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个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潇湘名医 2024-06-27 10:40:34

(通讯员凌建军)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因皮肤直接接触疫水中的血吸虫尾蚴而受到感染引起的疾病。血吸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对人体内的脏器造成较大危害,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 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提示,个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三步,即带有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生长繁殖、人或牲畜接触疫水。只有在这三个步骤齐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血吸虫病的传播。

当人们在河边洗马桶或建立厕所时,若带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进入水中,就很可能导致疫水的形成。此外,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者是生病的牲畜随地大便也会让虫卵进入水中,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它可以为血吸虫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并促使其生长和发育。因此,只有当钉螺存在并繁殖时,才可能有血吸虫病的传播。

当水体中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钉螺时,这样的水被称为疫水。当人或牲畜接触到疫水时,就有可能感染血吸虫。此外,饮用未经煮沸的疫水也可能导致感染,因为血吸虫尾蚴可能会钻入口腔黏膜而引发感染。

个人预防血吸虫病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

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钟,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就可能造成感染发病。人体感染血吸虫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如水田作业、打湖草、抢收、放牧、防汛、抗洪抢险以及捕鱼捞虾等;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等。因此,个人预防血吸虫病,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对因生产生活、抗洪救灾等必须接触疫水的人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下水前涂抹防护剂,穿戴防护用具。对于这部分人群要做好登记造册,进行追踪观察和及时治疗。对已接触疫水但未采取防范措施的人群,要在规定时间内口服预防药物。

感染血吸虫后要及时治疗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感染血吸虫后会导致血吸虫在人体中寄生,引起血吸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皮疹、腹痛、腹泻、肝区疼痛等症状。接触疫水后如果出现发热、过敏、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在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治疗。血吸虫病的预后与感染程度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有关,急性期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痊愈,慢性早期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能够使症状消失,改善身体乏力的症状,使粪便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转阴。由于血吸虫病不具有自限性,感染血吸虫后一般不会自愈,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