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原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中国的内湖,如何成了中俄的界湖?

情报绕全球 2024-05-29 08:13:25

中国广袤的国土上星罗棋布的散布着大量湖泊。青海湖(咸)、鄱阳湖(淡)分别是中国第一大湖和第一大淡水湖。

▲中国主要湖泊

观察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在中国东北有一座面积更大的淡水湖——兴凯湖,其面积4380平方公里,是鄱阳湖的1.2倍,约等于4个香港大小。储水量约260亿吨,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储备了20吨淡水。

▲中国兴凯湖景区

可仔细看来就会发现,一条纤细却无法跨越的国境线横跨兴凯湖北部,位于国境线以北的中国控制区,仅占兴凯湖面积的三分之一,余下部分被俄罗斯占据,兴凯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位置被鄱阳湖夺走。

▲一分为二的兴凯湖

早在唐朝时,兴凯湖就是中国古代政权控制下的内湖,从17世纪起,兴凯湖更是稳坐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位置。近代以来,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无力保护领土完整。

俄国趁虚而入,通过一系列不光彩的手段从中国手中夺走了兴凯湖72%的湖面及周边6000余平方公里的肥沃平原。

中国究竟是如何丢失了兴凯湖及周边大片领土?中俄围绕着兴凯湖的归属又发生了哪些激烈对抗?

▲兴凯湖岸边(俄罗斯一侧)

一、海东的宝藏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外东北)的国境线长达4195公里。其中81%为自然分界线,由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内蒙古段、黑龙江段大部)。余下约820公里为人工划定的边界(黑龙江省兴凯湖区域段、吉林段)。

▲东北地形图

黑龙江是该区域的主要河流,奔腾的江水自西向东,在大江两岸形成结雅、松嫩等平原,随后向东穿越谷地最终汇入大海。

▲黑龙江流域

自南向北流淌的乌苏里江是黑龙江的重要支流,在流经区域以及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冲积形成三江平原。沿着乌苏里江溯源南下就是兴凯湖区域,这里是三江平原的一部分。

兴凯湖地区平原面积比黑龙江沿岸平原小,但纬度更低,更宜开发和居住。从秦汉到南北朝,东北和外东北长期是肃慎、东胡等民族的聚居地。至唐朝前期,包括黑龙江流域、兴凯湖周边在内的整个东北区域接受了唐王朝的羁縻统治。

▲唐朝时期的东北

生活在乌苏里江、兴凯湖的靺鞨人不断汲取汉文化,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在东北建立渤海国政权。

渤海国经济活跃,文化繁盛,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在兴凯湖南北两岸建立了郿州、沱州两座城镇,当时的兴凯湖被称为郿沱湖(一说郿沱湖为镜泊湖),被称为郿沱之鲫的湖鲜是当时渤海国的著名水产。

▲渤海国

兴凯湖周边广大地区始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鲜有汉人来到此地。10世纪后,兴凯湖区域先后被辽、金、元、明等政权统治,兴凯湖并非这些王朝的发源地,外加当地开发有限,这些古代政权对兴凯湖区域的控制和投入始终有限。

明清易代后,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女真)人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山海关——辽东区域不再是汉人与满族等民族的分界线,对于满族来说,山海关东的东北地区是本族的龙兴之地,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的统治远比前代严密。

▲明朝治下的东北

清廷在关外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职务,管辖着超过2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今日中国东北面积的1.7倍,兴凯湖地区由吉林将军治下的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清廷为防止被庞大的汉人族群推翻,将东北视为大后方,严格限制汉族等移民进入。除盛京(今沈阳)、辽阳等及个别城市外,整个东北仍处在待开发阶段,当地人口稀少。

▲吉林将军辖区

清廷编织东北行政网的同时,俄国殖民者正一路向东鲸吞西伯利亚,于17世纪进入黑龙江流域。黑龙江土地富饶、气候比西伯利亚更为温暖,俄国人在此烧伤抢掠,试图霸占黑龙江流域。

在清军的反击下,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至海为界,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均为中国的内河流、内湖。《尼布楚条约》遏制了俄国东扩的势头,但俄国并未放弃夺取黑龙江打通太平洋出海口的图谋。

▲《尼布楚条约》确定的中俄边界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中国的积弱之态暴露无疑。俄国抓住时机,于1854-1858年多次派出兵船闯入黑龙江,武装强占黑龙江左岸(即黑龙江以北地区)。

当时东北清军大部被调入关镇压太平天国,边防空虚。清廷的纸面照会无法吓退俄国,反而使其看出了清政府没有采用武力抵抗的意图。

▲19世纪初的亚欧形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于1858年率军舰兵临瑷珲,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一举霸占了原属中国的黑龙江以北64万平方公里领土,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治”。

