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嘀嗒出行宋中杰,曾外企打工15年,与美团王兴、滴滴程维PK过

CEO看科技 2024-06-29 05:36:15

嘀嗒出行在6月2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这家网约车公司的发行价为6港元/股,筹资2.697亿港元。不过上市刚开盘即破发,嘀嗒出行的股价就出现超过12%的下跌,收盘时,该公司的股价突然暴跌至22.5%,嘀嗒出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为4.65港元/股。

今天我们就用1分钟时间来了解一下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的个人履历和创业故事:

1969年,宋中杰出生,他与雷军、张小龙等人同龄,现年57岁。

1989年7月,宋中杰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主修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

毕业后,宋中杰加入外企惠普公司,历任中国惠普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服务销售部总经理、制造业行业总经理、全球客户部总经理,他在惠普公司供职超过11年。

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宋中杰曾从惠普离职创业,担任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首席营运官。

但因公司发展方向与合伙人产生分歧,最终宋中杰又回到惠普公司工作。

2006年4月,谷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宋中杰跳槽至谷歌中国,他带领谷歌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业务做的风生水起,曾被称为“谷歌渠道之父”。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

谷歌退出中国当天,有人为其送上鲜花

2010年,宋中杰也从谷歌中国离职,可以看出他几乎经历了谷歌中国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离职的宋中杰曾短暂创业,与刘建国一起创办一家团购网站“爱帮网”,担任总裁。但他加入爱帮网仅3个月后又闪电离开,宋中杰的理由是:自己与爱帮网的整体战略想法不一致,他的想法是做快点,但跟公司的想法不一样。

2010年7月,宋中杰与原谷歌中国高级渠道经理李金龙、原谷歌中国业务发展部经理朱敏、原谷歌中国南方区高级销售经理李跃军还有前百度工程师段剑波一起创办了团购网站——嘀嗒团。

据媒体报道,这5位合伙人兴趣爱好和脾气秉性各有不同:

宋中杰喜欢各种球类运动;李金龙痴迷国学,见面就想给人算卦;李跃军钟情历史;朱敏偏爱摄影;段剑波更像文青,总是在朋友圈写“别人都看不懂”的小长文。

他们创办嘀嗒团只比王兴创办美团仅仅晚了4个月。但团购行业的千团大战已经开始,市场竞争和资本竞争非常激烈。

2010年8月,宋中杰曾获得过IDG的投资,后来在无法获得融资时,也曾获得IDG的600万美元过桥贷款。

做团购期间,他们的总融资额是900万美元,但同期团购前10名公司里,获得最少的一家也曾拿到过5000万美元的融资。

做嘀嗒团时的宋中杰

2010年12月份,宋中杰曾带领嘀嗒团做到行业第三名,但此后在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

2013年2月,宋中杰曾带领嘀嗒团与打折券平台维络城合并,宋中杰出任合并后公司的CEO。

2013年年底,嘀嗒团创业失败,宋中杰带领团队开始琢磨怎么转型,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研究了P2P金融,在线教育,到家O2O,出行等多个行业。

宋中杰还曾总结自己在团购行业创业时踩的8个坑:

①当时对整个团购市场最终格局的判断有误,宋中杰最初判断团购的未来是多头格局,其实最终是寡头格局。

②精细化偏重了,总想着少花钱多办事。关键时刻还是应该有魄力,敢于花那些“成本最低的钱,效率最高的钱”。

③到底是用户重要还是商户重要?宋中杰他们当时认为是商户第一、用户第二。但后来他认为美团创始人王兴当时的判断是对的,即用户第一,商家第二,团队第三。

④以前在技术上投入不够,虽然用人来堆可以解决问题,但效率很低,且出错率高,现在我们能用技术和产品解决的事情,决不用人。

⑤以前比较偏重于规范和流程,因为外企出来的比较擅长这个,但是发展快的时候,过于规范和严谨,反倒是一个掣肘。

⑥我们原来什么都是自己搞,因为好控制,客服也是自建的,但后来发现不如外包更专业。

⑦千万别到没钱了再去融资。

⑧以前刚创业时,注重效率第一,速度和规模放在了后面。现在,我们肯定说速度第一,规模也是第一,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大的规模,效率要摆在后面。

2014年1月,宋中杰在北京国贸开会后出门,下午五点,他站在国贸对面打了半个小时车都打不到,但眼前有很多车经过时,却有空座位。于是他决定做拼车业务。

2014年3月31日,嘀嗒团正式关闭团购业务。

2014年5月,嘀嗒拼车APP正式上线,主做顺风车业务,最初他们推出的是1对多模式,即一个司机搭载多个乘客,结果产品效率低,用户体验也不好。

此时,前宝洁、美团员工翟光龙也创办了天天用车公司,做的也是顺风车,但主打的是1对1拼车模式,即1位司机搭载1个乘客。宋中杰看到后比较紧张,于是团队赶紧切换到了1对1产品的研发,2014年10月份嘀嗒拼车又推出了第二版本,上线当天只有7单,其中3单还是员工自己刷的,但一个月后,他们产品的用户量和订单量明显提升。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出行行业的巨无霸出现了。

