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大军事奇才:个个威名赫赫,却因犯相同的错误,惨遭灭门

闻学天史 2023-09-28 20:44:12

古来名将如云,能征善战、统兵有方的,对于他们而言,最成功的人生莫过于建立不世功勋,但善始善终的,却寥寥无几,最后,他们没有战死沙场,却惨死在自己人之手。

那么,历史上这五大军事奇才是谁呢,他们怎么触犯皇威,带来杀身之祸?

西汉名将“兵仙”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名将,他一生都充满了奇迹。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后来,韩信投奔项梁。

韩信在项羽那里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参加过什么知名的战役,不过他对战事有独到见解,赢得了萧何的欣赏。于是,他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又投奔到刘邦的部下。结果,刘邦将韩信从一个不起眼的管仓库小吏,一跃提拔为大将军。

当上大将军之后,韩信指挥过十几场战役,无论是“八面埋伏”还是“四面楚歌”,“背水一战”都体现出了韩信这位“兵仙”的杰出指挥才能。

刚柔并济,攻战与攻心互用。从当时楚汉争霸的整个态势来看,刘邦和项羽实力不相上下,韩信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楚汉的整个战局,难怪后人见他“兵仙”!

然而,这样一位大功臣,却在公元前196年,以“谋反”罪名,被杀,终年35岁。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私自撕毁盟约,害死郦食其。

韩信平定赵国,俘虏赵王歇后,就邦命令他去攻打齐国。

在韩信筹备进攻齐国时,郦食其主动向刘邦请缨,去说降齐国。

此时,韩信大军已进入齐地,驻扎平原。他知道郦食其说降齐国成功,停止进攻。

可是,韩信身边的蒯彻,却对韩信说:郦食其靠一张嘴,就搞定齐国七十余座城。我们带着数万将士,才打下赵国,这一来,别人认为我们还不如一个‘竖儒’呢。”

韩信觉得有理,于是,私自撕毁了汉、齐盟约,带兵进攻齐国都城。齐王和田横大怒,将郦食其烹杀。

第二,自请封王,埋下了隐患。

韩信攻下齐国之后,当时刘邦被楚军围困,焦急地等待韩信来营救。但是,刘邦等到却是韩信自请封为齐王的上书。

刘邦觉得韩信私自撕毁盟约,害死郦食其不说,还来信邀功,刘邦大为震怒。

但刘邦有求于人,为了大局为重,想了想自己的处境,也只好遂了他的意。因此,他也在刘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其三,刘邦有求于他,趁机要封地。

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不备,约韩信南下一起向项羽发动进攻。

谁料,韩信没有来,刘邦大败而归。这时候,张良献计:现在韩信和彭越没有封地,打仗并不尽力,倒不如给他们封地,好让他们尽力打仗,楚军必败!

于是,刘邦觉得有理,便给齐王韩信彭和越封地,同时又封彭越为梁王。

这样,韩信才发兵南下,会同刘邦、英布、彭越等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最后自刎。

在韩信看来,我为你建功立业,你立我为王,给我封地,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而在刘邦看来,韩信以功要挟,贪婪,野心勃勃的表现。

所以说,即使韩信没有谋反之心,坐拥天下的刘邦,也不会允许有这样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异姓王存在!

明朝开国名将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蓝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不仅帮朱元璋坐稳了江山,还沉重打击了元朝有生力量,被朱元璋比作西汉的卫青、唐朝的李靖,大加褒奖,晋封凉国公。

然而,1393年,蓝玉被指控“谋反”,朱元璋一怒之下,将蓝玉满门抄斩。

蓝玉立功是立功,但蓝玉因没有收敛锋芒,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

第一,蓝玉犯了大忌。

蓝玉北征南返时,喜峰关的看城侍卫睡着了,没有开门,他纵兵毁关而入,这明摆是藐视皇帝。

蓝玉俘获元主妃子后,入帐玷污,蓝玉作为大将军不请示,就玷污了元妃,也是僭越。在西征回来后,傲慢无礼,无人臣礼,在朱元璋面前摆架子。

第二,主动索要官职。

1392年,蓝玉西征得胜归来,朱元璋希望蓝玉能用心辅佐太子朱标,于是封他为太傅。

可蓝玉却觉他战功赫赫,一品太师才配得上他,于是蓝玉接连给朱元璋上奏,要求给他封一品太师。

朱元璋本就已经对蓝玉不满了,因为在此藐视皇帝、抢占民田、蓄养门客,还惹了一屁股官司。此时,又得寸进尺,朱元璋对他厌恶至极。

第三,横行霸道,在军队培养自己亲信。

蓝玉日渐恣意骄横,培养自己亲信,为自己所用。朱元璋当初起兵时,就是广收人才,为他打天下的。

如今蓝玉这些行为难道不是培育自己造反的力量?