穆拉维约夫以几乎为零的代价鲸吞了如此之大的一片领土,被俄国沙皇封为阿穆尔伯爵(俄国称黑龙江为阿穆尔河)。

▲穆拉维约夫

《瑷珲条约》让原为中国内河的黑龙江一下子变成了长达4000余公里的中俄界河。俄国人在黑龙江北岸建立了大量殖民城镇,如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原中国海兰泡)、尼古拉耶夫斯克等。

《瑷珲条约》划定的“中俄共管地”限于乌苏里江以东,但俄国趁清政府忙于对抗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趁机侵占了更多界外领土。

▲最初的“中俄共管地”(淡绿色),图片@史图馆

1860年6月,俄军占领太平洋岸边的海参崴(位于共管地外),将其更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清廷起初拒绝承认《瑷珲条约》,要求俄国退出一切侵占领土。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局势不断恶化,清廷难以在东北领土问题上做出反制。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俄国诓骗清朝说英法联军将继续进攻中国腹地,而俄国可通过外交斡旋避免英法联军进军,前提是要获得领土补偿。

▲两次鸦片战争

俄国通过驻军和哥萨克移民对黑龙江北岸、乌苏里江以东实行实际占领,当地稀少的原住民根本无力抵抗俄军入侵,清廷长期禁止汉族移民进入关外的恶果终于显现。

清廷在俄国的诱骗和武力恫吓下,于1860年10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即在承认《瑷珲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再将乌苏里江以东“中俄共管”的土地割让给俄国。

▲俄国鲸吞外东北

在《北京条约》签署前,俄国就越过“中俄共管地”范畴,占领了乌苏里江东岸以外的双城子(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镇,清廷被迫承认既定事实,将这些领土一并割让给俄国。

乌苏里江仅中下游以中心航道为中俄边界,上游则在松阿察河拐弯,这是俄国的故意之举,松阿察河向西联通兴凯湖,俄国为侵吞兴凯湖领土做好了准备。

▲俄国通过松阿察河,把手伸向兴凯湖

《北京条约》签署后,俄国在新领土上建立“滨海省”,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该省首府。

俄国滨海省北部地区气候寒冷,中部地区雨量大、雾气多均不适合农业生产。外加当地俄国人口数量极少,放眼整个滨海省,只有南部的兴凯湖区域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滨海省运转提供农业所需。

▲滨海省周边地形

中俄关于兴凯湖的划分尚未定论,早在中俄《北京条约》尚未签订的1860年4月,俄军非法在兴凯湖西北岸伐木建房,试图占领这片土地。

驻防清军焚毁了俄军房屋和上千堆草料,逼迫俄军暂时退却,但中俄围绕兴凯湖的争夺已悄然拉开。

▲俄国在兴凯湖岸边修建的定居点

二、指鹿为马的边界谈判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根据条约第三条,“ 自兴凯湖至图们江中间之地……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 ,设立界牌”,不断要求清廷派员勘界。

咸丰帝采纳总理衙门的建议,任命“周知地势、熟悉俄情”的仓场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为办理查勘俄国分界事宜的全权大臣。俄方任命滨海省省长、海军少将彼得·卡扎凯维奇为俄方勘界代表。

▲卡扎凯维奇

吉林将军景淳认为黑龙江、乌苏里江等自然边界不会产生异议,“而查勘立牌,全以兴凯湖为重。”俄国人也将割取肥沃的兴凯湖区域作为划界的首要目标。两国索性将谈判地点设置在兴凯湖岸边。

随着1861年夏季的到来,当封冻乌苏里江的坚冰逐渐消融,中俄勘界使臣各自出发,围绕着兴凯湖的争夺正式开始了。

咸丰帝多次下诏要求清朝勘界使节要赶在俄国之前到达兴凯湖,以了解掌握当地情况,掌握谈判主动权。成琦、景淳却以道路崎岖为由,迟迟未能到达兴凯湖。

▲咸丰帝

反倒是俄国提前派出军队再度占领奎屯河流域(位置见下图)。该地区位于兴凯湖西南岸,按照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应为中国领土。

俄国无视清廷的抗议,非法在兴凯湖西北岸土尔河畔建立图里洛格据点(今俄罗斯图里洛格),一举占据了大半个兴凯湖湖面和周边区域。

▲俄方兴凯湖区域地图

1861年6月7日、11日,中俄团相继到达兴凯湖西北岸,并间隔15公里各自安营扎寨。俄方携带火枪30余支、火炮1门, 对清朝代表团施加武力威胁。中方多次抗议,均被俄方无视。

在最初的几天里,俄方不断刁难中方使团,要么拒绝接见中方代表,要么爽约不参加约定好的会面,清廷使团被迫于6月18日前往俄方营地举行谈判。

▲19世纪中叶的俄军

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第一条规定中俄边界从松阿察河源头为起点,穿越兴凯湖直至白棱河。

