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今晚又烧破了,但马斯克说这是史诗级成功

差评说说看 2024-06-09 11:19:46

星舰喜提一次 “ epic ( 史诗级 )成就 ” 。

这是星舰第四次发射结束后,马斯克给出的总结。没错,他的星舰,又又又 “ 成功 ” 了。。。

就在今晚 8 点 50 分,计划要带着人类移民火星的星舰,如约起飞。

虽然刚起步, 33 台发动机里就有一台熄火,最后着陆的星舰也有受损,还有网友在线调侃。

但这些通通都不妨碍这次试飞的丝滑程度,升空,级间分离,发动机回收,再到星舰飞船软着陆。。。整条流程一气呵成。

坐在屏幕前看直播的江江,鸡皮疙瘩是起了一波又一波,而直播画面里,也能时不时听到办公室的喝彩声。

总的来看,这次星舰的飞行路线,和上次相比基本上没啥变化,都是从德州南部发射,半路上, Super Heavy booster ( 老样子,我们还叫它超 TM 重助推器 )和星际飞船兵分两路,助推器先着陆到墨西哥湾,飞船则继续飞到印度洋那块儿再降落。

但不一样的是,上次星舰发射的重点还在 “ 进入轨道 ” 这块儿,而这次,马斯克直接把进度条拉到 “ 火箭回收 ” 的部分,主要任务就两个:

一个是让超 TM 重助推器在降落时减速,实现软溅落,好在后续回收它;另外一个是把好 “ 方向盘 ” ,让星舰飞船受控进入大气层,也同样是为回收飞船做铺垫。

江江觉得,星舰这次试飞,只要实现其中一个,都值得马斯克再开一次香槟了。

结果嘛,大伙儿应该都看到了,这次马斯克得开两瓶香槟。。。( 狗头

像是超 TM 重助推器,顺利启动所有要助力减速的发动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上次就是因为点着的 13 台发动机里,有 6 台中途熄火,后续也不听使唤,才导致推力不够,让整个助推器失去控制,直接给坠海了。

而这次借着超 TM 重助推器的视角,江江也一睹了墨西哥湾海面的风姿。

不到 20 秒,发动机的速度就从 1000 km/h 降到了 10 km/h 以内,算是实现了悬停在海面上的 Flag ,随后它也按照时间的计划, “ 自愿 ” 坠毁在海里。

而这次顺利收回超 TM 重助推器,也算是在星舰的预料范围内,按照前段时间他们自己的说法,要不是液氧供应处的过滤器给堵住,上次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了。

这次为了避免星舰再出这种状况,他们直接在氧气罐里面装了个新硬件,来过滤器通畅。

前面我们讲的都还只是助推器的部分,和助推器分开后,星舰飞船的姿态控制也是难点,它决定了星舰能不能在可控范围内,顺利返回到大气层。

而且只贴了一半隔热瓦( 别问为什么只贴一半,问就是省钱 )的星舰,对姿态控制的要求就更高了。返回的时候,如果让没贴的那面朝下,要是载了人骨头都得给烧没。

像是上次的试飞,姿态就中途失控了,不仅有个任务没执行,连整个飞船的温度都失控了,导致飞船直接坠毁( 不过实现软着陆不是上次的目标 )。。。。

而这次,星舰团队直接搞了个双层保险,先是把负责翻滚控制的硬件升级了一波,又多加了个额外的翻滚控制推进器。

为了多收集点数据,他们还特意移除了两隔热瓦,去收集没有隔热瓦时的温度。

只能说星舰团队还是牛的,这次星舰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就没啥大问题。

但期间还是发生了件惊险的事,可能是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直接把火箭顶部的襟翼给烧穿了,碎屑也糊了摄像头一脸。

等到还有一千米高度的时候,整个星舰飞船还是水平的状态,就在江江以为它就会这样着陆的时候,没想到最后它来了个 “ 回光返照 ” , 0 km 极限调整,把飞船的姿态调整了过来,在印度洋顺利软着陆。

到这里,星舰第四次试飞的所有任务都圆满成功。。。

网友们都纷纷猜测,下一次星舰的目标,很可能就是用 “ 筷子 ” 回收超 TM 重助推器了。

而在回收这块儿,马斯克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实现百分百回收。也就是说,发射台上的那双 “ 筷子 ” ,除了要夹住超 TM 重助推器外,还得负责回收星舰飞船。。。

不过在江江来看,要实现这些还是有点难的。

打个不太恰当比方, SpaceX 另一位亲儿子猎鹰,在火箭回收这块儿算 6 的了,但也从来没实现过百分百回收。而星舰的个头翻了两倍,还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嘛,大伙们可以自个琢磨琢磨。

另外,前段时间,马斯克也称,星舰要实现完全可重复回收,还面临一个 “ 最后的大难题 ” ——隔热罩的设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模拟各种运行情况来发现隔热罩的薄弱点,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现在做的了,不断试飞完善设计。

看得出来,他们是把 SpaceX 的那句口号 “ 失败得快,但学得更快( Fail fast , but learn faster ) ” ,执行得很透彻。

但有一说一,他们实践出真知的方法论是真挺管用的,从马斯克第一次发星舰到现在,江江也算是每次准点蹲直播的铁粉了。

星舰从一开始只能飞 3 分钟、 8 分钟,到现在跑完整个流程还能实现助推器和星舰飞船双双软着陆。这妥妥的就是养成系 “ 偶像 ” 。

总之,星舰现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化,每次定的目标几乎都能完成。

不过咱上次也和大伙们盘算过,星舰最最快也还得飞数十次才能实现载人火星登陆,而火星的发射窗口期得16 个月一轮,并且每次火星来回动辄也要几个月时间。

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火星移民,压力可能就要给到马斯克了。。。

搞快点,搞快点!

0 阅读:0

差评说说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