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召蓝玉前来商事,蓝玉来了,还带几名将士,朱元璋心里很是不爽,想:你来面圣,还带什么护卫?于是,朱元璋摆手叫退下,谁知,这些人竟俨然不动,直到蓝玉点头,他们才退下。

要知道,天下都是朱元璋的,蓝玉却将这些人训练成了自己的“私产”。

蓝玉不死,朱元璋寝食难安!因为蓝玉的存在,已经构成对皇权的威胁!

明朝抗金名将袁崇焕

原来被崇祯帝视为“大明的擎天柱石”的袁崇焕,在他驻守宁远以来,先取宁远大捷、重伤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率军进攻锦州、宁远,声称要为努尔哈赤报仇,结果被袁崇焕打得大败而回,取得“宁锦大捷”。

在短短的几年,袁崇焕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满兵,也当能给以重创。

崇祯三年,袁崇焕以“谋叛”罪名获罪,被处死,时年46岁。他的家人也被抄家流放。

袁崇焕死后多年,千古奇冤得到乾隆帝的昭雪。

那么,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的崇祯究竟出于何种原因非杀袁崇焕不可?

第一,矫诏之罪,擅杀了毛文龙。

崇祯二年,袁崇焕就任督师不久,由于毛文龙不听调遣,袁崇焕便以12条罪状,当众以尚方剑将其斩杀。

袁崇焕属于先斩后奏,崇祯对于袁崇焕擅杀的行为肯定是心中有怨言的,而且也是感到可怕的。

第二,己巳之变,夸海口。

毛文龙死后,后金军队所受牵制大大减少,皇太极在经历过宁锦之役的挫折之后,皇太极改变了战略战术,决定西向绕行蒙古,于直奔攻破了长城大安口。

崇祯恐慌,急忙命令袁崇焕赶去蓟州,袁崇焕接到命令,吹牛说:“五年复辽”。但等到袁崇焕入蓟镇后,遵化已经被后金军攻克,沿途烧杀抢掠、逼近北京城。

一时间,京城流言四起,有人说,袁崇焕是故意放后金军攻打北京城的。

到京城下,袁崇焕要求遵循大同总兵满桂的成例,让军队进北京城休息,但是被崇祯皇帝拒绝了。

要知道,边防部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入京,可袁崇焕不仅擅自兵临城下,还想入城休整,袁崇焕难道是心怀不轨?

崇祯越想就越后怕,这也让袁崇焕的死埋下了伏笔。

虽然后来袁崇焕力解北京之围,打退了皇太极进攻,但之前发生的毛文龙事件,加上后金军队的屡次骚扰,袁崇焕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

所以崇祯杀袁崇焕,既不是“误杀”,也不是“忌杀”,而是“必杀”。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是南宋抗金“中兴四大名将”之首,岳飞不揽权、不贪财,为国为民,攻无不克,就连金主完颜宗弼曾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样的一代名将,却被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赐死,时年仅39岁。

他死后,养子岳云、副将张宪一并被腰斩示众。妻子被流放,女儿银瓶跳井自尽,其余家人全都充军流放。

在岳飞被打入狱时,大理寺的何铸曾替岳飞向秦桧求情,秦桧就回了一句:“此上意耳!”

也就说,秦桧没有杀岳飞的权力。秦桧所做的一切,只不过迎合圣意。

那么,岳飞犯了宋高宗什么忌呢?

第一,岳飞提出立储,深犯忌讳。

兵变时,宋高宗三岁的儿子受惊吓死了,宋高宗赵构也在惊吓之后,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此后再无子嗣。

当岳飞提出立储时,却触到了宋高宗最大的忌讳,他当即就说:“卿言虽忠,然握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其实,岳飞说出这句话,宋高宗已经动了杀机。领兵在外的武将劝皇帝立储,岂非欲谋朝篡位?

