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誉王的聪明才智让人赞叹,但他是否真的适合做皇帝呢?

翊鸣Sir 2024-04-18 23:43:01

在琅琊榜中,誉王以其出色的能力和深沉的野心,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甚至被誉为贤王。

他处理事情圆滑,善于权谋,因此得到了梁帝的青睐,甚至直言誉王是最像他的。

然而,尽管誉王的聪明才智让人赞叹,但他是否真的适合做皇帝呢?

一,

在第28集,越州旱情如火,户部沈追深夜踏入靖王府。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与急切,向靖王坦言,昔日太子与誉王争赈灾之权,非为百姓解困,实为私利瓜分救济之款。

每次赈灾过后,灾区却如狼烟四起,暴民丛生,只因那救济之银落到灾民手中,不过三成之数。沈追恳求靖王挺身而出,为百姓争得一线生机。

靖王闻之遂在梁帝面前与誉王据理力争。誉王虽言辞犀利,却终因私心太重,无法与靖王的正直相抗。无奈之下,他只得提出捐出府中银两以示诚意。

然而靖王清廉自守,囊中羞涩,无力与之抗衡。赈灾之权,最终落誉王之手。

结果梅长苏的江左盟截获一支送礼镖队,送礼者竟是越州知府,那越州正是旱情最为严重之地。此事一出,宫中刑部与吏部迅速介入,将誉王受贿之案呈于梁帝。

誉王虽百般狡辩,但沈追与蔡荃以铁证如山,令誉王无处遁形。梁帝大怒之下,改派靖王主理赈灾事宜。

由此可见,誉王虽言语胜靖王,其私心太重,难以担当重任。而靖王心系百姓,正直无私,终得大臣相助,共赴国难。

如蔡荃与沈追,皆为正直之臣,不攀附权贵,独善其身。蔡荃在太子与誉王之争中,坚守原则,后协助靖王审理金帝一案,被梁帝赏识,终任刑部尚书。沈追亦是如此,踏实做事,不涉党争,户部尚书楼之敬被扳倒后,他继任此职。

反观誉王手下,何敬忠庇护杀人犯子,齐敏以无辜百姓替罪,庆伯公侵占百姓土地,皆非善类。若誉王得势,他们必将更加肆无忌惮。誉王只顾自身利益,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只要他们不过分,便不会加以干涉。

由此可见,誉王心中只有权位与利益,对百姓福祉漠不关心。

二,

第十集中,梅长苏巧妙布下妓馆杀人之计,令何敬忠之子误杀了文远博之子,此事一出,文远博愤然上告朝廷。

何敬忠心急如焚,连忙向誉王求救,希望他能出面说情。然而,誉王却轻描淡写地回应道:“打死个平民也就罢了,偏偏是文远博的儿子,这可真让人棘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平民百姓生命的淡漠与无视,仿佛他们的生死与他毫无干系。

到了第17集,誉王为了一己私利,竟派人引爆太子与前户部尚书楼之靖偷建的私炮房,一时间火光冲天,哀嚎遍野。这场灾难导致近64间民房化为灰烬,120多名无辜百姓丧生,伤者更是数不胜数。现场惨状令人目不忍视,心中悲痛难抑。

从誉王的这一举动中,可见他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聪明有余而仁心不足。

他事后竟还振振有词地表示,虽然会伤及无辜,但为了大事这点牺牲是必要的。这种冷酷无情、视人命如草芥的态度,令人不寒而栗。

若他真的登上王位,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恐怕会做出更加残忍无情的事情来。

三,

梁帝曾语带深意地说过,誉王和自己很像。

回看梁帝的执政岁月,他因忌惮之心,竟下令屠杀了七万赤焰军,更逼至自己的亲生儿子走上绝路。他为了维持朝廷的政治平衡,任由太子与誉王相互抗衡,却忽略了为百姓谋福的实事。

誉王与梁帝一样聪颖过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狠辣决绝。若他真的登上皇位,恐怕会变得更加多疑善变,残忍之事也将层出不穷。

然而,靖王却与他们截然不同。私炮房爆炸的惨剧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救援,心系百姓安危。

当误会梅长苏是此事的幕后策划者时,靖王虽对这位多次帮助自己的谋士冷嘲热讽,但心中始终坚守着百姓至上的信念。

在靖王看来,即便是能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的谋士,也绝不能以牺牲无辜百姓为代价。

靖王内心始终坚守着道义与信念,他在赤焰军覆灭的漫长岁月里,始终不懈地寻找证据,为他们洗清冤屈。

他的内心纯净善良,对百姓的关爱与呵护溢于言表。而那些忠诚耿直的大臣们,在靖王犯错时,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他的过失,而靖王也能虚心接受,不似其他帝王那般刚愎自用。

梅长苏曾对靖王赞誉有加,他说靖王身上的缺点,在成为皇帝之后,都会转化为优点。天下需要一位品德高尚的皇帝来激浊扬清,励精图治,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因此,若以誉王代表聪明的领导者,靖王代表正直的领导者,那么在这两者之中,我们更应推崇靖王的正直品质。

《琅琊榜》靖王把救霓凰的功劳白白让给誉王,竟换来这么多好处​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下集更精彩)

0 阅读:39

翊鸣Sir

简介:生活点滴,一个普通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