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评衔,少奇同志讨论名单时提出:徐海东授大将,远比萧克合适

近现代史源 2024-05-15 13:38:35

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事先中央经过多轮讨论,将领名单改动不小。原本在彭德怀与罗荣桓提交给中央的授衔人选中,徐海东与萧克二位名将,都被列入了大将一栏,而拟评定的开国大将总人数达到15人。55年1月毛主席审阅名单时,保留了萧克的大将名额,但提笔划掉了徐海东等人(见下图)的名字。如果按照这个意见授衔,萧克与徐海东的军衔会反过来。

毛主席曾经赞扬徐海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他俩的私人感情也很好,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全军授衔是一个缜密的思索与排列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徐海东负伤15处,缺席了抗战大部分时段、以及整个解放战争。而评衔看重的,恰恰是红军、抗战及解放战争三段经历,徐海东功劳再大,作为一名只打了半程的将军,授衔太高恐怕不妥。也是出于这层考虑,建国后伟人想让徐海东精心养病,军衔事宜过后再定。

但少奇同志却表达了不同意见,并且提得也很有依据。中央开会讨论时,少奇同志强调:徐海东虽然病了,但代表的是一个“山头”,红25军不能没有大将。此言一出,很多干部表示赞同。红军长征,不止有三个主力方面军,徐海东当年带着鄂豫皖根据地出来的红25军,先一步到达陕北,并且队伍人数不降反增,帮助中央红军获得落脚点。而中央红军的兵力,经过长征巨大损耗,甚至还不及徐海东的部队。

少奇同志又说:对比党性,徐海东要强过萧克同志,萧克在长征时对张国焘表示过同情。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远比萧克更合适。这番评价,是非常犀利直接的,丝毫没有藏着掖着,当然以少奇同志的地位和话语权,也不怕“得罪”萧克或其他将领。而在他表态后,“徐海东授大将、萧克授上将”,成了多数人支持的观点。

最终大将授予方案,改为十人,徐海东不光入选,更是高居第二位;萧克则被评为开国上将。萧克将军的一些历史失误,不是秘密,但少奇同志力挺徐海东,也是出于充分的了解。有读者可能认为,少奇同志长期在总部办公,与一线将领能有多少直接接触呢?其实他跟徐海东,还真是非常熟悉、彼此欣赏。

全面抗战初期,徐海东担任115师344旅首任旅长。少奇同志成为中原局书记,1939年需要南下开展工作。出于安全目的,采用了“胡服”这一化名,由徐海东护送前往。少奇同志名义上是徐旅长的“副官”,两人一路同行,首长教了猛将徐海东很多东西,比如沟通艺术、团结同志的方法、与国民党官员的应酬礼仪等。徐海东晚年写《生平自述》,还十分感激少奇同志的帮助,补足了自己的能力短板。那段接触过程中,首长十分看好徐海东的军事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1955年评衔时,少奇同志公开表态:大将里不能没有徐海东。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46 阅读:16703
评论列表
  • 乆亍 43
    2024-05-16 19:22

    少奇同志知人善任,主持公道

  • 随意 24
    2024-05-16 11:42

    萧克军衔明显低了。

    阿布 回复:
    不低
    古墓掌门小龙人 回复:
    以解放战争以后的职务和能力看,不低了。受上将首,也是因为早期经历。自从有些说不清的原因,不被重用,相较陈光已经很可以了。而且心态好,长寿,算是善终了。
  • 2024-05-18 11:47

    徐海东要是参加后期的抗战,解放战争那军衔还得上升。

    G.S.P 回复:
    再升还是大将,进不了元帅
    刹羽之剑 回复:
    第二大将,还能怎么升
  • 2024-05-16 21:14

    陕北红军只有一个还是上将,井冈山好像还没有将军

    沃野运哥 回复:
    你开什么玩笑,元帅里面有五个都是井冈山下来的
    foxwu 回复:
    上将还是有的,贺晋年资格铁够
  • 2024-05-21 11:49

    这个说法,出处在哪?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