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高考,身为三个孩子的爹,面对人大录取通知,我为何发愁?

荒径寻幽者 2024-04-25 10:06:33

一位广东老人回忆78年考上了人大反而愁眉苦脸: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经28岁,我不是知青,就是广东梅县的农民,那时候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各省自主出题,开卷考试(拿着书去其实也没啥用)。

我虽然十多年没考试了,但底子还可以,只复习了五天,最终考了290分,每科72.5分,当时不足200分的都可能入读,我却名落孙山。

看招生条件,政治历史清楚,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但附加年龄要求不超过25周岁,未婚,确实实践实践经验丰富并有专长的,放宽到30岁。

我不是贫下中农子弟,还有出门搞副业的案底,至于专长?我就会干农活儿。

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丢掉了幻想,还是老老实实的种地吧,毕竟养家糊口才是当务之急,上不了大学就上不了。

1978年高考改成全国统一出题了,把成绩作为读大学的主要依据。不过,我认定学校不可能招我这样的,没放在心上。

我们生产队四个高中毕业几年的姑娘,整天叽叽喳喳凑一起复习,有时向我讨教问题,简单幼稚的让我觉得当她们老师绰绰有余。

我大哥是民办教师,一直劝我,再考考,考不上也不损失什么。几个高中同学也这么说。

犹豫了好久,我才决定报考。因为赶上农村大忙季节,等我有时间复习时离七月高考还剩23天。

每天早上,老婆出去干活儿了,我给三个孩子做早饭,两个送托儿所,一个大的去幼儿园,接着喂猪和鸡鸭,然后从8点多一直复习到晚上12点。

我复习跟别人不一样,没有任何复习资料和提纲范围,也没求人辅导过,就是把书本每章看一遍,合上书再想这章的重点,要把握哪几个问题。精力花在数学上最多,自学新课程,弄懂定义,没功夫做练习题。

又一次高考入围,填志愿,我就填了当地的梅州师范专科学校,心想着只要跳出农村就可以了。

县招生办专门派人找我,退回志愿,说你分高,浪费了重点大学的机会,重新填。

我重点大学五个志愿只是按照地域远近填的,中大过后是武大,听说以前邻村有人考上过人大,于是人大第三位,然后西南政法,最后北大。简直是乱填一气,专业也是。

等我知道竟然被人大录取(是让北京的重点大学优先挑选的,中大这些学校还没开始录取),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觉得太远了。分要考低些,被中大或者武大录取多好。我走了,家里日子怎么过?

我所谓的高分也就364,梅县还有一位过了360的,可见广东当年成绩之差,导致人大把部分招生指标从广东调到了北京。

当然我能考上重点大学,还有一些其他侥幸。我认识的一些原来成绩很好的同学,他们没来参加高考,有些是跟我一样在去年受到了打击,还有一些已经在体制内有了稳定工作,在农村已经没了进取心的,结婚后成了家里顶梁柱,配偶不同意的……唉,命运,真是说不清楚啊!

0 阅读:16

荒径寻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