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为何19岁就驾崩了?看看他的私生活,活到19岁都算高寿

和洽说过去 2024-06-08 13:31:42

同治皇帝可以说是清中晚期几位皇帝中间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只亲政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驾崩了。

但是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为何同治皇帝正是春秋鼎盛的时期,却会一命呜呼呢?关于他的死因,又有哪些说法呢?

冲龄天子

当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的时候,他的长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

但是当时载淳年仅6岁,咸丰帝在病重之际,任命了八位大臣共同代写立载淳为皇太子的诏书,并且嘱托他们以后襄赞小皇帝处理政务,这就是晚清的“顾命八大臣”。

权欲熏心的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联合咸丰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和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自此朝权皆归两宫。

但是前朝的这些风云变幻已经暂时和小皇帝载淳没什么事情了,因为此时他正被摁在宫里学习各种知识。

清朝皇子的学业本就繁重,再加上载淳已经成为了皇帝,被安排学习的东西就更多了,蒙古语、满文与清书、汉文与汉书、拉弓、射箭、打枪、骑马,等等,课业任务无比繁重。

载淳又不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他15岁时,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晨读极不振,勉强对付。”

李鸿藻用四个字来概括载淳:资质平平。

翁同龢让他读奏折,他读得磕磕巴巴;给他讲左传,他也听得云山雾罩。翁同龢着急也没办法。

载淳学不进去,自然慢慢地也就变得无心学习,于是开始把更多时间用在玩耍上,一开始是和太监宫女玩,后来一起读书的几个孩子也成为了他的玩伴。

载淳的老师们也屡次阻止他,但载淳仗着自己皇帝的身份,根本不听。

老师们无奈,就找到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想让她约束一下小皇帝。

但是当时慈禧太后正醉心于权术,根本无心过问载淳的学业,于是只是安抚老师们几句,就把这件事搁在一边不问。

在这之后,载淳更加放纵,随着身体不断发育,他开始和宫女发生关系,学业也更加荒废了。

下面的人也逢君之恶,不仅不劝阻载淳的行为,还带着载淳出宫,带他去领略外面的花花世界。

在烟花柳巷之间,载沣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还有一些非官方史料的记载,载淳在一个叫王庆祺的人的引诱下,开始接触一些少儿不宜的画册,从那以后,载淳开始养男宠,王庆祺就是其中之一。

总之,在父亲离世,母亲缺席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下,载淳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不学无术、沉迷享乐的纨绔子弟,到他14岁的时候,连完整读完一份奏章的能力都没有。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然而在他在位时期,处于难得的空窗期,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等,这些事情都没让他碰上,正是一个有为之君大展拳脚,扭转衰败国势的大好时机。

傀儡皇帝

事实上,载淳虽然能力不行,但心里还是有许多治国想法的。

但是,两宫太后,迟迟不肯交权。

按照清朝皇室的规定,皇帝年满14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亲政了。但是两宫太后以皇帝仍未大婚为由,仍然牢牢把持着权力,并且把皇帝的婚期一推再推。

在载淳长到17岁的时候,迫于群臣的压力,两宫太后终于决定为载淳选择一个皇后和三个妃子。

在皇后的人选上,三个人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慈禧为载淳提供的人选是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慈安则提议选择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

最终,载淳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则为慧妃。

这让慈禧很不开心。

更让慈禧感到生气的是,虽然载淳是个学渣,阿鲁特氏是个学霸,而且阿鲁特氏也没富察氏长得好看,但是载淳像是被阿鲁特氏勾了魂似的,没事就和皇后阿鲁特氏呆在一起,而不怎么去找慧妃富察氏。

这让慈禧感觉自己手中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因为本质上她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失去了对皇帝的掌控就意味着权力随时可能被夺走。

于是慈禧就多次找到载淳,要他多亲近慧妃,少往皇后那里跑。

载淳满口答应,但扭头就把慈禧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慈禧知道后,就开始在背后搞小动作整治皇后。皇后面对慈禧的百般刁难,认为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就不用害怕什么。

