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学会用取景和构图来制造“电影感”

亚洲微电影协会 2020-06-17 20:43:55
如何正确的利用摄影技巧中的取景和构图来实现画面的“电影质感”,如何用摄影机来“讲故事”。一直是摄影师们努力钻研的问题。今天,本文就来探讨正确的取景和构图能够对观众在视觉上,能够起到多大的影响作用。

1.构建画面的层次(纵深感)

画面的深度和层次,可以说是普通单反摄影与电影的最大区别。如何让看起来很“平”的画面具有层次感,就要弄清画面当中的三个层次(或者说维度),来实现画面的“纵深感”。

前景

中景

后景(背景)

将三个层次内的视觉元素利用好,想方设法的营造纵深感,画面的电影质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2.缺少纵深感画面的使用范围

看起来画面很“平”,缺少层次和纵深感的画面,在电影叙事当中也是有其用武之地的。例如,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以及表现生活中的琐碎画面,或者无聊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使用此类画面。

2.画面构图中的大小比例

▲模仿示例:《国王的演讲》

以《国王的演讲》其中一个画面的构图举例来说,主人公惧怕面对话筒,进行公开演讲,所以选择将构图中的话筒放在前景的位置,并占据了主要的空间,甚至都把他的脸都遮住了,显得巨大无比。

在心理上,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慌张和恐惧,也表明了话筒对于他的重要性和内在关系。

除此之外,主人公与其他角色的站位,在画面中的比例变化,也起到了预示人物间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工具。

如上图所示,来自《公民凯恩》当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展位构图,这时主人公站在画面最远处,预示着在三人中间没有话语权,旁观的姿势,位置不重要。

当主人公随着对话的进行,走向两人当中,一个仰视的角度,显得主人公高大无比,并预示了话语权的接替,预示着三人关系的调整,故事情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画面内的对比度

包括使用人物服装穿着颜色的与众不同来表现对比度,构图中人物所占空间的大小来表现重要性,或是,用区别于其他的造型和形状来表现画面的重点。

如果把主人公放在画面前后景,与主人公穿着颜色相近的位置,这就让观众很难看出主角的所在,相对应的角色的内在性格和在剧情中的“地位”也就很模糊。

而将主人公放置在不相同或者是完全相反的颜色背景当中,就可以轻易辨别主人公,也在视觉上向观众传递了“主人公”这一人物的属性。

除此之外,为了凸显主人公,一定要注意周围人物的站位和穿着颜色,所形成的对比度,在上图当中,应该注意的其实是主唱,即主人公,但因为最邻近的人物穿着颜色为浅灰,比身边的人物都要更明显突出,这样就分散了观众的注意点。

如果主人公的性格是属于害羞型的,那么低对比度的人物站位和穿着,让其隐藏于人群之中,可以起到性格暗示的作用。

4.景别大小

在一个室外空间内,时常使用到的是一个广角的景别,来作为衔接铺垫的镜头,可以让观众看到空间位置所在,空间的属性,场景设置。

广角能够起到将演员的身体语言、设计的道具和服装全部囊括进一个画面当中的作用。

广角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有,就是表现人物内心情绪的功能。因为它能够囊括最多的空间和人物肢体动作(甚至剧烈的)。例如,一个沮丧无助的人,走在路上,边走边踢铁罐头。那么一个广角就既可以展示人物的动作,还有其沮丧的表情,无需两个镜头切换来说明一个简单的含义。

而说到特写,能够拉近观众和角色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密和私人。

5.画面内的平衡

画面内的平衡,指的是构图的和谐性。

第一,使用黄金构图法则(九宫格),将拍摄物体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让画面看起来很自然舒服。

第二,不要随意把人物的头“切掉”,要让头部保持在画面内。

▲之前

▲之后

第三,保持画面内水平的平衡。

▲之前

第四,给予人物视线空间,这样就清晰标明了人物看向哪里。

6.画面中的距离

从人物站位上,可以表现人物双方之间的关系和亲密程度,再设计构图,将主要人物,表现其内心孤独时,可以放在画面边缘,并设置为前景,在物理距离上,表现出有多远,这样人物之间关系的距离也随之明了。

人物距离很近,明显可以表明人物亲密的关系。7.机位的高度

机位高度的选择,并不是意味着有一定的规则,根据故事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相对应的高度,灵活应对。

上图,仰视角度,机位很低,表现人物的傲慢(并不一定就是高大)。

上图,俯拍角度,机位偏高,表现人物的脆弱和无奈忧伤。

灵活运用画面内的元素,选择合适的构图和展位,来实现画面的深度和层次,随即,电影感也就有了。

0 阅读:3

亚洲微电影协会

简介:微电影教学,制作,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