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组织交给徐向前一奇怪任务:找毛泽东!很意外,八年后才见

翠彤评过去 2024-06-02 05:47:07

1927年4月,徐向前得到了一张党的地下交通站送来的纸条,上面有着:找毛泽东.....

徐向前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目标,可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八年后才如愿见到。

1、徐向前很早就听说了毛泽东

毛主席,要比徐向前大8岁。

8岁的差距,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决定了一个是革命的先行者,一个是革命的后来者。

1921年的一大,毛泽东是参与的十三位代表之一。此时的徐向前仅仅20岁,山西师范速成班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员。后来,又弃笔从戎。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也曾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

从这点看,两人有共同之处。而毛主席后来让徐向前担任抗大校长,也和徐向前的师范生身份分不开。

徐向前的巨大转折来自于1924年,这一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一期的学员。

在黄埔一期,最为出众的自然是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贺衷寒。那时的徐向前就是个老实孩子,很不出众。

但是,别小看一个老实的孩子,如果他有梦想,迟早会化茧成蝶。

当时的徐向前知道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个有才的人物,一个就是萧楚女,当时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萧楚女因为名字特别,政治立场非常鲜明,徐向前较为敬佩。

另一位就是毛泽东了,当时,毛泽东担任国民政府的代理宣传部长,还是《政治周报》的主编,关键是,毛泽东后来成为了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徐向前就和如今很多的粉丝一样,非常关注偶像毛泽东。可是,限于当时的通讯、交通的落后,虽然两人一度都在广东,但却未能见一面。

确切一点说,徐向前这个毛泽东的粉丝,没有机会去见毛泽东,毕竟,毛泽东并不是固定在政府工作,徐向前也是有军中小职务在身的,他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在国民革命军,参加过东征、北伐,积累了不少的军事指挥经验。

1927年3月,大革命失败的前夜,徐向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内心中有了崇高的信仰和奋斗的目标。

但是,徐向前没有想到的是,老校长蒋介石,竟然在1927年4月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四一二事变,无数中国共产党员倒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此后,该何去何从?

七月,组织上给了徐向前一个明确的方向:加入张发奎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担任一个参谋。

之前,张发奎比较开明,对中国共产党接纳的比较多,叶挺、贺龙、叶剑英等人都曾是张发奎麾下。

但是,就张发奎这么一个人,在和汪精卫商量后,后来还是走向了中国共产党的反面......

徐向前去张发奎的司令部工作之前,中共地下组织给徐向前一张纸条,纸条内容是:去找毛泽东......

2、徐向前没有找到毛泽东

去找毛泽东干什么?没人知道,徐向前自己也不知道。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当时的毛泽东并不在武汉,也不在广州,而是在长沙。这就注定了徐向前和毛泽东的缘分不会提前到来。

就此,在那个烽火连天的阶段,徐向前开始寻找毛泽东....

当时的徐向前,不知道毛泽东在哪里。

但他知道张发奎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错,所以,就先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在九江的司令部报到,然后打听毛泽东的相关信息。

这个打听,并不是广而告之地打听,而是悄悄地打听,只和共产党员打听。

谁能想到,徐向前接触的共产党员都知道毛泽东这个人,但没有人知道毛泽东在哪里。

很快,发生变化了。

那边,叶挺、贺龙、朱德等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这边,徐向前也从张发奎这里离开了。不得不离开,因为南昌起义的发生,张发奎发了命令,希望三天内,中国共产党员都离开,否则,就要动手了。

一切说明,汪精卫和张发奎和蒋介石一样靠不住。

就这样,徐向前离开了九江,化装成一个商人,乘船回到了武汉,希望在武汉能找到毛泽东。

这次到了武汉,徐向前发现,今日之武汉不同于往日的武汉,那些革命标语全都不见了。

他想去两湖书院看看,那里曾经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旧址,也是他入党的地方。可是,徐向前犹豫了,他担心会有国民党的爪牙在那里。(这个谨慎的态度非常正确)

他在武昌找个小客栈住下了,小心翼翼地打听一些情况。

但是,一无所获。

徐向前试图去联系地下交通站所在的店铺,转了两天,那个店铺也未开门,联系人自然联系不上了。

一切说明,武汉的共产党基本都转移了,交通站也取消了。

是的,此时八七会议刚开过,形势不容乐观,党有了新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武装,进行农民运动,进行土地革命......

徐向前不甘心,他以前听说毛泽东经常去一个地方讲解农民运动,他计划去看看。但是,去了之后依然没有收获。

那一刻,26岁的徐向前迷茫了,他不知道该去哪里,革命的前途在哪里。

或许,一般的人就会想到放弃,因为找不到组织,也找不到毛泽东。

但是,徐向前对革命事业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他决定去上海。在上海,他终于找到了组织,他得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后去湖南搞“秋收起义”了。

后来,徐向前在组织的安排下去了鄂豫皖地区,并开始展现他的出众军事才华......

3、徐向前:如果找到毛泽东同志,会少走很多弯路

转眼间,八年已过。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l了。

此时,徐向前这个蒋介石看不上的学生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而毛泽东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

两军会师时,当时徐向前在前线,未能第一时间和毛泽东相会。后来,徐向前先是见到了彭德怀,可喜的是,随后不久见到了曾经找了很久的毛泽东。

可以说,当初见毛泽东的任务,八年后才完成。

1983年,有人曾问过徐向前:“毛泽东同志当时不在武汉,既不是共产党的负责人,也不是军界的人。交通站为什么要交给你找毛泽东的纸条呢?”

徐向前笑了:“我也没有搞明白,但一定有原因的。”

当时有人做了分析,认为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在武汉正在物色军事人才,为他的“用枪杆子夺取政权”作准备;二是徐向前所在的党组织负责人与毛泽东观点一致,估计徐向前在广东时认识毛泽东。

对于这样的分析,徐帅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后来,徐向前说道:“当时,如能找到毛泽东同志,会少走许多弯路呢......”

是的,如果两人早早相逢,徐向前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毕竟,毛主席的格局、眼界对周边的人影响非常大。

徐向前的一生辉煌过,也曾犯过一些小错,比如会师后的选择等等,但毛主席一如既往地欣赏他,这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智慧的高低吧,他总能睿智地看清楚一个人的能力,这不是一般天才人物能比的。

(参考资料:于俊道《徐向前交往纪实》、彭建冬《十大元帅轶事》)

0 阅读:74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