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亲兄弟接连主持过军委工作,一个是国家主席,一个是上将

追梦的年 2024-06-14 22:36:09

在我党的组织架构中,军委是统领全部武装力量的最高机构,负责指挥全体人民军队。但,日常工作往往不是由军委主席负责。

没办法,人的精力有限,军委主席通常还会兼任其他要职,实在抽不开身,因此就会让其他人来帮忙分担。这个“人”是谁呢?

从1959年到1992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军委秘书长承担了此角色,罗瑞卿、叶剑英、耿飚等都在此岗位上主持过军委。

神奇的是,在80年代,有一对亲兄弟接替着担任过军委秘书长,实属罕见。并且两人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很大,一个担任过国家主席,一个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哥哥叫杨尚昆,家中排行第五,弟弟叫杨白冰,原名杨尚正,家中排行十二。他们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贡献等等方面,都可以胜任军委秘书长!

杨尚昆是知识分子出身,先后在成都高等师范、上海大学学习,1926年末受组织派遣,前往苏联深造,在异国他乡生活了5年。

回国以后,他在白区工作很久,直到1933年才调到中央苏区。

虽然去得晚,但他地位相当高,历任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此阶段杨尚昆属于政工的重要代表,罗荣桓都不及他。

抗战时期杨尚昆担任过北方局书记,统筹华北的整体工作,根据地、白区、作战、情报等等他都要参与决策。

到解放战争,杨尚昆就主要在中央机关了,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没错,他很早就担任过军委秘书长,不过这个职务此时更多是处理文职方面的工作,负责传达、汇总等等。

杨尚昆本人在回忆录里基本也没有这时期自己参与军队指挥、决策的记录,倒是对“中央办公厅主任”一职着墨很多,他说:

中央办公厅是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中央和毛主席对我的信任。如果一个碌碌之辈,也不可能负责该机构20年。

从1945年10月到1965年11月,杨尚昆都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但是由于录音事件,他被下放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平反,1981年出任军委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

这个阶段的军委秘书长跟他第一次担任时已经完全不一样,属于实权岗位。那么,这个职务是何时发生蜕变的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黄克诚上任之际。

当时军委工作由彭老总主持,但彭、黄关系很好,彭老总需要负责一些重大事项时,军委日常工作就交由黄克诚来处理。

到1959年罗瑞卿接任秘书长,情况再度发生变化。中央本来是安排林总主持军委,但林的精力远不如彭,长期养病之下,他没有怎么到岗。

为解决军委日常工作的问题,中央于1959年10月20日设立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是三总部和军委办公厅的主要领导,由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来主持。

从这以后,军委秘书长实权就非常大了,除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外,其余工作军委秘书长基本就可以拍板。

后来担任过此职的叶剑英、耿飚情况也都一样,1981年杨尚昆接任为秘书长时依然如此。

不过在1988年,杨尚昆当选为国家主席,这就使得他没那么多精力管理军队了,所以主动辞去军委秘书长职务,次年由亲弟弟杨白冰正式接任。

杨白冰最初对哥哥的印象并不深,他很小时,哥哥在外读书,6岁那年哥哥又去了苏联,因此他走上革命并非哥哥影响,而是家庭熏陶。

杨父是很开明的富裕人士,鼓励孩子们去接受新鲜事物、供孩子们出国留学,老大杨尚荃、老二杨尚麟、老四杨尚述、老五杨尚昆学成之后都积极参加革命。

有这样的氛围,杨白冰从小看的就是进步书籍,思想境界远超同龄人。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收到了哥哥的消息,于1938年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抗大都深造过。

待学成毕业,杨白冰主动请缨上前线,被安排到刘邓大军中,之后的百团大战、反“扫荡”、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等重要战事都有他的身影。

凭借突出的贡献,他的职务屡有升迁,1960年时已是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可惜的是,特殊年代他们一家子都成被冲击的对象,杨白冰被关押8年,也是在五哥被“解放”后才恢复工作。

1978年12月,中央开始大力处理旧案,这时有能力、有经验、身体比较好的同志已非常少,符合这些条件的杨白冰就脱颖而出,上升得极快。

1979年,他担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跟受冲击前级别一样。3年后,他升为北京军区副政委,成大军区副职,再3年升为政委,大军区正职。

1987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包括三总部首长在内的众多老干部,响应中央号召退出领导岗位,杨白冰便接任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后又兼军委秘书长、被授予上将军衔。

从这些时间点可以看出,他是节节升高,几乎三年一个跳跃,相当厉害。

在十四大上,杨白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副国级领导人。

这两兄弟也是相当传奇,一个正国一个副国,还都主持过军委工作,纵观新中国的历史,也就只有他们了!

0 阅读: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