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该比一比大家的,养殖成本了(管理篇)

猪哥技术 2024-06-09 16:24:36

大家好,我是猪哥靓,昨天我们以一篇将近三千字的长文,洋洋洒洒给大家分析了我们中小型猪场与中大型猪场的品种差异带来的料比差异,今天我们接着来说说,在不远的未来,品种大家都一样的前提下,咱们如何进一步增效降本。

很多人不懂,我为什么老爱用增效降本这个词语,而不是大多数媒体说的降本增效,其实大多数媒体说的降本增效,他想表达的是降本。降本增效,优先顺序是先把增效的路径找到并落实,在此基础上的降本才有意义!我说的增效降本,重点是增效。如何增效呢?很多人会说,环境啊,管理啊,饲料啊,一扯扯出一大堆,看得人云里雾里,打住,不能再说了,再说我自己都得被绕进去了,事实上,在种猪选择好了的前提下,环境和硬件一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唯有加强管理才能增效,这个路径必须要先找到。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不认同了,认为在品种已经选择好了的前提下,应该从各种猪舍条件,饲料营养那些地方出发,其实不是这样的,咱们要增效降本,不能动的东西先不考虑,比如环境,栏舍,设施设备那些,所有不好动的东西都先别考虑,咱们只考虑能动的,只考虑能改变的,就只有品种(料比),管理(PSY和压栏行为)两个了,品种昨天说得很清楚了,今天就不再复述了,今天咱们主要说说管理。

管理方面,主要的增效降本方法,其实就是来自于商品猪的料比控制与母猪的性能挖掘这两个方面,还有就是压栏行为。昨天的文章里面关于我拿不同体重的猪对比料比的事情,大家想必还有印象,今天就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去对比,答案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中大型猪场,压栏情况比较少,原因无非就是四点,第一就是种猪繁殖性能优秀,整体存栏较高,猪关不下还谈什么压栏。第二就是他的商品猪自身料比较低,卖标猪就处于实际上的盈利区间,没有压栏的必要。第三点就是猪多了,自然也就抑制了压栏的冲动,大家可以想想几年前还没有非瘟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卖标猪很普遍?第四就是选用的品系主流就是侧重产子数与料比,体型上也不适合压栏。

而中小型猪场为什么普遍性存在压栏行为呢?原因其实也就是四点,第一就是单批卖猪数量少难免会被中介挑体型,只能偏向于选择美系,新美系的品种,以降低销售难度。第二就是养殖的种猪,品种多数以新美系为主,养大猪体型也好,自然也就加强了压栏的冲动。第三就是不知道自己跟中大型猪场的料比差距,还以为大家的品种都差不多,只是压栏提高一点料比感觉也能接受,自然也就没有重视压栏产生的料比差异了。第四点就比较令人悲伤了,中小型猪场这几年来其实猪的存栏量都不多,数量少了自然就难免会进行压栏换肉充量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数量不够重量凑。

所以我们看待中小型猪场的很多事情,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看待,不能单算数据账,很多东西其实没法比的,中大型猪场负压通风加上全漏缝,加上蓝伪双阴,还有自动送料,除臭系统,这些都是我们中小型猪场往往不具备的条件,如果一样的品系一样的管理,我们还有自己干活不用计算工资的优势,或许还能跟他们比一比,就算比不过可能差距也很小了,如果品种和管理差了一大截,那点仅存的优势根本就不复存在了。

管理理念的提升,很多时候都是在学习的态度上面得到体现的,这次去郑州开会,几百个中大型猪场老板在那里听课,真的很认真,从上午开始,中午还拖到了十二点半,出来就赶紧吃自助餐,吃完了没有休息环节,马上去会场开始互相交流,两点又开始讲课,一直到六点多,中途我实在是犯困,可是全部人都还在认真的听,我真的很震撼,想想我们中小型猪场去开会,餐前一顿洗脑,然后就开始喝酒吃饭,期间各种敬酒,这个总那个总的,第二天想了半天也记不起来昨天讲课讲了什么。

当然我相信这些中大型猪场的老板都已经从体力劳动方面脱离出来了,专心在猪场的管理与运行方面下功夫,其实我们中小型猪场也可以做到的,只要猪场不论行情高低都能保持有盈利,我相信大多数猪场还是愿意从体力劳动里面脱离出来,专心研究管理的,多去学学行业知识,听听高端的会议,思想观念都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接着聊管理,饲料应该怎么看待?国内常见主流基因的PSY潜力都在35以上,如果拆开实际生产数据来看,窝产性能十二十三甚至十四很常见,问题是,非生产天数经常到28甚至30以上,也就是说,不是单胎次的问题,而是周转率的问题。而周转率本身和料是没有关系的,是个纯粹管理问题。

