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周期里,高考逐渐成鸡肋,卷学历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浪迹沙海的鱼 2024-06-19 08:45:54

2024年的高考已经结束,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端午节,此番景象,不禁让我想起了16年前自己经历的那场高考,那时候,考完的第二天同样是国端午节,同样下着绵绵小雨。

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考入何所学校、选择何种专业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

然而,当前的形势与十六年前大为不同:随着十余年的大学生扩招,叠加当前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大学学历早已不如十六年前那般“吃香”。这届考生即便考上大学,毕业之后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将十分糟糕,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3000块钱招不到一个农民工,但可以招一个大学生。就是学历贬值的生动写照。

有些人说,本科不行,我还可以考研和考博嘛。不好意思,除非你能考入名校,否则单纯追求学历的“内卷”可能并不值得。

在当前就业市场,不同大学之间,两极分化严重,高低学历之间,形成就业率倒挂。我可不是信口胡诌,有数据为凭。

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率调研报告,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浮出水面:今年非985、211的硕博毕业生(普本硕博)的offer获得率仅为33.2%,比去年下降了17%。而相比之下,普本院校的本科生offer率竟高达43.9%,远超硕博生。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了当前就业市场的现实:好公司、好岗位更倾向于选择名校研究生,而非名校的硕博生则往往被忽视。

而那些对于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本科生,因为成本更低,且本科生往往能胜任工作。

因此,对于那些费尽心思考研的普本硕博生来说,他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面临更低的就业概率。

与此同时,报告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专科学历的offer获得率竟然高达56.6%,仅比双一流学生低两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在某些领域和岗位中,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往往比学历更为重要。

因此,对于那些智商并非特别突出的孩子来说,过分追求学历和分数可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相反,培养良好的性格、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可能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孩子高考若是考不上名校,上不了好专业,与其去普通院校高不成低不就,真的不如学一门贴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技术。

另外,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滑,高考生源必将随之减少,整个教育系统的从业者们也需要做好应对工作变动甚至失业的心理准备。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学历和就业的关系,避免盲目内卷和浪费资源。

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之中的一条。考上了大学不意味着成功,没考上大学也不意味着人生失败。

在这个唯变不变的世界,除非含着金钥匙出生,否则人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不断地适应环境,持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0 阅读:96

浪迹沙海的鱼

简介:发现职场趣事,分享有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