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香】浅谈中华风水文化的海外传播

三僚地师曾庆良 2024-05-25 16:14:35

继上一篇我们从历史角度追溯了风水文化的渊源和沿革,可见风水文化如陈年佳酿,流传千年,经久不衰。风水文化是中国先民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对居住环境进行地理选址布局的一种实用国术,是一种传承有序的传统民俗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中国人还在对风水文化横加曲解时,西方风水已经蔚然成风,漂洋过海造福东西方的信仰者,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风水文化具有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论述,这正是其流传国外的真正原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中华风水文化都在哪些国家盛行:

一、中国风水在东南亚的传承

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就受到汉唐文化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的风水学,主要是漂泊异乡的华人传播过去的。新加坡大多数人是华裔后代,他们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风水学。他们把这些优秀的古文化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新加坡学者伊长林 • 李普在《风水术》一书中说:“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术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

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一样,也是华裔把风水传播过去的。马来西亚的华人数量不如新加坡如此庞大,因为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风水的影响相对新加坡而言较弱。

二、中国风水学对日本的影响

大约公元7世纪时,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不断派出使者,来到当时的中国进行学习,风水学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日本的。

在日本的都城建设中,有过多次的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如:681年修建几内都城,710年修建平城京,744年修建难波京,据史料记载,都有地相师参与其中。平安京(京都)是以中国长安城为蓝本兴建的,城址是依据中国四神方位来选定的。

日本的堪舆术被称为家相,直到16世纪才有相关的文字资料,对方位法则进行了简要的记载。1989年日本成立“风水研究者学会”,把风水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思想越来越浓厚,要想把在风水研究中落后于欧美的现状改变过来,要在风水研究上理所当然地东方压倒西方。

日本有2200所大学,其中110所大学都正式开有风水班,在日本,从文化角度作风水研究的人不少,并有不少专著出版。

三、中国风水学如何传到美国

美国的“风水热”,大致发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港台地区出现过多次移民热潮,很多华人移居北美,自然大量中国文化也随着华人移民被带入到了美国,而美国国内一些人为了开拓华人市场,开始注重风水学说的发展。于是,风水如同中国功夫、针灸和中医一样,开始在美国流行。

截止2015年,美国至少有20所大学开设了风水课,此外有至少十五所风水专业院校。在美国,风水已然成为了一个学科。

美国环境学学者哈维森甚至还认为风水是一门科学:“抛去神秘的部分,风水显然是一门居住环境科学。很难想象古老的东方人是如何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他们对此运用的无比熟练。”

四、德国人如何看风水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移民的增加,风水文化也进入了德国。德国《汉堡日报》的记者海德尔这样描写道:“在汉堡市中心热闹的办公大楼里,你再也找不到有锐利箭头型的墙角、桌角,因为中国风水学认为,在办公室里有这么锐利的尖角会破坏室内的和谐环境,会致生意失败,因而目前在德国的一些公司,代替的是磨得圆圆的桌角和墙角,一些家具商也都按此进行改革。”

2002年,第一届世界经典风水大会在德国科隆召开。参与此会的德国人拜尔,是一名风水顾问,研究风水已经18年。他的主要工作是为顾客选择家具的位置,选择壁纸或纺织品的颜色,以及装饰画和其他物品。他认为居住环境是能源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生活中需要食品、阳光和空气一样,住房也需要“气”。

五、风水是如何风行俄罗斯的

风水学在俄罗斯算是历史比较久远了,早在蒙古人统治俄罗斯诸公国时期,就将风水文化带到了俄罗斯境内。但风水学说在俄罗斯的盛行是近些年的事情了,随便走入莫斯科的一家书店,你几乎都可以看到各种翻译自亚洲的风水书籍。俄罗斯人十分喜欢亚洲的风水历史和理论,有很多专业的书籍。

俄语的“风水”一词,就是汉语风水的音译,绝大多数俄罗斯人都知道这个外来词。而俄罗斯的电视台,每周都有介绍中国风水的节目。

俄罗斯的“风水”商店生意兴隆,俄罗斯国家标准局和经济发展部最近公布的职业分类名录中,巫师也被列入国家承认的合法职业之中。这一职业包括:风水师、星相师、算命师等。

风水文化诞生于中国,后来经过逐步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反倒存在一种“西方热捧,中国冷遇”的畸形现状。那么,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风水文化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西方国家的结合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

风水文化所讲的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以及”九宫八卦“等时空观念是全世界都适用的,这种文化理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风水文化也要因地制宜、因民化俗。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因民化俗,即根据当地人的习惯和风俗,本着天地人相统一的原则调整风水。

风水文化发源于中国,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汉文化圈,影响非常深广。2007年,有媒体报道韩国正在以“风水”申请世界遗产,还一度引发了中韩两国网民的论战,因此,对待风水文化我们应该: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审视风水文化,风水本身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本着保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民俗产物;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方式划分传统文化;在风水研究领域应该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抵制那些破坏风水名声,招摇撞骗的假风水先生,还原风水文化一个真实、洁净的天空,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的根脉传承下去,不要让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在我们这代成为“绝学”。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