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师长战功赫赫中将资历,邱会作开会鼓动马伕举报后撤职授大校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3-09-21 10:13:06

邱会作是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江西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枫树垇人,15岁参加红军,最先是团里面的一名通信员、宣传员,后来当了一名统计员,由于他对数字比较敏感,别人不愿意记的东西,他都下功夫去记,加之做事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劲,当了几年红军后,由于表现积极,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只要领导一问,他都可以如数家珍般地报出这些准确的数据,他头脑清晰、废话不多,统计的数字有条不紊,丝毫不差,因此受领导重视和青睐,红军长征的时候,他成长为红军总供给部的一名连级干部。

但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的晋升速度非常之快,先后任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军委供给部副部长、豫皖苏边区财政委员会主任兼新四军4师供给部政委、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8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特别是建国后,他晋升为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的红人,然而,身居高位,风光无限的他,到了晚年却走了弯路,晚节不保,最终沦为阶下囚。

邱会作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他在书中记载了一件将红军时期曾经担任过独立师师长,抗战时期担任主力团团长、旅长,后来任东北野战军8纵23师师长撤销职务的事情,而且这位师长刚刚打了一场大的胜仗,邱会作一手组织并策划撤他的职务。我们知道,邱会作在红军长征时只是一名连级干部,那么,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位被邱会作宣布撤销职务的师长名叫张德发,河南新县陈店山背湾村人,1906年出生,许世友和吴先恩是他的同乡,而且与他年纪相仿,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祖辈均给地主种田谋生,小时候基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家乡柴山堡地区来了红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

1929年8月,村子里的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地高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啦,亲爱的农友们啦,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夹杂在人群中看热闹的他受此感染,出于对贫困家庭的窘迫不满,和许多受苦难的劳动人民一样,受革命形势的影响,毅然投身革命,参加红军。

张德发刚参加红军时,由于年纪不大,被安排到红军队伍中当一名普通炊事员,专门做搞后勤送饭上前线之类,有一天,红军正在与敌军交战,这个时候,他挑着一担饭菜来到一线战场送饭给战友们吃,由于那次饭没有做熟,大家都不高兴,纷纷埋怨他,连这么简单的做饭也不会,上阵杀敌就更是不靠谱了,气得他良久说不出话来。正在这个时候,战场上又开始冲锋,很不服气的他抄起挑饭菜的一根扁担,随着冲锋号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看傻了眼的敌人还以为此人手中拿了什么新式武器,正琢磨间被他一扁担撂倒在地。

最后,张德发竟然干掉两名手持卡宾枪的敌人,还缴获了两支新式武器。此时,刚才笑话他的战友们心服口服,都纷纷夸赞他作战勇猛,不是孬种是条汉子。他兴高采烈,举起手中的战利品高喊:“别看敌人的是洋家伙,敌不住土老汉的木扁担”。从此,他得了一个“土老汉”的绰号,而且进入一线作战部队,成为一名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

由于他作战勇敢,屡战屡胜,很快就得到了提拔,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团长,张才千是他的顶头上司,先后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川陜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他率部强渡嘉陵江,打开剑门关,连克昭化、剑阁、梓桐、北川、理番等数城。同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张德发率部英勇作战,受到上级表扬,后来又参加了著名的长征,此时,所部改编为红4军独立师,他担任师长。

跟着他的红军老战友对张德发的评价是,个性很强,作战勇猛,不拘小节,对部队战友没有任何架子,每次打起仗来,就亲自扛起一挺机枪,开始冲锋,横扫得敌人抱头鼠窜,基层的战友们看到自己的师长如此生猛,也紧跟着冲入敌群,往往从气势上压到敌人,取得胜利。你还别说,在红军时期,倡导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人,他的这种作战方式特别管用,身先士卒的风格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职务晋升也很快。

1936年秋,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会师,这一年隆冬季节,黄河上游的甘肃一带已是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黄河中下游也慢慢地进入结冰期。根据形势的变化,红军指挥部决定渡过黄河建立新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红四方面军五、九、三十军二万余人在靖远虎豹口一带渡河成功,虎豹口,又名河包口,因后面是高耸的石崖,崖头向外突出,形似虎嘴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也是明清以来靖远四大官渡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边防要路”。

然而,老蒋派装备精锐部队将黄河沿线控制起来,隔断了红军主力和河西红军部队的联系,此时,两支部队中间隔着波涛汹涌的黄河,身后则是西北和东北的一众军阀,如此消耗下去,形势对于红军相当不利,红军主力决定转战陕北、山西和鄂豫皖地区发展,而渡过黄河的西路军从此进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西走廊,开始了转战的艰苦历程。张德发的这支独立师则没有渡河,部队到达陕北后,他率部参加了山城堡、甜水铺战斗。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进行重新整编,组建为115师、120师和129师,张德发所部被编为129师,当时干部普遍官降三级,张德发也不例外,由师长降为营长,随后跟着部队誓师出征,奔赴抗日前线,他最先是定位为769团留守,并且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战斗,后来担任770团营长、团参谋长、警二旅旅长等职,在保卫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斗争中,立下了战功。

