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式火焰喷射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的助攻神器!

猴大爷聊历史 2024-05-23 09:41:15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面对工事里负隅顽抗的日军,美军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每当这时,山姆大叔就直接招呼喷火兵上去,对着日军的暗堡几个喷子,烧得日军哇哇大叫、臭气熏天,侥幸生还的也是全无斗志。

而在我军的历史上,也曾使用过火焰喷射器对敌发起进攻。

越北地区多山地,属喀斯特地貌,越军充分利用地形对各个山洞进行改造。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及之后的两山轮战中,越军的这些工事、暗堡,给我攻击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对此,我军开始重视和使用喷火武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喷火兵累计消灭越军火力点、山洞、坑道、地堡达1200多个。

而我军喷火兵当时所使用的利器,就是74式火焰喷射器!

74式火焰喷射器,由我国自主研发,由燃料桶、喷火枪、输油管三部分组成,喷射器重20千克,后坐冲量约65千克,全长850毫米,口径为14.5毫米,操作原理采用火药塞爆炸推进式,喷射时的火焰温度可达到800~1100℃,有效喷射距离达到50米,最大射程为80~100米。

燃料用尽后,重新装填的时间为4分钟左右。

从外形上看,74式火焰喷射器很像农村喷洒农药时用的杀虫水壶,只不过74式比杀虫水壶要大一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74式火焰喷射器的发射筒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凝油粉,就算被击中,也不会发生爆炸。

配发部队使用后,对74式火焰喷射器的评价比较高,但是由于体积过大,重量过重,后坐力较大,也受到一些诟病。

然而,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及之后的两山轮战的战场上,这款武器堪称神助攻,不但为我军拔掉了一个又一个阻碍,还打出了一名威震南疆的一等功战士徐立。

徐立,安徽阜阳人,1965年生,18岁入伍,因在部队表现出色,被评为班长标兵,之后跟随部队南下参加两山轮战。

1985年,在老山前线的八里河东山战场,陆军第138师决定对越军坚守的395号高地实施拔点作战。

这个高地位于盘龙江以东,汉扬南侧,是个石头山,高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越军将洞穴改造成工事,并囤积了大量弹药。在395高地南侧还有436、23号阵地及东南侧无名高地、负23号高地等,整体上形成了相互呼应的交叉火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环形防御体系,对我军的防线威胁极大!

因此上级决定拔掉395及其周边几个高地,保障八里河东山前沿防御的稳定及那拉地区翼侧安全,改善防御态势。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138师步兵414团7连。

9月23日上午6时15分,我炮群开始向395及其周边地区实施炮击。5分钟急袭后,火力延伸,攻击部队兵分三路沿着之前制定好的五条路线同时向395高地发起进攻。

在向主峰进攻的途中,越军的暗火力点突然开火封锁了前进的道路,由于这个火力点位置隐蔽,突击队的机枪、冲锋枪都打不着它,手榴弹对它的影响也有限。

见中国军队受阻,周围其他阵地的越军机枪响得更密集了。军情紧急,再不赶紧想出办法拿下主峰,突击队就会增加伤亡贻误战机。

就在这关键时刻,配属突击队的师防化连喷火13班班长徐立和副射手挺身而出!(说明: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的喷火兵隶属于防化分队,通常是步兵师的工兵营防化连,一个排的编制,战时,则是以班组为单位配属一线分队作战。)

只见他二人不顾枪林弹雨,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跃起快跑几步,就这样来到暗堡附近的一个弹坑里。突击队见状,当即集中火力掩护他二人的行动。

在战友的掩护下,徐立选好角度,看准时机突然站起来,他手持火焰喷射器对着暗堡就喷了过去,但由于射程不够,没能喷进洞里。他反而暴露了目标,招致越军的报复,敌人向他这边投掷手雷,徐立的腹部和双腿多处负伤,当即摔倒在弹坑内。

副射手要给他包扎,但是徐立将他推开,忍着疼痛拖着喷枪艰难地向弹坑外爬去。

此时,越军的火力已被正面攻击的突击队吸引过去,没有注意到徐立。

在艰难地爬了几米之后,徐立找到一个便于射击的角度,他强撑着身子跪立在地上,举起喷火枪对着暗堡洞口连喷了三枪,里边随即传来惨叫声和烧焦的味道。

突击队见此情况,一跃而起向前突击。

副射手正要上前去医治班长时,一发炮弹正好在徐立身边爆炸,徐立当场牺牲,牺牲时才20岁。

战后,部队党委表彰了徐立的英雄事迹,并为他追记一等功!

这样的战例,在十年的南疆对越战场上还有很多。

只要遇到越军顽强抵抗,我军就派出喷火兵进行攻击,在高温烧灼、缺氧条件下,越军的身心遭到严重的摧残。

至今,74式喷火仍在我军一些野战部队与武警机动师里使用。

只要一声召唤,这款老装备随时准备重上战场再立新功!

0 阅读:209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