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幼师的心里话:我不会让自己家的孩子3岁上幼儿园,原因有三

禾禾妈爱学习 2024-06-17 20:45:28

今年3月,邻居因为家庭变故原因,把刚过完3岁生日的儿子送进了幼儿园。

去幼儿园报名的时候,招生老师告诉邻居,只要孩子满了3岁,家长只要舍得放手,孩子就会慢慢适应。

然而,等孩子上了幼儿园,邻居才发现儿子的表现,跟招生老师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刚开始送的那段时间,儿子哭闹不愿意去幼儿园也就罢了,可如今3个月都快过去了,儿子还是没能适应幼儿园的状态,尤其是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在家待上几天,问题就会更严重一些。

身心俱疲的她,索性给孩子请了几天假,带他去旅行了几天。

在旅行中,邻居遇到了一位离职的幼师,幼师在了解了邻居的困扰后表示理解,因为据她的经验,刚满3岁的孩子,尤其是一直由老人带大的男孩,普遍都较难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位幼师说,现在幼儿园的招生老师,之所以向父母承诺3岁、甚至2岁半的孩子,都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是因为她们所站的立场不同。我自己家也有两个孩子,但都是在三岁半以后才送去的幼儿园。

01为什么幼师不会让孩子3岁上幼儿园?原因有三

①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

孩子的免疫系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和完善的。

3岁的孩子,免疫系统虽然已经发育到成人免疫力的90%,可以抵抗大多数常见的病毒和细菌。

但由于孩子的免疫系统仍在不断发育完善中,他们相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还是更容易受到某些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尤其是在类似幼儿园这样,人群聚集,空气流通性差的集体生活场景中,一旦园里其他孩子生病,年纪相对较小的孩子难免首当其冲,因交叉感染而生病。

②心理状态还没达到要求

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老师给予孩子的关注和照顾都是多对一的。

相比家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照顾方式,年龄小的孩子,难免会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难以适应。

尤其是那些缺乏稳定情绪,不知道如何与陌生的小伙伴相处,也不懂得如何与老师沟通,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能自理,心理状态发育还未完善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是容易受挫,感到被忽略、孤独。

③影响孩子智力全面发展

脑科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在这些阶段,大脑对特定的刺激和经验更加敏感,能快速的学习吸收知识。

而刚满三岁的孩子,正好处于多个敏感期的交汇点,过早的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可能会导致孩子面临大量重复性的学习任务,如识字、算数等。

这些任务往往强调记忆和模仿,忽视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过早的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可能会导致孩子因为单一循环的生活模式,以及枯燥重复的学习任务,压抑孩子的想象力,不利于孩子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02 孩子多大适合送去幼儿园?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曾跟我们小区的一位退休老园长交流过这方面的内容,她表示,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机跟年龄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绝对固定的适合入园年龄。

一般情况下,3岁半左右的孩子,在以下三个方面若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标准,就可以送去幼儿园了。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

标准: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标准。

比如,孩子渴了、饿了、想去厕所,或者不开心时,能主动积极、清晰的告诉老师,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内心感受。

幼儿园不同于家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多个孩子,难免有照顾不周、交流不到的时候。

如果孩子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则可以得到老师或者其他小伙伴的帮助,更好的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反之,不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在遇到不开心或者困难时,则只会哭闹,老师即使想给予引导帮助,也无从下手。

此外,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侧面反映了孩子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情况。能够清晰表达的孩子往往在认知和思维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其次是生活自理能力

标准:可以自己使用勺子吃饭,可以自己脱、穿裤子,知道如何扣扣子、拉拉链,会自己洗手,能够自己整理玩具等。

比如,孩子吃饭时,可以用勺子把饭送到嘴里,想上厕所时会主动告诉爸爸妈妈“我要尿尿或者拉粑粑”,起床后可以自己穿上外套等。

幼儿园老师也是普通人,也喜欢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干啥啥都不会,老师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肯定不高兴。

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学不会生活自理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老师照顾不及时出现尿裤子、吃不饱、口渴等不舒服的情况。

这些挫折,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过得不开心,不顺利,影响孩子自信心,导致孩子排斥幼儿园生活。

最后是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标准:懂得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具备主动与他人交往、分享、合作的能力,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强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

比如,在跟小朋友玩耍时,会主动邀请对方一起玩某个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能互相配合,玩耍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他人会说“对不起”等。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不仅要跟老师交流,还要跟众多小朋友互动玩耍,合作游戏。

如果孩子不具备以上社交能力,则很难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也很难交到新的朋友,无法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从而感到孤独无聊,排斥去幼儿园。

具备以上能力的孩子,则能很快交到要好的朋友,参与到各种集体游戏和活动中,喜爱上幼儿园生活。

【写在最后】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学前教育实行三年制,入园年龄为三周岁起。这意味着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三周岁时入读幼儿园,接受三年的学前教育。

所以,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只要孩子满了3岁,就会考虑送孩子去幼儿园,却不知,除了年龄规定外,孩子的个体差异也是决定入园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孩子在3周岁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独立性,适合上幼儿园;有些孩子则可能发展相对较慢,我们完全没必要墨守成规,非得卡着3岁的标准送孩子去幼儿园。

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适当延迟孩子的入园时间。

1 阅读:603

禾禾妈爱学习

简介:家有一枚小学生,关注小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