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过寿不能在3个年龄过,哪3个年龄?你知道吗?抓紧收藏!

冲浪少女嘉敏 2024-05-13 04:53:18

俗语云:"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

这句古老的谚语,虽然简单朴实,却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长寿的崇尚和重视。

从古至今,祝寿的习俗便根植于炎黄子孙的生活之中,

这背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祝寿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淋漓尽致。

古人对于长寿颇为看重,认为老而终年是无上的福分,所以在寿诞之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来庆祝。

寿诞之前一个月,过寿之人的子女就要向亲朋好友发出请柬,邀请他们参与庆祝活动。

寿礼当天,晚辈要严肃行三跪九叩大礼,口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以道贺词。

贵族寿礼更为隆重,除了寿宴之外,还会请来戏班子专门演出寿戏庆贺。

寿宴之上,桌案之上必备寿面、寿桃、寿果等"长寿品"。

除此之外,寿堂内还要张灯结彩,悬挂彩球彩带,摆设寿屏、寿烛等吉祥物品,寓意福祉永驻。

寿礼过后,寿星家中还要将剩余的寿品分赠亲友,与他人分享天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标志着人生阶段的圆满。

所以古人一般从六十岁开始就举行寿礼了。

按照"干支纪年"的说法,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十为"米寿"之年,也都是寿诞的大喜之年。

不过,在宗祠家族中,祝寿的规矩可是严苛无比,俨然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比如过"坎儿岁",即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岁这三个年份,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年,一般都规避举办寿礼。

再者,父母在世的时候也不太庆祝子女的寿诞,生怕冲撞了尊长的体面和地位。

此外,寿诞未满九十,也都是"做九"而非"做十",因为十这个数字在古人眼中代表了终结。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看重长寿文化,

寿诞之年被视为无上的大喜之事,

各家各户无不在这一天竭尽浑身解数来祝贺庆祝,隆重其事。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饱含哲理的民间习俗也由此得以延续和发扬。

因此,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对于长寿的向往和对于生命的珍惜,永远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执着追求。

生老病死,乃人生不可磨灭的规律,但精神永存却是永恒的主题。

身体的衰老终将降临,唯有积淀岁月的经验和智慧,才能真正使生命永驻年轻。

"人非木石,孰能无恙",忍受阵痛之后必将开释千重花。

让我们虔诚对待生命的临终关怀,以祥和的心态和理念来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光,用泰然自若的从容,接纳生命中那永恒而宝贵的内核。

0 阅读:0

冲浪少女嘉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