巨大财富。

可以说,嘉靖皇帝的运气相当好。

说嘉靖皇帝运气好,是因为,除了算过得流入豹房的那笔账之外,还抄没豹房大总管钱宁的家,只是在正德皇帝临死前一年间的事情。

而在这一年时间里,正德皇帝正在南京一带南巡游玩,这笔巨大的财富很有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享用呢。随后就是抄江彬的家。

史书记载,从江彬家中抄出了“黄金七十柜,白银二千二百柜,其他珍宝不可计数”。

可见,这些财产应该使登基之初的嘉靖皇帝日子相当好过。

这些因素聚合起来,使嘉靖皇帝登基初年,一时间很有些中兴大治的气象。杨廷和与其他大臣们相当兴奋,一心一意辅佐这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希望开创出一个“嘉靖之治”来。

左顺门事件

当时嘉靖皇帝才十五岁,又是从外省来到京城,所有现在需要倒霉的家伙们,都和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所以杨廷和才大展拳脚协助他。

同时,杨廷和他们也很快看到嘉靖皇帝表现出的另外一种素质,毫不容情地将杨廷和们,君臣际会、共同开创太平盛世的梦想打了个粉碎。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嘉靖初年著名的“大礼议”及“左顺门事件”。

所谓“大礼议”,核心的内容就是讨论如何称呼嘉靖皇帝的父亲和母亲。

在当时,确是一件绝对惊天动地的大事,以至于群情激愤。到左顺门事件时,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社会是极其严格的宗法制社会,传承和整个社会遵循着一套严密而神圣的宗法制度。

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也没有同父兄弟,临死时又没有安排好小宗过继事宜。

结果嘉靖皇帝继位后,从第三天开始,便想方设法要求追尊自己死去的父亲为皇帝,尊称自己活着的母亲为皇太后。

他这样做的潜台词是要否认自己以小宗过继大宗,从而表明自己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并不需要领别人的情。他所针对的对象,显然是张太后与杨廷和。

因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与他自己的母亲将永远屈居于张太后之下,他自己也将永远摆脱不了张太后与杨廷和拥立自己的阴影。

从当时的情况看,他这样做肯定没有道理。因此,理所当然地受到杨廷和几乎所有大臣们的反对。

随后,小皇帝派人用金银收买杨廷和的几位重要助手,还是没有成功。

最后,这位皇帝使出了杀手锏,他痛哭流涕地表示自己准备辞去皇帝的职位,以便回到湖北老家去奉养自己的母亲。这一来,杨廷和及其支持者们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除了投降,就是决裂,他们别无选择。

公元1524年,嘉靖皇帝继位三年时,杨廷和心情相当暗淡地辞职,离开了北京。此时,他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声望与赞誉,并且后代的历史记载也证明了他贤臣良相的名声。

但他的心情仍然暗淡。原因在于,他有一个高得多的期望值,就是辅佐皇帝成就辉煌的嘉靖盛世,就像大唐开元盛世那样。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并非完全不可能。

可惜,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超出了他们预料和左右的能力,就是那位他亲手选择与扶植起来的嘉靖皇帝。

从后来的发展看,决定嘉靖皇帝能够坐上皇帝龙椅的两位主要人物,张太后与杨廷和,显然都有理由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懊悔。

因为杨廷和离开京城的当年七月,就发生了著名的“左顺门事件”。

当时,杨廷和及其几位德高望重的助手,包括那位不肯接受皇帝贿赂的礼部尚书毛澄等人,已经陆陆续续被迫离开了京城。于是,皇帝不顾群臣的激烈反对,正式下令将自己的父亲追尊为皇帝,母亲加封为皇太后。

结果导致二百三十位大臣集体跪在皇宫的左顺门前痛哭表愿,其中包括两位相当于今天内阁总理大臣的大学士。

嘉靖皇帝极为恼怒,下令逮捕了一百四十二位大臣,其余八十六人听候处置,两位内阁大学士免予处分。

公元1524年,嘉靖皇帝命令将八名大臣严刑拷打后充军边疆。一百八十多人予以廷杖处分,就是在朝廷之上,当场脱下裤子,用大木棍打屁股。结果,血肉横飞之中,有十七人被活活打死。

这一顿棍棒,着实打出了皇帝的威风。这一年,嘉靖皇帝刚满十八岁。

并且,在此后将近二十年岁月里,嘉靖皇帝不依不饶、乘胜追击,一次次清洗、打击那些曾经的反对派。朝堂之上,再也见不到任何反对派的影子。

从此,自然没有人还会做什么“嘉靖盛世”的梦了。

发生震惊的“宫婢之变”

