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大小和岛的韩军特务武装白马部队,曾派特工扰袭鸭绿江口

迪尔爱说史 2024-06-07 10:52:24

话说对抗美援朝战史稍微一点的同学,肯定都听说过1951年11月志愿军第50军148师渡海解放大小和岛的战役,那么这个长期盘踞大小和岛的韩国特务武装,就是代号“白马部队”的驴-15部队,当然它和外号“白马师团”的韩军第9师团并无任何关系,笔者今天就来介绍下这支长期活动在平安北道沿海的孤军。

解散前的白马部队官兵合影

1950年10月下旬,从平安北道定州郡撤退的人民军残部集结起来,向投靠美韩军的同乡们发起反扑,起初,由于手上没有什么武器,这些仓促打起白旗的家伙伤亡惨重,甚至包括不少妇女儿童。但在美韩军抵达定州郡后,这些亲韩民众也很快被武装起来,并被改编为各面(相当于镇,朝鲜称之为洞)治安队。

在第二次战役中,美韩军被迫全面后撤,但定州郡各面治安队不愿离开故乡,坚决要求顽抗到底,1950年11月22日,葛山面治安维持会委员长文有道(운유도)、大田面治安队代表安灿斗(안찬두)、高亿面治安队长金济亿(김제억)等人齐聚一堂,出席会议的还有韩国陆军情报总部特工金应洙(김옹수)、金德洙( 김덕수),经过商议,大家共同推举金应洙为临时指挥官,因为后者当时掌管着500袋大米的粮食调拨权。

1950年12月6日,志愿军调集兵力开始进攻这些残兵败将,这帮朝鲜难民自然是一触即溃,其残部撤退到距离定州海岸七公里的无人小岛艾岛(에도)上。金应洙从中挑选出130名青壮年,决定组成游击部队在此长期作战,因为地处艾岛,所以这支部队最初也被称为艾岛部队。

2003年,金应洙(左)参观纪念碑

艾岛部队下辖三个中队,由葛山面、大田面、高亿面治安队分别改编,主要领导除大队长金应洙外,还有顾问郑贤三(정현삼)、情报课长崇石均(숭석균)、作战课长金玉洙(김억수)、安全课长张敏京(장민경)。武器上,艾岛部队仅拥有苏制步枪40余支、冲锋枪20余支和轻机枪2挺。为了加强部队战斗力,除了艾岛部队的130名官兵外,岛上其他青年男女每天也都要进行冷兵器军事训练,以便需要时随时补入部队。

1950年12月17日,一个人民军步兵大队准备袭击艾岛,艾岛部队埋伏在人民军登陆地点附近的乱石堆里,等人民军上岸后突然发起袭击。由于人民军毫无防备,在艾岛部队的袭击下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被迫撤退大陆。依靠这种出其不意的近战战术,艾岛部队两次击退人民军的登陆,共缴获迫击炮4门、重型机枪3挺、轻机枪5挺、步枪617支、手枪5把,以及子弹15万发,使得人民军海防部队一时不敢再来。

不过由于创建初期没有在大陆建立起情报网,艾岛部队不久就陷入缺粮的窘迫境地,伙食从一天三顿变成两顿,又从大米饭变成稀粥,最后只能靠捡拾海滩上死去的牡蛎充饥。金应洙感觉这样下去大家都要被饿死了,便带领大家放弃艾岛,乘坐机动帆船迁移至大同江口的席岛(석도),这里正驻扎着被称为“延丰部队”或“九月山部队”的韩国特务武装驴-2部队,艾岛部队被改编为该部队下属的第3联队,此时该部队共有官兵300余人。

李朝武官林庆业

1951年4月,由于在针对中朝联军的西海岸防御阵地的一系列扰袭战中取得巨大战果,艾岛部队决定将其外号改称为“白马部队”,其源自明末清初朝鲜李朝武官林庆业(임경업,1594-1646)在义州修筑的白马山城,其曾凭借该山城多次击退清朝小部队的扰袭,1636年清军入侵朝鲜时,曾绕开白马山城直取汉城。

这时驴-2部队指挥官金正炳(김종벽)少校与协调驴部队各部的美军顾问伯克(Burke)少校发生了冲突,白马部队全员表态旗帜鲜明地支持伯克少校,并于1951年5月1日脱离驴-2部队建制,乘坐美军军舰转移到远东司令部联络大队(第8240部队)的总部白翎岛,该部队的67名军官被调出接受美韩军特种作战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白马部队奉命返回平安北道沿海地区,发誓要把游击战火烧到从鸭绿江口到清川江口的整个平安北道沿海地区。

白马部队首先登陆的是位于西北沿海诸岛中最南端的铁山郡大和岛(대화도),早在5月8日,顾问郑贤三就携带通信设备潜入该岛,在确认岛上环境良好、无中朝联军守备部队驻扎后,白马部队大部队携带各种武器和装备随后跟进,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控制了大和岛周边12个大小岛屿,包括群岛中面积最大的身弥岛,该岛上有一座海拔533米的主峰,岛屿南部还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

金正炳少校(左二)

