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皇帝等人一再向孙可望传达的善意发挥作用了吗?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3-07 09:16:10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57

自从永历朝廷进驻昆明以后,朱由榔、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孙可望传达善意,希望双方能够尽弃前嫌,重归于好,真的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他们之所以一直不愿意放弃,主要还是考虑到,孙可望手下有二十万兵马,之前这些人与自己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如果两家能够和好如初,合兵一处,这将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军队啊,有了这支军队,复兴明朝将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确实有希望实现的。一旦与孙可望兵戎相见,兄弟相残,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只要孙可望还没有大军压境,和好就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昆明方面这么多善意的表示得到孙可望的积极回应了吗?

很遗憾,并没有。

孙可望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有二十万兵马,贵州全省都在我的控制之下,就连云南都有不少心腹仍然效忠于我,我凭什么要同永历朝廷讲和?

第二,自从1652年把永历君臣安置在安龙以后,我就以秦国国主的身份接管了永历朝廷的所有军政大权,享受了好几年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的舒服日子。现在居然要我像李定国和刘文秀一样乖乖听命于永历皇帝,拜托,我已经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彻底上瘾了,怎么可能做得到?

第三,我可是梦想要当真龙天子的人,凭什么去给朱由榔当臣子?

如果说在之前,因为妻儿老小还在昆明,孙可望出兵云南还有些投鼠忌器的话,那么在李定国把孙可望的家属送回贵阳以后,他就没有丝毫的顾忌了。

就这么定了,出兵!消灭所有敢跟我作对的人!

不过,孙可望在正式出兵之前,除了整顿兵马、准备粮草器械这类常规性的工作,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面子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名分问题。

毕竟现在的孙可望,名义上还是永历皇帝的臣子,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去讨伐皇帝,不管理由多充分,口号多响亮,终归是很难被全天下人接受的。古人不是说了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正式出兵之前,名分问题总要想办法解决一下。

指望孙可望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以他的文化水平,明显是不现实的。不过不碍事,孙可望的狗腿子那么多,早就有人替他想好主意了。

这个人就是早就投靠了孙可望,并把无耻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极品败类方于宣。

为了解决孙可望出兵的名分问题,方于宣给他出谋划策:“现在皇上逃到了云南,有李定国和刘文秀的辅佐,人心正在慢慢地靠向他们。在下请国主早登帝位,封侯拜相,那么人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了。”

言外之意是,孙可望一旦登基称帝,就不再是永历皇帝的臣子,发兵云南就无所谓什么名分问题了,部下们也会更有底气地跟着他杀回云南。

鉴于方于宣一贯拍马屁拍的是惊天地泣鬼神,孙可望难得思想保守了一回,没有听从方于宣的称帝建议。

不是孙可望没有称帝的想法,而是在他看来,攻进昆明,把朱由榔、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一网打尽之后,称帝嘛,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不过,为了确保打赢这场战争,有必要考虑一下方于宣邀买人心的建议。

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二月,孙可望在贵阳大肆封王拜爵,封马进忠为嘉定王,冯双礼为兴安王,张虎为东昌侯,其余诸位部将也各有封赏。

这里面,冯双礼和张虎是孙可望的老部下,不用多说。马进忠是何许人也?孙可望怎么会如此看重他呢?

马进忠,字葵宇,陕西延安人,生年不详,崇祯初年在陕北起义,绰号“混十万”。崇祯十年(1637)在明将左良玉的追剿和诱降下投降,从此隶属于左良玉麾下。左良玉在九江病死后,其子左梦庚率部降清,马进忠不愿降清,投靠了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屡立战功。何腾蛟被清军俘杀以后,马进忠进退失据,恰好此时大西军与永历政权展开合作,从云南出师抗清,收复了整个贵州,马进忠便率部归附了孙可望。

从这份履历中我们不难看出,马进忠并不算是孙可望的铁杆亲信,他之所以选择投靠孙可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孙可望是坚持抗清的,跟着他就能为复兴大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跟马进忠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马惟兴和马宝俩兄弟。