成琦表示,遍查所有关于吉林的地图,只有白珍河,并无白棱河。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分界地图,仅有白志河,亦无白棱河。白珍河与白志河位于兴凯湖西南,即证明中俄应以松阿察河——白志河连线划分兴凯湖,据此中国应控制兴凯湖80%-90%的湖面,此外俄国应退出此前抢占的奎屯河流域。

▲中俄的划界方案大相径庭(图片@b站up“环球地图”)

俄方不承认清廷提供的证据,强指被其占领的兴凯湖西北的土尔河为白棱河,并表示已经在土尔河沿岸修筑了图里罗格据点,俄方断然不会后退,试图以既定事实逼迫清朝使团在此划界。

俄国的根本目的是攫取兴凯湖周边肥沃土地以资贫瘠的滨海省。眼见清廷使团只会无用的抗议,俄方得寸进尺的提出将深入中国境内百余公里的穆棱河流域作为中俄“共管之地”,被中方拒绝。

▲俄国一度想把穆棱河(蓝色)作为中俄国界

6月22日,卡扎凯维奇带领数十名俄军来到中方营地,以武力威胁要求以土尔河(俄方坚称为白棱河)为界。面对俄国的威胁,软弱的清廷使团选择让步,同意将湖西北岸的土尔河作为国界,就此割让了兴凯湖72%的湖面以及兴凯湖西南岸约6000平方公里的奎屯河流域。

此后,中俄双方会商撰拟勘界记文和绘制分界地图。实际上分界地图由俄方单方面制作,而勘界记文不论是俄文本,还是汉文本均由俄方起草。

▲兴凯湖周边原有中国地名

成琦最初起草了一份汉文记文,在遭到俄方拒绝使用的答复后,成琦因难以忍受当地的环境(一说鸦片烟瘾发作),竟弃国家利益于不顾,直接在俄国起草的记文上签字,只为能早些回到北京。

兴凯湖划界的同时,中俄关于图们江一带的划界也在进行。俄国凭借《北京条约》割走了中国全部的日本海沿岸领土,但根据条约,中国在图们江口的岸滩上应树立乌字碑作为中俄边界南端终点,借此保障中国在日本海的出海权。乌字碑以北的土字碑应当距离图们江口8公里。

▲图们江口划界

成琦等人干脆将立碑工作交给俄国人,俄国将土字碑一口气挪到了距离图们江口23公里的地方,图们江口的乌字碑则干脆没立,中国就此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机会。

1861年6月28日,中俄双方勘界大臣在土尔河口俄国营地交换《中俄勘分东界约记》、《中俄东界交界道路记文》和交界地图,中国彻底丧失了兴凯湖、图们江口的大部分权益。

▲中国丢失兴凯湖区域主权

俄国不断将移民、囚犯输送到远东,以加强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清廷放开了东北关禁,大量山东河北的破产农民进入东北讨生活。

闯关东大潮下,东北人口数量激增,清廷借此防止因人口空虚而沦丧大片国土的悲剧再度发生。

但俄国人依然在边境地区横行霸道,肆意侵占中国土地及资源,中俄边境冲突和民间冲突此起彼伏。

▲进入外东北的俄国人

三、兴凯湖血泪

在兴凯湖西北岸的中俄新边境上,一座名为快别当(今密山市当壁镇)发展成新的贸易口岸。1875年清政府在当壁镇西南30公里处设五扎库卡伦。

▲当壁镇紧邻俄罗斯

1881年,吉林将军派员到兴凯湖进行边界调查。发现兴凯湖以西平坦地面的界碑,被俄国向中国境内移动了15-30公里。

1882年,俄军更是公然侵入中国境内,袭击位于当壁镇的五扎库卡伦,焚毁衙署并将清军官兵全部掠走。五扎库卡伦从此废弃。俄国在兴凯湖周边更加肆无忌惮地霸占土地。1883年,俄国开始在兴凯湖地区越界设卡。

▲俄国不断越界

清廷意识到必须遏止俄国在兴凯湖周边的侵略行为,遂派出吴大澂等官员与俄国交涉再勘兴凯湖——图们江边界。

吴大澂拿出此前中俄条约文本据理力争,并亲自到现场勘察情况,指出俄国擅自挪动界碑的非法行径。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不断增强,俄国为空出手遏制日本并向朝鲜扩张影响,决定在中俄勘界上做出适度让步。

▲吴大澂

1886年7月4吴大澂与俄方代表巴拉诺夫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重立、新立了兴凯湖——图们江一线界碑。俄国退出在兴凯湖西北岸侵占的土地,而土字碑也被从距离图们江口23公里处向前推进至15公里处,中国收回大黑顶子地区(今珲春市防川)。