特别是到了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之后,张德发来到东北这个崭新的平台,更是有了大展宏图的空间,很快就提拔为东野八纵主力师23师的师长,并且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打了一场最出彩有战役——古山战役。

古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区的古山镇,这里有一座凸出的敖包山,远处看形状似圆锥体,高达数十丈,好像一座座尖塔,巍峨挺拔,俊秀伟岸,傲视苍穹。山下一条小河缠绕着山脚,宛如一条玉带飘向远方。当地的人们习惯称之为孤山,后逐渐更名叫古山。

站立古山,南可俯瞰来庄镇,北可眺望莫里河,赤峰城区的建筑城垣隐隐可见,西边的丘陵山区,燕长城依稀可见,东临老哈河,叶赤线从这里穿过,赤朝公路亦在此处交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拱卫赤峰的南大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蒋争夺重点是东北,并派石觉的13军大举进占,企图隔断华北与东北的联系,随后重兵抢占古山地区,当时,盘踞古山的敌人为一个加强团近二千人马,全部为美械装备,同时还拥有山炮、迫击炮连,配备众多山炮、迫击炮和平射炮等重武器,战斗力很强,当时号称“铁团”。并与周边的河、路与村镇,三点屯兵,左右联动,南北呼应,东西一线,尤其是古山高地,设置了三个制高点,并修筑有大碉堡,形成孤形阵地,敌炮兵阵地居高设置,几乎为半永久性工事,警戒和确保山下主力安全。而山下之敌主力所在大本营西六家城内,为日本侵略者修的依山就势的长方开城,有外沟内壕,同时,装有鹿砦、铁丝网、暗堡及高大城墙,成为所谓三位一体的联防机制,进可攻退可守,自称其防御是固若金汤。

为了打击敌人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守卫东北根据地,为日后东北全境解放战争全面胜利之大计作想,上级决定派出精干部队在古山打一伏歼灭战,担任主攻任务的重担落在张德发率领的这一支队伍的肩上。

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张德发,自然明白这是一场硬仗、险仗和恶仗。当然,这位老红军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团队一起来到战斗一线,仔细观察地形,并对作战方案进行了全面布局:一团担任主攻从楼子店出发,消灭平庄之敌,攻击古山敌军主力;2团从西水地出发消灭莫里河之敌,以策应兄弟部队,3团从刘家店出发配合主攻,进攻古山车站,夺取黑水,并向建平和老虎山前进以阻击敌朝阳方面的救援,同时,阻断敌人的退路。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这一天的凌晨,古山战役正式打响,张德发的指挥下,我军对敌形成包围态势,随后进入了主要阵地的争夺战,此时,各处的敌人凭借武器优势和占据着有利地形压制我军,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一线总指挥的张德发将指挥部设在黄安铺以西高地,可以随时瞭望几个方向的进展。他一旦发现哪个地方不对头,而且枪炮声最激烈,就赶到哪里现场解决攻坚技术和各个部队之间的协同问题。一天打下来,我军付出了较大代价,反复激战后决定撤离战场,可以说是各有伤亡,不分胜负。

此时,张德发分析敌人的弱点:怕苦战,怕夜战,怕连续作战。于是制定了夜袭击古山的战斗部署,当天晚上,他指挥部队发动总攻,挖地壕、架云梯,步兵、尖刀排、突击队前赴后继迫近城墙,终于攻入敌阵,无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还是互掷手雷的巷战,在张德发的亲自率领下,我军战士士气高涨,毫不畏惧,敌主力被全歼,收复古山、平庄等地,终于取得了古山战役的胜利。

古山战役虽然打赢了,消灭和俘虏敌人一千多,但作为总指挥的张德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在战后总结会上称“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特别是敌人守卫古山的这个团长率领残部逃跑了,没有生擒,使脾气火爆的张德发更加生气,一度要追究包围圈负责阻断敌人的退路一名领导的责任,在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冲突,从而也得罪了一些人,也为以后他的波折埋下伏笔。

当然,总体来说,古山战役在后人的评价中,对解放东北全境的意义还是重大的,后人有诗赞曰:“老哈河畔炮声隆,魑魅昏昏在梦中,劲旅直前摧敌垒,奇兵断后竟全功。连天大漠南而北,策马长城西复东。欲射天狼光禹甸,军民协同共弯弓。”诗中描述的正是“古山战役”,张德发率领英勇的人民军队在这里摧敌射天狼,对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的情形。

