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活路?拼多多“自动跟价”再升级,逼疯千万商家!

睿昊谈科技 2024-06-27 07:32:17

卷低价的“鼻祖”拼多多又出新招了!

近日,拼多多这只电商界“鲶鱼”又对前不久推出的“自动跟价”进行了调整,新规一出,再次扰乱千万商家的经营节奏。

其实上个月底,拼多多就面向商家推出了“自动跟价”这一新工具,据官方介绍,这个功能是为了帮助商家开启资源位自动跟价,减少资源位掉线。

换言之,自动跟价与商家所能获取的流量曝光、活动推广高度捆绑。

原以为部分活动商品“自动跟价”已经够“狠”了,没想到拼多多最近又“搞事情”,想把手伸得更长些......

拼多多“自动跟价”调整!

开通后商家所有商品可被平台改价!

6 月 20 日,拼多多发布公告,宣布对此前推出的“自动跟价”服务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平台权限,新协议将于 6 月 28 日正式生效。

根据最新协议,一旦商家开通“自动跟价”服务,平台将有权限根据全网销售情况、营销活动等因素,在特定范围内对商家的所有商品,包括现有库存和未来新增商品的价格进行自动修改,并且无需商家额外确认。

此外,商家开通“自动跟价”服务后,平台不仅可以在商家参与的营销活动下修改商品资源位价格;

在系统自动判断、校验商家所售商品与平台营销活动的适配性,当对应商品价格在跟价范围与周期内改价后可满足对应营销活动要求时,平台还可以为商家、对应商品报名营销活动。

也就是说,平台对商家商品价格的掌控权限进一步扩大,系统算法不仅可以修改商品价格,还有可能在商家未察觉的情况下“代替”商家做出参加营销活动的决策。

对此,拼多多表示,“自动跟价”服务是平台为提升商家经营效率、向消费者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商品的重要营销服务,并且“自动跟价”在站内不会循环跟价,也会避免无限降价。

但新版的“自动跟价”服务,也如同向商家圈投掷了一颗深水炸弹,再次点燃了一众商家。

有商家表示,不想替平台打工了,已经有两家店铺申请了退店。

还有网友苦中作乐,模拟出商家和拼多多的一段对话,尽显无奈。

其实,“自动跟价”自一上线就引来了一大波”声讨“。

首先,有不少商家反映,”自动跟价“弹窗不仅会多次弹出,而且关闭的通道也十分隐蔽。

看似商家可以拥有自主选择权,但拒绝选项所带来的伴生影响却很大。可以称之为“平台用流量在前面催,小二打电话在后面追。”

另外,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商品价格相较于购买时有所降低,就有可能会提出退货请求,店铺的退货率直线飙升,也给商家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虽然这场电商比价战并不是强制之举,但是,千万商家都已卷入其中。

各电商平台

纷纷卷入低价竞争!

价格战的硝烟味越来越浓,价格也越来越成为电商平台分配流量的核心要素。

平台之间也愈发熟练地以互相比价的方式,重新分配站内流量,手段层出不穷。

在拼多多之前,抖音电商就已小范围内测“自动改价”功能,三月上旬正式上线的“优价推手”,也是一次对比价功能的预热。

长期存在比价机制的淘宝,近期也同样动作频频,向低价战发力;

京东今年半年内两次为采销涨薪的动作,也彰显了迈向低价的决心,以采销团队为首举起了“手动比价”的大旗。

此外,就拿这次调整令商家争议众多的“定价权”来说,早前,拼多多就已介入到商家的定价过程。

商家在上架商品时,平台就会对商品价格进行把关,结合站内同款商品的价格评判商家的定价,如果定价过高,平台会对商家发出警告。

商家的局面愈发被动,而平台,却似乎是这场战役“最大的受益者”。

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虽各大电商平台都没有公布具体销售额,但以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为首的五大电商平台都实现了增长,其中拼多多的增速达到了17.7%。

在此前拼多多财报显示,20match24年一季度收入达868.1亿,同比增长130.7%。

其中,在线营销部分收入424.6亿,同比增长55.8%。此部分增速虽高,但基本维持稳定。而交易服务费收入443.6亿,同比增长326.8%,堪称狂飙。

写在最后

存量市场中,电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似乎已成为常态。

然而,低价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合理的价格,才是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当下电商行业也亟需一只无形的手来调和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矛盾,以建立起更加健康的合作和发展机制,这也让不少商家寄希望于即将迎来的“最严新规”。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外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9月1日起施行,距今仅有两个月余。

尽管《规定》未直接提及任何特定平台,但部分条款显然触动了近期部分电商平台与商家的“矛盾点”。

《规定》共有五章、43条,分为总则、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其中,23-25条对电商平台、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做了相关规定。

第23条提到,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滥用后台交易数据、流量等信息优势以及管理规则,通过屏蔽第三方经营信息、不正当干扰商品展示顺序等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第24条则显示,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

不正当干扰商品展示顺序、对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等等《规定》中的个中字眼,不难让人联想到近期平台间兴起的“比价”功能。

然而,在《规定》即将生效之时,拼多多却选择调整“自动跟价”服务,进一步扩大调价的覆盖范围,把更多的商品定价权掌握在手。

这种“反潮而动”的行为,到底是意欲何为?是最后的狂欢,还是在暴风雨前夕,酝酿着“大招”?

作为商家,我们又该如何破局?

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0 阅读:586

睿昊谈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