马惟兴和马宝是陕西隆德(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家中兄嫂抚养成人,二人都是好勇斗狠之辈。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破隆德,兄弟二人便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牺牲以后,大顺军余部在李过、高一功等人的带领下南下投靠南明,马惟兴和马宝也在此列。后来,永历皇帝封马惟兴为兴山伯,马宝为安定伯。广东大部分沦陷以后,马惟兴和马宝在广东的山区继续坚持抗清。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之后,兄弟俩率部响应,后来也投靠了孙可望。

马进忠和马惟兴、马宝俩兄弟之前的人生轨迹并不完全相同,但这并不妨碍三人在归顺孙可望之后越走越近,逐渐发展成为无话不谈好朋友,合称“南明三马”。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 三人似乎都是回族,有共同的风俗习惯。

第二,马进忠是陕西延安人,马惟兴和马宝是陕西隆德人,三人算得上是两眼泪汪汪的老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是南明旧将,马进忠不愿意跟着左梦庚降清,马惟兴和马宝在广东大部分沦陷的情况下,宁肯在艰苦的山区打游击也不愿意降清,说明他们三人是心向南明的。之前选择跟着孙可望混,是出于对孙可望坚持抗清的信任,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跟着孙可望打内战。

眼睁睁看着孙可望为了打内战有条不紊地做着准备工作,三马心里虽然强烈反对,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予以阻止,只能整日借酒消愁,喝多了就一起“亲切”问候孙可望十八辈祖宗。

当时,贵阳有一个心向永历的高人看出了三马内心的迷茫,暗中给他们支招,希望他们能给孙可望做做思想工作,使孙可望恢复对白文选的信任。

三马虽然有点云里雾里,却也大致猜了出来:白文选和自己是一路人。

这就没啥好犹豫的了,三马立即反复劝说孙可望,希望孙可望不要太计较白文选的一时糊涂,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这时的白文选也表现得非常老实,郑重其事地向孙可望汇报了云南方面的实情。孙可望一听白文选所言跟张虎、王自奇对自己说的一模一样,终于认定白文选已经改过自新了,重新恢复了对白文选的信任。

在正式开战之前,孙可望派人调驻扎在四川的总兵祁三升率部前往贵州遵义镇守。祁三升是李定国的旧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祁三升把控在自己手里,不仅能够壮大自身实力,还可以避免这支部队为李定国所用。

恰在此时,李定国也派人前往四川,命令祁三升率部支援云南。

祁三升跟自己的部将商量对策,他说:“秦王与安西老爷都是我们的旧主,现在安西老爷尊奉永历皇帝,名正言顺,我打算听从安西老爷的调遣,你们认为如何?”部下全都表示同意,祁三升便拒绝听从孙可望的命令,率领部下前往云南。

孙可望感觉自己很没有面子,恼羞成怒,派出优势兵力对祁三升部进行追击,祁三升为了摆脱追击,不得不选择放弃了所有的辎重,轻装前行,且战且走,终于在十月份到达了昆明。

国家正处在风雨飘零之际,还能有如此忠臣,永历皇帝非常高兴,封祁三升为咸宁伯。

虽然在开战之前稍微遇到了一点挫折,不过孙可望仍然信心十足。他手上有二十万兵马,李定国和刘文秀最多只有三四万,在兵力上他具备绝对的优势。自己在昆明的妻儿老小已经回到了贵阳,后顾之忧也已经完全解除。自己如果亲率大军出兵云南,昆明的王尚礼和楚雄的王自奇都是自己的铁杆亲信,到时候肯定会起兵响应,迫使李定国和刘文秀顾此失彼……无论怎么看,他孙可望似乎都没有失败的理由。

为了体现自己必胜的信心,孙可望命令属下专门制作了三百副枷锁,还扬言说,这些枷锁是特意为朱由榔、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准备的,破滇之日,就是把这些人押送到贵阳之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2 阅读:40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简介:历史学爱好者,对西夏史和南明史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