2015年4月,宋中杰接受采访时称,拼车其实和团购很像,区域性强,网络效应强,市场规模大所以竞争激烈,最终的格局很可能是“721”,赢者占7成份额。显然他吸取了团购创业失败的教训,一心想要扩大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

2015年5月,宋中杰带领公司获得了IDG及易车网等机构的B轮投资,此时宋中杰认识了易车网的创始人李斌,也就是后来蔚来汽车的创始人。

李斌此后也多次投资了宋中杰的这个出行项目。

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宋中杰的嘀嗒拼车面临着巨头的强力竞争。

嘀嗒拼车背后虽然没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但宋中杰在2014年8月到2015年4月这8个月里,带领公司获得了3轮融资,拿到大约1.3亿美元的“战备资金”。

宋中杰曾说,团购创业失败的另一个教训就是,创业融资速度很关键,估值高一点低一点没那么重要。

此后,天天用车、51用车、爱拼车等这些以顺风车为主的平台,逐渐消失在了行业竞争中,而弹药相对充足的嘀嗒拼车,在滴滴补贴时,也曾有节奏的跟进补贴策略,虽然有竞争压力,但最终也成功活了下来。

到2015年底,顺风车行业格局已经只剩2家主要公司,分别就是滴滴顺风车和嘀嗒拼车,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是76.8%和23.2%。

但面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效应,此时作为行业老二的嘀嗒拼车依然面临生死考验。

2015年11月,宋中杰带领嘀嗒拼车上线城际拼车功能。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行业更加聚拢。

截至2016年8月底,嘀嗒拼车在上线2年内,共运送3.3亿人次出行,覆盖国内349个城市,平台注册用户和注册车主分别增至5000万和900万。

2017年五一小长假,李斌推动宋中杰做出租车业务。当时身为嘀嗒出行投资人的李斌与宋中杰曾电话联系2小时,聊完后,宋中杰决定进入出租车业务。

2017年10月,宋中杰带领嘀嗒拼车进入出租车领域,这一年李斌还带领他的蔚来资本投资了嘀嗒拼车的D轮融资。

2018年1月,宋中杰将公司名字也改为嘀嗒出行。2018年4月,在中国投资年会上,宋中杰曾自曝已经邀请李斌出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而且李斌也确实接受了邀请。不过在嘀嗒出行的上市招股书中,宋中杰依然是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受邀成为嘀嗒出行董事长

2018年8月底,滴滴顺风车因此前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度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无限期下线。直到2019年11月才滴滴顺风车业务重启。宋中杰也带领嘀嗒出行抓住了反超滴滴的契机。

到2019年,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为66.5%,滴滴顺风车的市场份额为25.1%。

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在宋中杰的带领下,嘀嗒顺风车平台分别实现约4820万次、1.785亿次、1.463亿次搭乘,同期的交易额分别约为19亿元、85亿元和81亿元。

截至2020年6月30日,宋中杰带领嘀嗒顺风车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服务,大约有1920万位注册顺风车车主和980万位认证通过的顺风车车主。

从2020年10月份开始,宋中杰带领嘀嗒出行先后5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分别是2020年10月、2021年4月、2023年2月、2023年8月、2024年3月。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年度净利润分别是1.942亿元、-16.77亿元、-7.558亿元、-21.94亿元、17.31亿元、-1.876亿元和3.004亿元。

2023年,按交易总额和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按交易总额计算的市场份额为31.8%,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的市场份额为31%。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宋中杰在嘀嗒出行的年收入分别为74.4万元、80.2万元和5409万元。2023年宋中杰的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是,获得了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5332.5万元。2024年6月28日,宋中杰带领嘀嗒出行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公司市值为46.22亿港元。据悉,上市前嘀嗒出行的控股股东为5brothers Limited,持有该公司33.57%的股份,拥有50%的投票权。5brothers Limited就是由宋中杰及另外4位合伙人一起持股的机构,从2010年创业开始,过去14年里,他们5位合伙人并没有走散,还一起带公司上市了。宋中杰从外企高级打工仔,到连续创业者,他先后选择在团购和出行领域探索,还与国内两位年轻创业者美团王兴和滴滴程维做过直接的竞争对手,最终凭借善于复盘学习、熟练掌握创业烧钱和融资节奏,带领公司在巨头盘踞的行业里拼出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0 阅读:0

CEO看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