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不是棋逢对手,又怎知我心中沟壑

徙竹散人 2023-07-25 15:05:25

魏蜀对峙相持不下的时候,诸葛亮为了逼司马懿出战给他送去了快递,司马懿收到快递打开一看原来是套精美的女人衣服,于是就问快递员诸葛丞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何?快递员言道:“丞相夙兴夜寐,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叹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于是立即穿上新衣服,跑到蜀军的河对岸,大声朗诵《出师表》,还令众将士齐诵,以便能让对岸听得清楚。而诸葛亮也走出营帐,观看司马懿的表演。

一对各为其主的知己

《军师联盟》放到这,卧龙先生叹了一句:“知我者,司马懿也!”当自己每出一招总自觉落了对方的后手,或者是落到对方的手里,再或者被对手轻易化解掉的时候,自己是否可以意识到这世间并非没有知音,如果不是对方把自己真的弄明白了又怎能处处占得先机呢?只不过,这个知己是以对手的形式出现,若非看淡得失者被自己蒙蔽难以觉察个中真味怕是难免。所以,真高手到了最后都有惺惺相惜感,就像司马懿言道:“孔明如此高风亮节之人,竟然出此下策(快递),定然是大限将至。”在这里,司马懿没有因为两军对垒是为敌我而被猪油蒙了心,而是心中存了个孔明的“高风亮节”,只有心中明镜,判断才不至于“以己度人”。古龙曾言道:“我笔下的侠客都有自己的影子。”故而,任侠之人只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便不怎么在乎别人。

历史总是在反复重演

诸葛亮同样知司马懿极深。《军师联盟》处理“空城计”颇有独到、过人之处。二人“神游太虚”,诸葛亮为司马懿拆解一番自己业已明晰却不愿相信的棋局,演绎了一场丝丝入扣的“推理”。司马懿在魏国所面临的形式和《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所面临的形式是一样的。严党有个突破点是“倭寇”,而司马懿的突破点则是统领蜀军的诸葛亮。对严党来说,有倭寇在,身为浙直总督的胡宗宪就能在,有胡宗宪在严党就倒不了;对司马懿来说,有诸葛亮在,就得有他司马懿在,魏国上下哪怕再讨厌司马懿的人都会明白,别人统兵是不可能和诸葛亮过招的,若是挡不住蜀军,则魏国几十年别想安宁。诸葛亮正是以此吃定司马懿即使知道是空城也不敢戳破,而且还吃定了以司马懿的境界确实能对自己的仕途生死了无牵挂,却还有老婆孩子一大家子放不下。

这段很妙,妙就妙在“神游太虚”并不可能发生,而正是因为不能发生才映衬了诸葛和司马二人所虑咬合之紧密,是不折不扣的“知己”。

知己是心境的相通

圣贤只是一路,便是“了生死”而得大自在。孔子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离得开”,才能“立得起”,“离不开”便会患得患失、进退维谷,既然舍不下就只能为之所拘,自我设限也就在所难免了。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虽然身居丞相高位,却并无贪恋,不被名利二字困缚住。非如此,必不能存“克复中原”之志,更不必鞠躬尽瘁地六出祁山,大可以安心做个太平宰相;所谓“宁静”,临济祖师偈云“离相离名人不禀”,非如此则必困缚于喧哗,受困于眼前又如何才能“致远”?权谋之事必然依托心性,心越空则所谋越加深远,而深远之心性必然需要同样深远之心方能与之相接。深陷物质者无法理解为何有人会轻易舍弃自己为之奋斗的种种,更无法理解那些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会让有的人着迷。他们也会因为伟大的事业而感到震撼,但那是因为自己离得很远,无关自己的利害得失。

结束语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身上都透着一个“忍”字,司马懿的蛰伏自不必说,诸葛亮的“忍”却是一次次的功败垂成,却仍然要做。若使二人异境而处又会如何?杜甫诗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时光从来隔挡不住知音,当面不相知亦是枉然。懂之人不过是“有心人”,不懂之人无非“心逐境转”,真妄之间只需一颗“诗心”汇通。经典从来只论心不落思维,这就是它“没用”且“玄”的地方。得诗意方得真意,有心人方为真人。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