慈禧知道后,更加恼羞成怒,此后更是处处针对皇后。

载淳大婚后,慈禧已经没什么理由阻挡载淳亲政了。但是慈禧这些年在朝中广布党羽,势力盘根错节,只要慈禧一日还在宫中,载淳就不可能无视慈禧的意见。

恰巧这时候慈禧心心念念想去圆明园游玩,但是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

于是载淳就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

但是现在大清国库里面哪里还有钱啊。太平天国运动把整个大清的国库都掏空了,这几年刚刚缓过来一点,积攒下一些家底,左宗棠镇压回民起义,又全都用掉了。

而且修建圆明园所用的木料,在道光时期就被用光了,现在要用的话还得从外面买,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所以载淳的圣旨一经下达,马上就引起了朝野的强烈反对,群臣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他的案头。

让载淳和两宫太后感到头大的是,就连他们的盟友——恭亲王奕䜣都明确表示反对。

这下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了。

不久后载淳下旨,将修建圆明园改为修建颐和园三海,工程量有所减小。

收回权力的努力失败后,载淳彻底放弃了挣扎,每日不问朝政,整天不是在后宫玩乐,就是悄悄溜出宫去寻花问柳。

死因迷云

但是,载淳这样潇洒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突然结束了,因为载淳很快就因为重病,卧床不起了,之后病情又急转直下,同治十三年的年底就去世了。

说起同治皇帝载淳的死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死于天花。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官方资料的证实,比如载淳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就诊记录”就被保存了下来,这些史料档案都指出了载淳是死于天花。

“帝师”翁同龢有记日记的习惯,在他的日记中也有许多大量描述载淳罹患天花的症状,比如他在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进宫时就发现载淳“花极稠密,目光微露”。

但是,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则出现了各种说法。

《桃花圣解庵日记》中说皇帝是因为宠爱男宠,染上了性病,而且病情恶化的很快,白天就长了两个脓疮,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皇帝就昏迷不醒了。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为了博人眼球杜撰的,性病又不是重感冒,发病时不会这么猛烈。

《慈德外记》则说皇帝是因为在外游荡,才有了疾病,又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才导致病情加重,一病不起的。

同治十二年的时候,有时候皇帝喝醉了,在醉话中还会夹杂一些他在南城游玩时候的一些不堪入耳的事情,外面的人知道这些事情之后,都在窃窃私语,说恐怕皇帝活不长了。

到了次年十二月,皇帝因为病重不能上朝了,两宫太后就代替皇帝执掌国政,到了月底皇上就下诏书说自己得了天花。

很明显,这本书的作者依然认为载淳是死于梅毒。

当时在北京的外国医学团体出了一份内部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也认定载淳是中了梅毒,并且已经到了三期,已经回天乏术了。

不管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这还都算是比较合理的一些猜测,但是有的猜测就有些阴谋论了。

比如有些书上就记载载淳是慈禧害死的,这种说法有许多地方都站不住脚。首先就是慈禧就算害怕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也完全没有必要杀死载淳,因为载淳是自己掌权的合法性来源,觉得他不好控制,完全可以像控制光绪皇帝一样将他软禁。

还有一种说法是载淳死于慧妃富察氏之手,因为在清朝,嫔妃想要侍寝,就要得到皇后的同意,但皇后屡屡阻挠慧妃侍寝,所以慧妃就怀恨在心。这就更加逻辑不通了,慧妃怀恨在心,那恨的也应该是皇后,没事他谋害皇帝干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版本的说法,但是大多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足为证。

在载淳死后,一直与他琴瑟和谐的皇后阿鲁特氏也被慈禧迫害至死。皇后死的时候,已经怀有载淳的孩子了。

结语

作为一个皇帝,载淳无疑是不合格的,他连成为一个名实相副的皇帝都做不到,一些史书上说的“同光中兴”,和他的关系真不大。

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是可悲的,明明是中人之姿,却被推到了全天下最高的位置上,偏偏又成了自己亲生母亲的傀儡,连经常和自己的爱人亲热都做不到。

0 阅读:67

和洽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