▲夺回防川

为加强对兴凯湖周边的实际控制,清廷在1890年设立蜂蜜山招垦局,吸引农业移民并管理密山、虎林一带垦荒事宜。此后清廷又在当地设立东边垦矿总局、荒务局,大有移民拓荒之意。

▲清廷意图开垦兴凯湖北岸

1900年,俄国加入八国联军对华宣战。俄国另外派出17万俄军进入中国东北,试图一举吞并这里。俄国的举动与日本形成巨大地缘冲突。其他列强也不愿俄国更加强大,要求俄军撤出中国东北,但俄军久久不肯撤离。

1904年,日本在英国支持下发动对俄战争,中国东北沦为两国主战场,软弱的清政府只得宣布中立。东北多地出现了反俄或抗日义军,试图驱逐侵略者。兴凯湖一带就出现了一支2000多人的义军,使俄军苦于应付。

▲日俄战争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将中国东北南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让给日本,东北北部的俄军也大批撤军回国。

清廷十分担心东北领土再度沦丧,开始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改制。1907年,黑龙江、吉林、奉天设省。

1907年12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拟于蜂蜜山添设知府一员名曰蜜山府。次年2月清政府批准建吉林省密山府,总人口约7万人,管辖兴凯湖周边区域,知府衙门设在今知一镇。

▲吉林设省

四、望湖兴叹

清末民初,兴凯湖畔的当壁镇成为东北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主要为农产品和木材,中俄商人采用卢布或以货易货的方式结算。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苏联为防范日本,在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一线增加了大量边防哨所,边贸遂告断绝。

▲日军在兴凯湖-图们江口一线的部署

日本扶持伪满政权,非法在东北设立伪东安省,省会驻密山。日本向兴凯湖周边移入48个开拓团共计5152人,截至1941年,密山人口4.7万,其中日本人占19%。

▲兴凯湖边的日本开拓团

抗战胜利后,日侨被遣返回国,兴凯湖周边的密山在1946年成为解放区。面对国民党军队对东北解放区的封锁,密山发挥了重要的边贸作用。仅1947年就利用农副产品,连续3次从苏联大规模运入棉花、布匹、食盐及航空燃油。

新中国成立后,密山县及兴凯湖北岸被划入黑龙江省。

▲兴凯湖划入黑龙江

1956年后,密山县被划入牡丹江专区管辖。在开拓北大荒的过程中,密山点燃了全东北拓荒的第一把火,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开垦院校和大量农场。

反观兴凯湖南岸,这里可谓是苏联远东最温暖、最易开发的地区。但当地的苏联人口较少,大片湖沼山林处于未开发状态。

▲中国大力开发兴凯湖北岸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全部边界,兴凯湖南岸由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管辖。

俄罗斯在兴凯湖沿岸设立汉卡区、霍罗利区、切尔尼戈夫卡区、斯帕斯克区,外加在1861年强占的奎屯和流域设立为波格拉尼奇内区(以上行政区约等于中国地级市级别,对应下图16、18、19、14、12号区域)。

▲滨海边疆区行政区划

俄罗斯在兴凯湖地区的5个行政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人口约15万人,GDP不足10亿美元。

反观兴凯湖北岸的中国鸡西市(地级市),2.2万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生活着约150万人,2023年GDP产值约91亿美元。

▲兴凯湖南岸的俄罗斯城镇

可见由于兴凯湖南岸缺乏开发,仅为中国5线城市的鸡西依然在人口、经济总量方面对兴凯湖南岸的俄罗斯区域形成碾压式优势。

2004年,中俄签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俄罗斯交还半个黑瞎子岛,兴凯湖边界未作调整。

▲中俄东段边界彻底划定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一直难有起色,远东大量年轻人前往欧洲部分找工作,因为人口减少,自然条件优越的兴凯湖南岸发展停滞。

俄乌战争爆发后,面临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加紧对华经贸合作,兴凯湖西北的密山口岸成为中俄第四大陆路口岸。

▲密山口岸

2023年口岸进出口贸易额3.74亿美元,较2022年翻了一番,但仅占当年中俄贸易总额的0.16%,足见俄罗斯控制的兴凯湖南岸发展缓慢。

时过境迁,兴凯湖南岸这片曾经的中华故土已沦为异域。俄罗斯为纪念夺取兴凯湖的卡扎凯维奇,建造了4艘“卡扎凯维奇”级巡逻艇部署给阿穆尔江防部队,至今仍游弋在黑龙江上,那条横穿兴凯湖的国境线时时刻刻讲诉着中国近代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卡扎凯维奇级巡逻舰

0 阅读:117
评论列表
  • 2024-05-30 09:50

    所以半死的大毛才是好大毛。

  • 2024-05-30 12:26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祸害[得瑟]俄罗斯

情报绕全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