不过,此役之后,师长张德发的整体形象在人们的心目有些变化,当年,他的队伍驻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张德发土地佬,一手黑来一手黄,打起仗来自己闯。意思是他的长相很粗犷,绰号叫土地佬,但作战勇猛,而且还能做生意和经商,黄就是黄金,黑就是经营烟土。慢慢地,这些流言传到了上级领导的耳中。

当时,东野八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正是邱会作,他来到所管辖部队进行了一次整训,主要内容是开展诉苦(诉旧社会受剥削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他还别出心裁地总结和提炼出“五整一查”,即整思想、整作风、整关系、整纪委、整组织和查阶级。他掀起的这次运动主要是针对23师。

邱会作进驻23师后,首先召开了全师动员大会,他首先作了动员报告,在会上他指出:23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队伍改编来的,但为什么战斗意志衰退、战斗作风不好,政治纪律不强,重点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严重的腐败思想,特别是师的高级干部,想的不是打仗,而是赚钱,不仅家属在外面做生意赚钱,还占公家的便宜,比如有的干部用公款购买个人用品,上面叫他购买钢笔,就一次购买二支,自己占用一支,购买大衣也同样购买二三件,都拿来报销,这样揩公家油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腐败。

二是军阀主义倾向严重,脾气暴燥,动不动就出手打人,领导如此,下面的一级一级也是如此;三是讲政治的意识淡薄,不是讲正气,讲的是互相攀比,比的是金钱、地位和老婆;四是用人、提拔人方面,不是讲德才资的知识分子,而是那种不良的用人风气。

接着邱会作鼓动所有的人都可以揭发这种不良行为,就在这个时候,师长张德发的警卫员和他马匹饲养员(即马伕)对他进行了揭发,说他的老婆做生意,还在他小孩的摇篮里搜查出禁品。就这一件事情,邱会作就立即作出决定,对师长张德发进行撤职处分。并将此决定申报上级,二小时就得到批准并实施。

邱会作撤销师长张德发的职务后总结:作为师长带头经商,军阀主义倾向严重,政治空气淡薄,打压知识分子。其实,说的一些所谓的“罪状”,未免小题大作,况且都是事出有因的,首先,抗战时期张德发所部就属于留守兵团一部,其主要职责是屯田搞生产,实现蔬菜、肉食、粮食的全部自给,还向上级交多余的粮食,还赚带做生意,把山区的药材、木材、山珍、干果……卖到敌占区,换了不少钱财、药品、枪械、弹药等物资回来,支援抗日前线。

其次,张德发的文化水平低,对知识分子不够尊重,滋生军阀主义倾向,古山战役那次战后总结会,张德发指责的那些没有抓获敌人团长的个别指挥员,也并非都是知识分子,也有的人是从农民当兵的。还有他对家属和妻子管教不严,仅仅马伕所揭发来认定,也根本没有查清真凭实据,而作出就地撤职未来过于草率,这种上纲上线的做法是不对的。

建国后,起点很高资历很深的张德发,由于受到军队中撤职的影响,被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任副处长,当他来到新疆石河子市戍边屯荒的这片土地,来到这里实地观察时,只见低头乱石千顷,抬头遥空一碧,除了老街一带有几户人家之外,举目四顾,人烟寥寥,杂草丛生,芦苇遍地,更有蚊蝇为祸,野兽猖獗,生活和工作的艰辛就可想而知,“天当被、地当床、煮把野菜当干粮”。农垦期间,他和战士一起,在戈壁滩上洒下汗水,洒下热血,凝望着这方热土,都不由得热泪盈眶。

后来,张德发在军垦大业做出业绩,晋升为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本来,按照其资历,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时旅长,还有后来的战功,完全具备中将资历,但由于此事的影响,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病逝于石子河市,安葬在他亲自开拓的新城土地上,他虽然没有授予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军衔,但当地人依然十分崇敬地称他为将军,他安葬的地区称为将军山。

静水流深,和光同尘。新疆石河子市南郊的天山山脉支脉,延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中的张德发墓,静静地镶嵌在青翠的山野之间,守望的将军山,成为异乡边疆的坚守,成为当地人民世代守望的英雄,成为军队和百姓血溶于水生动见证。后人赋诗赞扬曰,“将军山上一将军,一生英灵千古尊。当年将军驰沙场,舍生忘死立功勋。如今屯垦又戍边,亘古荒原创新业。后人缅怀将军志,北阳改名将军山。”对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贡献的最好评价,真实地反映他的功绩值得永远铭记,无论他们的职位和军衔如何,都在后人的心目中树立起永远的丰碑。

0 阅读:2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