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才是预言大师,早看透贾宝玉靠不住,借两个大诗人委婉提醒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6-03 09:29:19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林黛玉明确不喜欢的两个诗人,一个是李商隐,一个是陆游。

对陆游,她还有点隐晦,在香菱学诗时提醒不叫学陆诗。看似只对诗不对人。实际她给香菱讲诗,再不提陆游诗一句就听其言观其行。

而对李商隐,林黛玉则直抒胸臆,公然说自己不喜欢。

(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 '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李义山就是李商隐。作为大唐诗歌的最后一抹光辉。李商隐与陆游的相似之处在于,陆游也堪称是诗歌的最后一抹光辉。

二人的诗肯定是好的。尤其李商隐被称“小李”,是与李白比较而言,可见其在诗坛的地位。

陆游尽管不如,但整个南宋乃至于此后的近千年至今,在诗歌上的成就,敢说超过陆游的并没有。

林黛玉对这两位大诗人不喜欢,不免让人觉得诧异。但追根溯源来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因由。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首先,诗的末世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最后的余晖,他以后诗的高峰就结束了。

陆游是数百年诗歌最后的余晖,他以后诗基本就结束了。

作为“诗”的末世,无论是李商隐之后的高峰下坡路,还是陆游的诗歌落幕,都难免带有“诗”的丧气。

林黛玉更推崇魏晋风流,盛唐气象,她教导香菱学的也是魏晋、盛唐的诗风。

这是从诗的角度去猜度林黛玉对李商隐和陆游的立场。

其次,陆游和《钗头凤》词

之前曾讲过林黛玉之所以不喜欢陆游,源于他与唐婉的感情悲剧。

《钗头凤》故事不多赘述。因为陆游母亲反对,导致一对爱人不得眷属。

林黛玉以女儿的立场和她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不可能“原谅”和“认同”陆游。

而曹雪芹在设计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姻缘,无疑就借鉴了《钗头凤》的悲剧。

陆游与唐婉的感情和亲缘关系,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

陆游母亲反对并破坏儿子、媳妇的姻缘,王夫人如出一辙。

陆游休了唐婉,看似与宝黛不同。但从原文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以及梨香院三官“假凤虚凰”的续弦之说伏笔,可知日后宝黛肯定订婚后又分离。

唐婉被休外嫁皇族赵士程,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和姻缘签“芙蓉花签”的昭君出塞故事,也暗示她未来远嫁异国为帝王妃。

陆游休了唐婉后,续娶之妻王氏。贾宝玉娶薛宝钗,恰是薛姨妈王氏的女儿。

如此多巧合就不是巧合,而是作者用心设譬。

林黛玉因此不喜欢陆游,就是担心贾宝玉步陆游后尘而起意。

《红楼梦》里类似线索,很多要从背后的典故入手。

说完陆游和钗头凤,按图索骥再看李商隐,就发现林黛玉不喜欢他的原因了。

最后,李商隐的《宿骆氏亭》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因丧父投奔表舅崔戎。表舅待他如儿子一般,他与表兄弟崔雍崔衮也关系莫逆。

谁知崔戎英年早逝,李商隐被迫离开崔家回长安。

行至半路,面对未来人生的舛途,想起表舅和表兄弟的深厚情意,加之深秋之夜借宿在一户骆姓人家的水亭,又遭逢秋雨袭来,坠打枯荷的声响扰乱他的一腔愁绪,便有了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整首诗讲述离别思念的殇情,在李商隐所有诗中不算出色。如果不是林黛玉的“宣传”,只怕如今知道的人寥寥。

世事奇妙,林黛玉偏偏就喜欢这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还将其改了一个“残”字。

李商隐作诗时是深秋,荷叶已枯萎。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尚是中秋后九月前的仲秋,残荷尚未枯萎。

“枯荷”代表死,“残荷”代表一息尚存,也是林黛玉彼时人生的写照。

林黛玉说她只喜欢这一句诗,就不要纠缠她为什么喜欢,而要从诗句背后李商隐的经历和典故讲起。

上文讲到林黛玉会像唐婉一样外嫁他人。

芙蓉花签是昭君出塞故事,预示林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

同样有远嫁异国为王妃经历的还有贾探春。

巧的是探春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正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

据此结合原文线索,就能得知未来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做了王妃。

彼时林黛玉离开贾家与贾宝玉生死别离之情,就是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心情。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因《西厢记》向林黛玉发誓,也说:“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是讲贾宝玉出家后,寻到做了“一品夫人”帝王妃的林黛玉坟前,为她守墓余生。

而林黛玉离开贾家的伏笔更多。

比如在贾宝玉生日当天,群芳夜宴掣花签之前所作的《折足雁》酒令体现出来。

同样,群芳夜宴掣花签后,林黛玉又作《五美吟》感怀自我,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的共同点就是全部从一国到另一国为人妃妾,并夹在两股势力之间被左右命运。

还有《葬花吟》和《桃花行》《柳絮词》《秋窗风雨夕》这些,全部都是离殇之情,为日后林黛玉像李商隐一样离开舅舅家与表兄恨别伏笔。

当然,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还有一个花边新闻,也与感情有关,与陆游类似。

据说年轻时李商隐跟玉真公主的侍女宋华阳一见钟情,互相爱慕。谁想被公主发现,就棒打鸳鸯拆散了他们。从此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这显然又是一出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悲剧。

据说伤心不已的李商隐,就写下那首有名的《无题》,表述深情求不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林黛玉深为忌惮自己重蹈李商隐与宋华阳,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因此不喜这两人就说得通了。

而李商隐和陆游的典故,恰恰还原出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人生结局。

曹雪芹的精心设计,也是读书人打开《红楼梦》的密码。类似方法和伏笔还有很多,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