本来淮西军变、苗刘事变等等事情,赵构对军人十分放心不下,很想拿个人开刀示警,岳飞撞上枪口。

第二,岳飞干预了皇帝的家务。

岳飞成日言恢复要迎返二帝,毕竟大哥钦宗皇帝还活着,真正“直抵黄龙”把钦宗迎回来,赵构自己往哪里摆!

忠君没有错,错在忠君的方式上。岳飞不听摆弄,并且手握兵权,威胁皇帝地位、威胁皇帝生命,这样一个威胁人物留在皇帝身边太过危险。

而且他干预皇帝家务事触碰皇帝忌讳、被怀疑有野心,迎接“二圣”还朝也好,要挟辞职也好,建议立储也好,哪一个都能令他万劫不复。

第三,岳飞快人快语,被奸臣诬陷。

岳飞32岁时做的节度使,他当时大喜过望,他对部下人说:32岁建节,自古少有。也就我与太祖赵匡胤。

岳飞这人快人快语,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谁知却传到秦桧那里,秦桧借此向宋高宗诬告岳飞有谋反之心,宋高宗震怒,两岳飞和部下张宪打入大牢。

岳飞下狱后,朝廷内外许多人为岳飞鸣冤呼救,抗金名将韩世忠听到岳飞被秦桧诬陷下狱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慨,怒气冲冲质问秦桧原因。

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听了,愤怒斥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冷笑一声,置之不理。

归根结底,“君疑臣臣必死”,有了赵构这个奸帝,岳飞不死也难。

清朝名将年羹尧

年羹尧,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重臣,他不仅在康熙帝那得到了重用,在雍正帝那同样受到过很高的礼遇,也曾是雍正的生死之交,心腹谋臣,为雍正坐稳皇位、稳固西北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雍正对年羹尧极为信任,年羹尧也得到了雍正帝的特殊荣宠。然而,好景不长,正在他位极人臣,成为雍正心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之时,却突然被雍正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长子年富也被斩首,其余的妻儿均被流放。

那么,曾经风光无限的年羹尧,究竟做了什么事,使得雍正态度大变,非要置年羹尧于死地呢?

其一,年羹尧自恃功高,擅作威福。

他凭借着雍正的宠爱,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气势凌人。享受待遇很皇帝无差别,年羹尧吃饭称为“用膳”,宠幸妻妾称为“翻牌子”。

他赠送给下官一件礼物,必定会叫其向北叩头谢恩;发放给一些与他平级的将军和总督的文件,却擅自在文件中加上“令谕”的字眼,以向人显示自身的尊贵。引起了广大官员的严重不满。

更为主要的是,逾制享受王公大臣跪拜,而且在雍正面前经常不行人臣之礼,这对于自尊心和权力欲极强的雍正而言,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也为他赐死年羹尧埋下了伏笔。

其二,年羹尧结党营私,私自培养自己的党羽。

雍正初年,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举荐之人,兵部和吏部必须优先录用,否则兵部和吏部尚书必定会遭到年羹尧的打击报复,正因为如此,后世有“年选”之称。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皇帝最忌朝中结党。本来朝中大事雍正就交给年羹尧做出决定或提意见,年羹尧却还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亲信,又令雍正动怒。

年羹尧曾出资印刻了《陆宣公奏议》,请求雍正帝作序。雍正正准备亲自撰写序言,年羹尧却又说不敢“上烦圣心”,代雍正拟序言,雍正心中更为痛恨。

雍正帝更下决心处理年羹尧,开始对年羹尧各种发难,至此,朝廷内外已经看清皇帝用意,纷纷揭发年羹尧罪状。

最终,年羹尧被定92款罪名,其中就有十多条是“谋反”大罪。那么年羹尧没有谋反之心呢?

其实,年羹尧有没有“谋反”,雍正都不会留他,他妄自尊大,任人唯亲,超越了作为臣子的本分,彻底触犯了雍正帝的底线。

所以说,年羹尧虽有冤屈,但他的死,并不无辜!

写到最后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韩信、蓝玉、袁崇焕、岳飞、年羹尧这五位名将,他们在战场上虽能征善战,杀伐果断、威名赫赫,但却都低估了皇权的血腥,以致自己早早丧命,还祸及家人!

0 阅读:95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