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制裁下,俄罗斯人无处可玩?俄罗斯游客正在“占领”中亚国家

情报绕全球 2024-06-06 08:41:17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主编「托马斯小学长」游记

关于「托马斯小学长」:

走过世界50国,与你分享更大的世界

头条号「环球情报员」主编

俄罗斯游客,正在“占领”中亚国家?

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去欧美的航线、签证都断了。

现在中亚国家、土耳其、泰国成了似乎俄罗斯人旅游的“后花园”。

特别是中亚国家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在历史古城撒马尔罕,到处都是说俄语的白人游客。路上遇到好几个找我帮拍照的都是俄罗斯人。

▲撒马尔罕

不过我发现在乌兹别克斯坦遇到的俄罗斯人,遇见中国人后是非常热情的,会尽力用他们此生所学的英语水平跟你聊天,可能这也和现在他们被“孤立”有关。

此外,我还有发现,不管在阿拉木图还是塔什干,有很多年轻的服务员是来自俄罗斯的,有人说他们是俄乌战争为了逃避兵役而跑过来“刷盘子”。

当然了,其实周边那些“斯坦国”来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人数会更多,只是他们长相比较难以区分,中亚人来乌旅游的一般也是用俄语交流,俄语相当于这里的“跨国通用语”。

▲撒马尔罕

因为金发碧眼的白人就比较瞩目,他们一般都是俄罗斯人,以及少数能看到一些德国的旅行团,总之走在撒马尔罕到处都是俄语。

俄语,不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但会俄语可以通行全国各地,乌兹别克斯坦人喜欢听俄语歌,餐厅的菜单、收据都是写俄语。有些人的俄语水平甚至比本民族母语还掌握得好。

▲撒马尔罕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语影响力更强,我发现人们似乎更愿意用俄语,无论是我打车、去餐厅、超市,服务员对我都是用俄语。餐厅甚至只提供俄语菜单。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数据,哈国人口掌握俄语的比例有90%,掌握哈萨克语的只有80%不到(90年代独立时只有一半不到)。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中亚依旧还是俄罗斯文化输出最强的地区。

✅再回来说说中亚的“去俄化”。

中亚五国从苏联独立出来后,为了构建“主体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实行了一定的去俄化政策,但各国实施的程度不一。

例如,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语书写已经全面改用拉丁字母,抛弃了俄语使用的西里尔字母。

▲撒马尔罕

乌兹别克语的拉丁化,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识字率,但也有“政治化”的目的,即融入西方,更重要还有其主体民族想“摆脱俄罗斯影响力”的情绪。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只有乌兹别克语,没有把俄语列入官方语言之一。

▲塔什干集市

然而,在哈萨克斯坦,俄语依旧是官方语言之一。

哈萨克语的“拉丁化”已经说了几十年,但是依旧没有实施,现在哈萨克语还在使用西里尔字母。现任政府希望在2030年推广使用拉丁字母。

但我认为比较难实现,首先俄罗斯族在哈国还有20%的比重,这样改动可能会俄族的抵触情绪。

要知道,哈萨克斯坦脱离苏联的时候,为了震慑在哈国北方意图分裂的俄罗斯族,维护国家统一局面,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了北方的阿斯塔纳。

其次,哈萨克语“拉丁化”无法避免的被“政治化”,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有漫长的边界,太激进的“去俄化”势必影响两国关系,给国防造成压力,以及国内敏感的哈俄民族矛盾。

哈国从苏联独立后,历届政府俄对俄政策比较友好,没有激进的“去俄化”,在发展同中国、欧美关系的同时,也十分在意和俄罗斯这个“曾经老大哥”的关系,这种“平衡政策”也是哈国几十年来经济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撒马尔罕

读者精选评论

—(全文完)—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主编「托马斯小学长」游记

关于「托马斯小学长」:

走过世界50国,与你分享更大的世界

头条号「环球情报员」主编

更多游记尽在下方旅行见闻合集

0 阅读:0

情报绕全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