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店员顾客互殴,到底是谁的问题?

大兰说就业 2024-06-22 15:43:58

Manner咖啡在热搜上火了,不是因为他们的咖啡有多好喝,而是因为店员打了顾客!顾客催单要投诉,店员直接情绪失控上手揍人,同一天,另一家店员甚至往顾客脸上泼咖啡粉。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好好聊聊。

新京报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Manner咖啡这事儿不是个例,这背后是整个服务行业的通病。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很多像Manner这样的连锁咖啡店开始削减店员,从原本的一店4人,缩减到了一店2人,甚至一个还是兼职。

这导致了什么?店员一个人要负责接单、制作、出餐全流程。早上一进店看到满屏的订单,早高峰忙得团团转。谁规定的出餐时间?不是店长,是TMD“算法”!算法记录每次完成任务的时间,再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下次的出餐时间。人有快有慢,机器也可能会故障,但算法不管这些,算法只要“最优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算法真的合理吗?

据报道,Manner咖啡师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平均每杯2.7分钟。但在高峰期,一杯咖啡要在40-50秒内完成。非标准化操作,比如加几块冰、要多少奶、不要咖啡因等等,大大降低生产速度。算法不会等你,算法没有把消费者需求纳入个性化设计。

连上厕所都要倒计时,Manner店员上厕所放个倒计时牌子,让消费者知道自己会在一定时间内回来服务。被系统和算法管理的人,连吃喝拉撒也讲究效率。每天都被催单,要么被消费者催,要么被外卖员催。机器故障时更崩溃,一边安抚顾客情绪,一边处理故障。

情绪剥削,服务业的新常态

服务行业,情绪劳动已经超过了正常承受范围,成了情绪剥削。友好的态度、响应顾客需求,这些情绪劳动没有报酬,还要劳动者额外进行情绪管理。Manner店员会做免费咖啡拉花、在纸杯上创作,这些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话题,但这就是情绪剥削。

情绪剥削是规范化、重复性的:店长要求微笑服务,顾客进门要喊“欢迎光临”。对于咖啡师来说,情绪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耗人。既要好喝,又要服务到位,还要回答各种问题,心理咨询师还要上千块钱一小时,咖啡师的情绪劳动却是免费的。

情绪剥削被监控,剥夺了劳动者自主性。顾客拍照发点评平台,老板看到你上班玩手机,就会问为什么上班玩手机。劳动者时刻被监控,压力山大。

咖啡

顾客至上,社会更分裂

面对投诉,公司通常把压力给到劳动者。店铺运营有投诉机制,被投诉影响绩效,被扣钱。消费者满意了,系统评分也满意了,员工不满意可以辞职,换人就是。

社会学家Amy Hanser提出过“区隔劳动”概念:劳动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消费者优越服务体验的期待,使消费者获得优越感,凸显社会地位不同。在平台经济中,这种区别性劳动被无限制放大,导致服务员越来越卑微,顾客越来越跋扈。

情绪剥削和区隔劳动,对个人是身心健康的摧残,对社会又何尝不是?谁能保证下一次暴力冲突会有什么后果,又应该由谁负责发起改变?

说在最后:

Manner咖啡这次的冲突,表面上是咖啡师和顾客的矛盾,实际上是服务从业人员和算法机器的对抗,是消费者与消费真相的对垒。柜台前后都是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合理对待,怒火投射到对方身上。

但归根结底,这怒火的火源,来自哪里?躁动的资本从来没有放弃找寻“下一个星巴克”,瑞幸败了,还有Manner。消费者怀着10块钱买到一杯不错咖啡并准时喝上的期待,是被市场投喂的结果。这种期待不能说是错的,但咖啡师的工作压力和情绪劳动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在这个被算法和资本驱动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齿轮上的一部分。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别让这些打工人的情绪被压垮。毕竟,谁还没个难过的时候呢?

0 阅读:25

大兰说就业

简介:三观比五官正的创业管理硕士,分享生活与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