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名人辈出,成就最高的是元帅,5人被评为共和国军事家

追梦的年 2024-06-12 23:55:36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有众多后来的国共名将都从其中走出,堪称近现代军事人才的摇篮。

前六期因为还处于国共合作阶段,每一期都走出了新中国的将军,但要论成就最大的,那还要属第一期。有元帅、有大将、共五位新中国官方定论的军事家,第一不愧是第一啊!

一、“布衣元帅”徐向前

黄埔一期的招生特别严格,要经过本地初试、上海复试、广州终试三关。每一关都会筛掉不少人,光是终试就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合格,录取难度有多高可想而知。

徐向前听说黄埔建校的消息后,与五位山西老乡结伴报考。他早年曾是小学教员,语文和政治考得不错,但数学几乎是交白卷,综合成绩就不太理想。

他自己都以为不会被录取,但揭榜那天还是有他的名字,这背后,是孙中山的特别关注。

孙先生认为北伐在即,北方考生又太少,校方要对北方考生宽松些,以便在北方迅速开展革命,徐向前因此成了黄埔第一期学生。这个意外,是徐向前和黄埔军校双方的幸运。

不过,徐向前最开始并不算耀眼,在校期间他沉默寡言,无论是谁笼络,都不会表现得太热情;东征北伐,他也缺乏出名的战绩,几乎不被人注意到;

广州起义,他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但只担任职务不高的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海陆丰游击战,他战斗年余,虽担任过红四师师长,但提起此处大部分人想到的还是彭湃...

好在,是金子总会发光,1929年5月,徐向前辗转抵达鄂豫皖根据地,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面。

往后的时间里,徐向前只用两年半就从副师长升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就是他功劳和能力的最佳体现。

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的表现堪称全军之最,他率领8万兵马反“六路围攻”时击败川军20军之众,开了我军大兵团作战的先河。

接下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虽然徐向前因为种种原因,很少能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但中央只要派他出去,他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无论功劳贡献还是历史地位,他55年被授元帅实至名归。

二、“全面人才”陈赓

陈赓的起点比徐向前要高,进入黄埔基本是直接入学的。最开始他跟宋希濂、陈明仁、左权、袁朴等湖南人都在程潜主办的陆军讲武堂中。

但这个讲武堂没像样的宿舍,教学内容也跟不上时代,就干脆跟新成立的黄埔合并,陈赓等人直接进入黄埔就读。

在军校中,陈赓是出了名的吃得开,各方面都很喜欢他,是为“黄埔三杰”之一。南昌起义时陈赓是营长,按正常发展,他的军事职务不会低。

可在起义部队南下的过程中,他腿部不幸中弹负伤,辗转香港、上海治疗。等伤情好转,他又被周总理留在了特科工作,如此一来,他就缺乏开始根据地的功劳、出现了空档。

1931年9月,陈赓终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4军13师318团团长,而他的老同志徐向前此时已是红4军军长,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陈赓在鄂豫皖战斗一年多,兢兢业业升到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可又因为负伤去往上海治疗,这次还被捕了,导致军旅生涯再次断档。

虽然他有很多国民党高层保护,很快重获自由,但他去往中央苏区后不被信任,坐了一年冷板凳,直到抵达陕北才出任红一师师长。

对于别人来说,能成为主力师师长已非常荣幸,可他是起点极高的陈赓啊,这就让人特别惋惜。

当然,陈赓能力还是强,抗战时期担任386旅旅长,打得日本人到处印刷“专打386旅”的标语、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陈谢兵团指挥官,长期是中央的战略预备队。

国内战争结束,陈赓去过越南也去过朝鲜,在两边都挑起大梁痛揍西方列强。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三、“有两杆子”左权

毛主席曾经说过,左权是有两杆子的人。“两杆子”即笔杆子和枪杆子,称赞左权是文武全才。不仅是我党,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说左权是名将。

1937年7月17日国共谈判时,老蒋无理地要求八路军的长官要由国民政府委派,共产党员只能担任副职。周总理听后气得反问一句:你这个做法,是怀疑我军没有优秀的指挥员吗?

蒋介石沉思半晌,然后回答:贵军刘伯承、陈赓、林彪、左权都是难得的将才,指挥能力很强。但抗日要服从大局,经国民政府统一委派,指挥才能顺手。

不说后来两党的争论如何,至少能看出在老蒋的心里,左权能力非常强,能跻身我军前几名。

一直以来,左权的职务也相当高,担任过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只可惜,1942年5月25日他为掩护战友转移而牺牲,成了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为纪念他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新中国将他评为36位军事家之一。

四、“首个军长”许继慎

许继慎曾是叶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到达鄂豫皖苏区的时间比徐向前晚,但空降过去后就是徐的上级。

并且在1930年3月,许继慎担任了红1军军长,无意间创下一个记录——是黄埔学生中最早担任军长的人。国民党那边的胡宗南直到1936年4月才当上军长,而徐向前1930年是许继慎的副手。

本来前景一片大好,奈何1931年中央又空降了一个更高级的特派员张国焘。此人权欲之心极重,为了掌控鄂豫皖苏区,他疯狂排除异己,有威望的许继慎就不幸成为目标。

1931年8月,碰巧黄埔一期同学曾扩情玩了一手反间计,张国焘有了借口后立即将许继慎等人抓捕,11月被杀害于白雀园。

还好,组织没有忘记许继慎做出的贡献。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许继慎得到了平反,被追认为烈士。1955年,中央又做出《为恢复许继慎等同志党籍、名誉决议案》。

五、“红军名将”蔡申熙

这也是参加过东征、北伐、南昌起义的优秀将领,1930年开始在鄂豫皖工作,10月就出任了红15军军长,早期地位也相当高。

他跟张国焘倒没什么矛盾,张晚年在国外写回忆录时,对鄂豫皖苏区的干部,只有两个人没有恶语相向,一是徐向前,二是蔡申熙。

蔡申熙没有被张国焘杀害,但在1932年10月指挥作战时不幸牺牲,年仅26岁。

0 阅读: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