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经典网络展第1352期——高蟾(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书写经典网络展 2024-05-30 22:34:37

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道尽了科举落榜者的辛酸与无奈。

高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身寒素,屡试不第。他的这首诗以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和秋江芙蓉为喻,表达了科举取士的不公和自己未能得志的遗憾。诗中“天上”“日边”象征着高不可攀的权位,“碧桃”“红杏”则代表着那些凭借关系轻易获得高位的人。

而诗人自比秋江芙蓉,虽美丽却未能得到春风的眷顾,未能绽放。这种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高蟾的文学才华,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高蟾的这首诗是对科举制度的一次深刻反思,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辛酸与坚韧。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展出时间:

2024年6月5日

展出内容:

高蟾(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诗词原文: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展出作品:

郝乙

姚淑芳

赵忠胜

刘国华

姚淑芳

刘国华

郝乙

诗词释文:

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诗词作者:

高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人。出身寒素,累举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进士第,昭宗乾宁中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友善。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孙光宪谓其“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北梦琐言》卷七)。辛文房则谓其诗“气势雄伟,态度谐远,如狂风猛雨之来,物物竦动,深造理窟”(《唐才子传》卷九)。

书法作品作者介绍: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14岁始学篆刻、书法,18岁师承河北书法名家牛逍先生,现为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姚淑芳(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赵忠胜(湖南岳阳、1970年),经商,业余爱好书法。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欢迎更多书法爱好者参加“书写经典网络展”……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