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升级!中国进入通缩繁荣?宏观经济向好?微观民生同样重要!

樱狼全球说 2024-06-24 20:26:34

最近看到一个观点:中国已经进入“通缩繁荣”时代,也就是物价平稳,经济繁荣的好时代。

中国进入“通缩繁荣”?

作者的看法很简单,“通过繁荣”是利率长期走低时期的经济繁荣,恰好最近几年,中国央行不断降息,而且CPI指数,也就是物价从去年来就长期保持稳定,有一点“通缩”的味道。

所以它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通缩繁荣”阶段,并且这个周期,才刚刚开始。

那么,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中国的物价和经济增速到底如何?我们普通人如何更好的适应“通缩繁荣”?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这些话题,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中国,不需要通缩繁荣

虽然说“繁荣”,很显然,中国经济并不需要通缩繁荣。

先从“通缩”这个角度来看,央行一直是对通缩保持抵制的,2023年开始,中国CPI指数一度低于1%,甚至进入负增长时代,当时的国家统计局直接表态:中国没有进入通缩,未来也不会进入通缩周期。

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尽管如此,通缩也是需要预防的,今年年初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央行行长就明确提到了如何预防通缩的主要措施,包括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推动价格回暖升温,优化货币政策等等。

再加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的CPI工作目标是3%,所以通缩并不是中国经济希望看到的,也并非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但是,现实和目标其实是有差距的,最近一年的CPI数据显示,中国CPI确实很难超过1%,这就意味着中国通胀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就算不是通缩,也进入了“类通缩”的时代。

5月份CPI数据公布

而一边是CPI的走稳,一边是中国5.3%的GDP增速,光从数字来看,我们确实是“一边繁荣”,“一边通缩”。

这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呢?简单来说,就是货币规模的快速提升,商品和服务量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增长。

说的简单一点,央行降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和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而降息就会给市场提供超额的货币供应量,这些货币供应创造出GDP,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就是商品和服务量的快速增长,虽然我们觉得经济很困难,就业不给力,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实际的商品销量还是增长的。

举个例子,6月1日至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同比增长48.66%,这说明今年的6·18比去年的销售力度,其实大了很多的,销量也很好,并没有我们想那么差。

电商经济不错,快递业务量大增。

也就是实体经济的增长部分放缓,变成了电商经济,但是电商经济,也是经济的一部分,所以GDP增速增长较快,但是三四五线的城市,和线下实体的感知程度,就比较缓慢了。

这是这两部分产生的GDP,导致了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然而,“通缩繁荣”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宏观稳,微观差。什么意思呢?就是宏观经济数据总体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微观的数据,也就是民生这一块的体验很差。

这就和我们现实感知相符了,毕竟从2020年疫情开始,找工作是一年比一年都难找的,做生意也是一年比一年难得。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虽然稳定,但是并不代表每一个方面都好,当有一些行业出现问题,并且这些行业,恰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就会感觉到经济的“寒意”。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

尽管对于国家整体而言,这样的总体稳定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大部分都是并不在体制工作,并非旱涝保收的普通人,这种“微观差”的局面,并不是我们普通人愿意看到的。

拒绝通缩繁荣!如何打破微观经济的“寒意”?

所以很简单,我们要的是繁荣,但是我们不要“通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在基本盘稳定的情况下,打破微观经济的“寒意”。

如何做呢?这里有几个比较好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核心,是“提升居民收入”。

目前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赢“房地产保卫战”,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房地产的产业链,占据了中国经济很大一部分比重,鼎盛期的GDP占比接近20%,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房地产不仅涉及GDP,还涉及民生和就业问题

不仅如此,房地产涉及到的就业岗位也非常多,所以救房地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房价上涨,让老百姓买不起房,恰恰是因为需要他吸纳就业,让老百姓提高经济收入。

除此之外,中国的中产阶级,这几年也出现了“坍塌”,核心根本,在于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大部分都是固定资产,也就是房子。

最近几年房价跌了那么多,很多中产阶级,其实都没跌了,而且还跌背贷款,这个时候他们的压力会非常大,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因为房价暴跌,导致的极端行为。

所以,房地产涉及的,不仅仅是房价,收入,工作岗位,还涉及到所有人的民生,可以说,房价崩盘以后,从国家到个人,都不是好事,所以房地产是必须先救的。

第二,就是要多渠道的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

增加居民收入,需要从上到下一起配合,对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不断提高最低收入标准,特别是要把财政收入,向困难民众,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多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因为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拿到钱以后,一般都会很快花出去,而不是向有钱人一样存起来吃利息,这样的财政转移,效果就非常好。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搞“共同富裕”的目的。

其次,就是要大力推进降税减费。比如去年降税减费金额高达2.2万亿,有效促进了市场信心,也给企业和个人减负。那么今年甚至以后,能不能继续推进这项政策,甚至大力加强这项政策?这也是让居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办法。

而在促进就业方面,就很复杂,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很多,我们不仅要提高就业率,还得提高就业质量,但是996的内卷也很严重,大学毕业生不仅找工作难,工资收入也很低。

所以,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产业,发展一些新质生产力涉及的产业,也得开拓中东,非洲和欧洲市场,让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各地,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走出去,是中国经济走强的重要解决方案

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进行的是收入分配的改革。比如我们打工人的“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56.9%,降低到22年的55.8%。这意味着,打工人的就业收入比重是在下降的。

所以,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在兼顾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兼顾公平,甚至考虑征收“富人税”?来补贴普通人?这需要上头研究,拿出一套方案来。

民生是社会之本

除了增加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之外,想要驱赶微观经济的寒意,就必须要解决民生问题,比如社保和养老问题,比如医保和就业问题,这些都是涉及到我们“老有所养”的大事情。

而针对年轻人来说,现在的婚恋和生育环境很差,老百姓生不起,养不起,也没有时间养,导致生育率不断降低,中国陷入老龄化。这就倒逼政府来加大生育扶持力度,出台各种优待措施,否则,不想生,和不敢生的状态,将会持续下去。

宏观经济要好,微观民生也要好!

言归正传,其实欧洲和美国和日本,在几年前,已经经历过“通缩繁荣时代”,但是后果我们也看到了,那就是年轻人没有朝气,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年轻人躺平,社会衰退。

所以,宏观经济确实要保,但是微观经济和社会民生,还需要加把劲啊!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

0 阅读:4

樱狼全球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