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授少将,8位将军不服,罗荣桓登门道歉:是我们犯了错误

今人说古 2024-06-07 11:39:00

谭友林是一位十分特别的开国少将,之所以讲他特别,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知名度“不高”,如今为他授少将一事鸣不平的人越来越少,不像贺晋年他们;另一方面,他当年授少将,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惹得评衔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罗荣桓,亲自登门向谭友林致歉,表示是他们的工作出现了失误,才导致的这一错误军衔。

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时,规定少将军衔的职级主要是正师级到副军级。当然,授衔还得考虑到参与授衔的将领的政治品质、过往功勋、革命经历、工作能力。评衔的结果肯定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的,只能说相对公平,让大部分人满意。

有少部分将领,抱怨自己的军衔过低,跟过去的战绩功勋不匹配,说要把勋章挂狗尾巴上。还有的被评授上将军衔,觉得低了,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授衔仪式过后,拒绝再穿上将军服。

上千位将领的评衔,不可能说一点差错都没有出过。军衔高低,直接关乎将军们的生活待遇、历史地位和功劳证明等东西。中将跟少将之间的差异,谈不上鸿沟,但绝对是显著。出身四野的少将谭友林,就是本该授中将,结果却是少将。

他本人知道这一结果后,没有向组织申诉和表达不满;但对他知根知底的老战友们,却是仗义执言,直接向有关方面进行反馈:谭友林不评上将没关系,但不该连中将都混不上。

下面我们从谭友林建国前后的功绩和资历看,他评少将是否真的低了。

谭友林出生于1916年,1930年参加红军,并随红军主力一起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他做过八路军4纵队6旅旅长,皖南事变后成新四军4师12旅旅长。而且,他被选为七大代表,去延安参加过重要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谭友林是四野39军副军长,挥师南下,参加宜沙战役,解放了不少城市。

援朝战争中,谭友林率领39军,作为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军队,刚入朝就接过一项重要任务:攻占朝鲜北方交通枢纽兼战略要地的云山。一开始,我军情报显示驻守云山的敌军是南朝鲜第1师,可一打起来,谭友林就发现了不对劲:敌人还击的火力迅猛,根本不是南朝鲜军所能达到的。

当时,39军还是发现敌在云山的守军,有向后撤退的迹象,才提前发动的攻击;打起来才知道,原来敌军不是要撤退,而是在换防:美骑兵1师8团跟南朝鲜1师12团换防。39军的突然猛攻,打了正在换防的美军一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可美军机械化的装备优势在那,很快稳住,并展开反击。

这一仗,是我军入朝以来,与美军进行的首次面对面交锋。这场大仗持续了两天时间,谭友林指挥得相当漂亮,毙伤和缴获数据都相当可观。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收到战报后,十分高兴,进行了高度评价。在国内的毛主席,收到消息后也说:“实战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

在朝鲜战场,谭友林因一系列的优秀战功,荣获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谭友林将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消息传出后,同他一起出生入死过的老战友们,纷纷表示不服,觉得肯定是搞错了。王震、萧克、李达、甘泗淇、贺炳炎、余秋里、王尚荣、杨秀山等8位上将、中将,联名给主要负责评衔的总政写信,要求复评,改授谭友林中将。

总政主任罗荣桓,派人反复核查讨论,最终确定谭友林的军衔确实是授低了,但这事已成定局,不好更改。于是,罗帅找到谭友林,当面向他表达歉意,说总政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犯了错误,他的少将是评低了。

这是总政评衔,首次承认,也是唯一一次承认授衔过低,出现错误的案例。谭友林不在乎这些,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地,向罗帅提出其他方面的补偿要求。

他见罗帅过分愧疚,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安慰道:“跟这些活着的战友有什么好比的。和我同期参加革命的许多战友,都为革命早早牺牲。我现在活着,能吃能睡,儿女满堂,还有将军的名利,怎么会不满足。”

谭友林在1955年,一共获得了五枚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唯一获得五枚一级勋章的开国少将,这些鲜有的勋章,同样能够证明他曾经的非凡成就和卓越贡献。

5 阅读:1228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