换个角度来说,料比和PSY,当然有联系,但是从缩短非生产天数提高PSY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指标甚至可以单独各自看待,核心指标,就是全生命周期PSY。所以我把种猪品种(料比)和管理分开为单独的两篇文章来讨论,平行的两条线去看待,我品种不动单改变管理,或者我管理不动单改变品种,也能缩小整体的料比差距的,改品种费钱,改管理费脑,一起改变肯定差异巨大。

所以今天我们也不用聊饲料,硬件不动,人不动,料不动,品种昨天已经动完了,今天假设品种也是一样的,从精益管理的角度来看,一年365.25天,不会变,怀孕114天,也不会变,哺乳21~28,越早断奶经济效益越好,但是对脑子要求越高,而且有损动物福利,你自己定,断奶5到8天,你自己定。剩下来的天数,都是,可以压缩的,多一天,就是浪费。

PSY的提升只能在这个非生产天数上面下文章了,PSY每年加1这个目标的实现在品种不变的情况下,只能从缩小非生产天数上面下手了,这个帐如果不算清楚,很容易把自己绕糊涂,所以中大型猪场往往也都会配套管理软件去进行猪场的管理,而中小型猪场往往偏向于凭感觉,差异就在这里产生了,中大型猪场的PSY水平往往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中小型猪场往往是凭感觉随口说,结果是越说越多,一不小心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了,关键是自己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真的做到了这个水平,其实电脑上面一测算相差的太远了。。。。。。

总结:

通过我们昨天和今天的两篇文章,想必大家已经对我们中小型猪场的真实养殖成本有了客观的认知了,在品种上面的差异,大概影响了我们四个点(这里说的四个点,是我个人通俗的表达,指的是我们2.75左右的料比和中大型猪场2.35左右的料比,差的这0.4个点,为了便于表述,我简称为四个点,下文也是这样表述)的料比水平,通过管理差异,主要是养标猪还是养大肥,又影响了我们三四个点的料比,还有就是PSY上面的差异,猪场硬件设施设备上面的差异,蓝伪净化方面的差异,最保守的估计,中小型猪场与中大型猪场,有七八个点的料比差异,这个差异非常之大,大家一定要客观的认识到这个差异,外三元和内三元的差异还没有达到七八个点呢,我们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的差异也还没有达到七八个点呢,一个点的料比按照现在的饲料价格换算,就是四十块钱,七八个点就是将近三百块钱一头猪,非常可怕了。如果再不及时作出产业升级,中小型猪场退出的速度只会比散养户退出得更快,特别是现在还处于一个非瘟在搅局的时期。

事实上这几年中小型猪场也是呈现出快速退出市场的趋势,这是大趋势,无法逆转,只能说中小型猪场的未来,是升级还是退出,选择都在于我们自己,而今年下半年这次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期了,猪价十块钱稳稳的,我认为未来的猪价也会常年保持在六块钱到十块钱直接周期变化,当然你要一定说十几块钱的猪价我也不否认,就像姜你军,蒜你狠,一样,短期的快速涨跌还是有的,抓不抓得住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今年下半年这个窗口期,非常适合我们中小型就此进行产业升级,主要有以下五个利好助力我们,第一是猪价高企正好让我们高位套现离场,第二是明年去培养母猪去了,可以完美错开明年的低价期,第三是我们淘汰了母猪,清空了断奶仔猪,全力压栏肥猪后,还能多拿一部分行情红利,第四是明年上半年的低价期引种母猪价格也低,最后就是清场后到新的母猪引种进场之间,还有两三个月的空档期,正好可以让我们多出去学习学习,提升一下自我的认知水平,顺便给自己放放假,四处走走。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这两篇文章,就是我郑州之行成功渡劫后的领悟,分享给大家,总共上万字了,能全部看完的,证明我们的缘分不浅,可以加我的微信,我会拉一个网友交流群供大家沟通交流的。明天我会推出一篇这个系列的第三篇,也就是最后一篇,咱们来探讨一下集团公司,他们的料比水平和养殖成本到底会处于哪个区间。

0 阅读:0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