公元1542年,即嘉靖二十一年,发生了震惊天下、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宫婢之变”。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故历史上又称之为“壬寅宫变”。

根据记载,嘉靖皇帝从即位的第三年,即嘉靖二年,他还只有十七岁时,即开始崇信道教,举行斋醮活动,并在整个大内广设醮坛,“举诸后宫,莫不有之”。

从三十岁那年,即嘉靖十五年,皇帝则频繁以患病为由不视朝,躲在后宫,从事道教的修玄斋醮活动。

后来,次数越来越多,间隔越来越短,而不视朝的时间则越来越长。到嘉靖十八年,葬了他的生母章圣蒋太后之后,就开始长时间不视朝了。

就这样,嘉靖皇帝三十六岁这一年,宫中突然发生了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半夜,杨金英等十六个宫女合谋,试图用绳子把皇帝勒死。

可惜,慌乱之中,她们把绳套系成了死结,结果,嘉靖皇帝只是被勒得晕死过去。

那么是什么使这十六个女孩子如此不顾死活?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遂成为千古之谜。

一时间,朝野震惊,流言四起,人心浮动。

而且,相当添乱的是,当时,方皇后救下皇帝后,不由分说,干净利索地杀掉了这些女孩子。同时,还捎带着把当时嘉靖皇帝最宠爱的两个妃子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也扯进来一道杀掉了。

嘉靖皇帝清醒过来后,不久就知道了端妃与宁嫔死得极其冤枉,心里显然不可能愉快。

若干年后,有一次皇帝寝宫失火,嘉靖皇帝先被救出来,方皇后尚在寝中。太监们还要冲进去救方皇后,当时,嘉靖皇帝阴沉沉地看着大火,说了一句:“赶快去叫人救火。”

结果,方皇后连烧带吓,几天后就死在寝宫里了。所以,方皇后之死,实际上是早在那时埋下的祸根。

从此,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就是今天的太液池周围一带。一直到临死的那一天,才被移回大内。

十来天后,皇帝以宫婢之变,诏告天下。

诏书的大意是:“在卧室的床上,两个御用逆妇勾结宫女大肆谋逆,如果不是天地神灵、祖宗考妣的保佑,我皇朝国家福泽万万年、连绵不绝的话,我不可能化险为夷云云。”一篇煌煌诏书,等于什么都没说。

据当时的官方记载,嘉靖皇帝从二十岁左右开始,不停地向民间征索八到十二岁的处女,前后累计近千人,就是要采她们的初潮经血以入补阳之药。宫女不堪凌辱,方才铤而走险。

不过,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也许是当时高丽使节的报告。

据这位使节报告,当今皇帝虽然很宠宫人,可是,一旦宫人犯错误,哪怕是微小的过失,他都不能容忍,动不动就鞭打杖责,因此而被打致死的人,大约早已经超过了两百多人。有很大的可能,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怨毒,导致了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这位使节还向自己的国王做了另外一个报告,其中内容,和我们所听到的传言就十分接近了:皇帝痴迷于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同谋构乱。等等。

可以想象一下,一群十来岁的女孩子,足有十六个,聚在一起,冒着灭九族的风险,讨论怎样杀死皇帝,还真的付诸行动。想起来真正不可思议。

当时,嘉靖皇帝被勒,晕死过去之后,被方皇后紧急召来的御医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上前。许绅万般无奈,开方下药,救活了皇帝。

几天后,他自己却病倒了,他对慰问者说:“唉,我知道不行了。这病是被吓的,没药可治。当时,我不去救或者救不好,都得被杀头,太紧张了。唉,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得了的。”没多久,许绅果真去世了。

由此,我们实在无法想象,究竟是什么,才能促使这些女孩子如此行事。

到此时为止,嘉靖皇帝是否具备令臣民信服的品格,也大成疑问。

从这时起,直到死去,在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嘉靖皇帝基本上不再上朝,不见群臣,长期躲进深宫修斋醮,建雷坛,从事道教修炼。

嘉靖皇帝一口气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按年头算,在中国的皇帝中大约可以排进前十位了,在大明朝则排在第二,次于他的孙子,即在皇位上待了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可是,若是论起当皇帝的德行,这祖孙俩却是一塌糊涂,异曲同工地糟不可言。

如果一定要为嘉靖皇帝找一点儿善政的话,可能只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起用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抗倭并取得胜利;还有一件事情则是挨了海瑞的一顿臭骂之后,居然没有杀掉海瑞。

假如没有这样两件事,嘉靖皇帝大概可以进入中国最糟的皇帝之列。

公元1566年,嘉靖皇帝殡天。在位四十五年,时年六十岁。死后葬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永陵之中。

0 阅读:118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