在与群岛隔海相望的铁山半岛沿海地区,有一座建立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大型煤矿,该煤矿董事长崔泰社早在半岛光复时就南逃去了韩国,所以现在这座煤矿现在是人民军的劳改营地,关押着大约2800多名韩军战俘和参加过治安队的右翼民众。1951年6月25日,白马部队的特工部队袭击了这座煤矿,将被关押的大部分人都解救出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跟着逃亡到群岛上。

到1951年8月,通过补充北方难民和逃亡韩军战俘,白马部队已经发展到900余人的规模,并得到了驴-15的联络代号,美军第8240部队中尉凯斯林格(Kestlinger)及一名士官还被派来加强与白马部队的联络。除了作战部队外,投奔到大和岛等各岛上的北方难民有好几千人,其中大多是带着孩子的年轻人,为了解决难民孩子的读书问题,白马部队还在大和岛上开设了小学校和相关生活设施,据统计仅学生就超过1000人。

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补给,白马部队经常主动出击袭击志愿军的海上目标。7月30日,由白金龙(백금용)率领一支28人的突击队,乘坐机动帆船潜入鸭绿江口,摧毁了两艘志愿军运输船,另俘获一艘,缴获了大量面粉、高粱和棉花等必要生活物资,并俘虏63名船员。8月25日,由崔光祖(최광조)指挥的一支突击队再次潜入鸭绿江口,摧毁了志愿军的一艘海上巡逻小艇和两艘补给船。

西北沿海各岛的地理位置

随着朝鲜战争进入停战谈判阶段,被白马部队控制的西北沿海12个岛屿的归属问题也就成了双方之间的筹码。美韩方曾提议,要用这12个岛屿来换取志愿军控制下的谈判地开城,对于这一无理要求,中朝联军自然严词拒绝,同时为了让美国人死心,志愿军决定立即发起收复岛屿战役,来肃清这个毒瘤脓疮。

10月13日下午3点,志愿军空军出动8架大型轰炸机和12架米格战斗机,对白马部队在岛上的目标进行了空袭,白马部队损失惨重,共有官兵及难民37人被炸死、120余人被炸伤。由于担心被志愿军全歼,美军不得不把群岛上的约1.5万余名难民全部运走,只留下白马部队的精干力量留守。11月9日,志愿军第50军148师经过周密部署发起登岛作战,到30日已完全收复被白马部队占据的12个岛屿。

白马部队官兵在大和岛合影

扫荡作战中,白马部队第2、3大队队长郑光南(정광남)和崔光祖带着50名残余特务,留在大和岛上开展游击战争。11月17日,郑光南在一次作战中身负重伤,由于担心给其他人造成负担,他曾试图举枪自尽,虽然曾一度被崔光祖劝回去,但郑光南最终还是自尽了。不久,崔光祖也在一次战斗中连中六枪,其他特务把他安排在一个地洞里隐蔽,但最终崔光祖因无法承受伤痛也引爆手榴弹自尽。

据统计,在持续三周的登岛扫荡战斗中,志愿军第148师共击毙特务253人,击伤613人,白马部队的三个大队长柳泰英(유태영)、郑光南和崔光祖全部被击毙或自裁。当然志愿军在此次战斗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损失,有六艘志愿军木制帆船遭美军轰炸沉没,此外白马部队第2大队的洪成祖(홍성조)、全成俊(전성준)和金正道(김정도)等14人在被俘后,偷偷杀害志愿军哨兵,然后抢走一艘木船逃走,算是白马部队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

白马部队残余在大和岛缴械投降

到1952年4月,仍坚持在大和岛打游击的白马部队特务仅剩白云贤(백운현)、河东日(합동일)和姜永春(강영춘)等八人,他们最终于4月28日在美军军舰的接应下撤回白翎岛。由于岛上特务已经被肃清,加上大部队聚集在岛上也补给不便,志愿军最后于1952年7月撤出大和岛,白马部队的特工随后返回岛上,试图试图寻找七个月战死在那里的战友遗体,但最终只收殓到13具遗骸。

到1952年8月27日,卷土重来的白马部队又重新控制了大、小和岛,这次他们吸取了之前被重创的教训,只在岛上留下了少数留守部队,也不再时不时地扰袭大陆,以免过于刺激中朝联军。此时的白马部队司令仍为金应洙,其他干部包括参谋长金赞根(原驴-14部队司令)、作战参谋朴秉霖、情报参谋金木全、第1大队长韩凤德(한봉덕)、第2大队长白佑荣和第3大队长张承宪等人,全部队总兵力为200余人。

一直到1953年7月22日战争停火协议签署前夕,白马部队才乘坐美军军舰疏散到仁川港沿海的龙游岛王山里,并于8月中旬被改编入韩国游击队步兵团(第8250部队)第6团。经过半年时间的整训,到1954年2月26日,白马部队终于被彻底解散,其官兵或是被编入正规军,或是退役回归民间。

2023年白马部队老兵在纪念雕像的纪念活动

据统计,在战争期间,共有2600多名男女青年加入过白马部队,共有552人在战争期间死亡,到2007年,仍在世的该部队特务仅剩不到200人,此时的白马游击部队战友会会长为原第2大队队长韩凤德,原司令金应洙则在2003年就已经去世。1992年,原白马部队的特务们在他们当年散伙的地方——龙游岛王山里——修建了一座纪念雕像,以纪念战争岁月那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0 阅读:27

迪尔爱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