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二本“天坑专业”之后,我感觉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了尊严!

赵主任故事汇 2024-03-06 16:00:05

孩子大一放寒假,和高中同学聚会。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凡是考上二本的,听学校名字,都不知道在哪个地方的,这种孩子基本都很自卑。

孩子管我要钱,说出去和高中同学AA制,出去唱歌。

我给孩子发了个红包。

回来之后,孩子说,他给刘同学垫付了。

刘同学妈妈不给他钱。

我说为什么。

孩子说,刘同学和他说,他现在已经没了尊严。现在在家丝毫没有话语权,花每一分钱都很自卑。

感觉就是家里的臭虫。

刘同学我认识,当年和孩子一个高中,一个班级。

那时候,刘同学的爸妈两人一起来接送孩子。

无论冬夏,我们接孩子一般都是一个家长,唯独刘同学两个家长来接。

刘同学的妈妈是外县的老师,辞职了,专门在哈尔滨租房子陪孩子。

刘同学爸爸据说在哈尔滨是一个企业的办公室主任。

感觉两口子对孩子超级关心那种。

夏天下雨,提前拿雨伞。

冬天给孩子拿暖手宝。

有时候,孩子周末往家拿卷子的时候,两口子会拎来一个大皮箱。

有时候天太热,两口子还会主动来学校,给孩子送冰镇饮料。

总之,各种细节照顾的无微不至。

在我们班级,属于我们家长的榜样。

两口子都带有一种书生气。

一看就是文化底蕴特别深厚那种。

当时,他孩子的成绩在我们班属于中上游。

我们属于省重点。

当时,大家都推测,他孩子考上一个末流985是没有问题的,最次也是顶级211。

有一次聚会,刘同学妈妈说,我家孩子必须是985或者是顶流211。

其他的孩子就不念了,大不了,再复读一年。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家长的说法很武断。

虽然孩子高考成绩很稳定,但是,每个孩子在高考的时候出现意外,也是有的。

不能把孩子架在火上烤。

当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刘同学的眼神,孩子那种眼神有种恍惚。

其实,我觉得两口子给孩子太大压力了。

但当时作为家长,我也没有办法劝。

毕竟,每个孩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考的好一些。

高考前几天,我们家长一起组团儿在考场周围租宾馆。

刘同学的妈妈和爸爸一起去的。

刘同学妈妈拿的现金,一大摞子。看上去能有五六千块钱的样子。

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

她说,我要给孩子租最好的。

我们住同一个宾馆。

大多数家长都选了三四百块钱的一个房间。

而刘同学妈妈定的是一个800块的房间,很高档。

就连吃饭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同一个饺子馆儿定的午餐。

她给孩子点了四个菜,都是肉菜。

导致孩子当天下午考试,油水太大,闹肚子。

高考发榜,他家孩子发挥失常,连一个211也没有考上。

充其量是个二本,专业应该也不太好,看分数应该是天坑专业。

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因为那天下午,孩子闹肚子,没有发挥好。

孩子当时出来的时候说,题答了一半儿就答不下去了。满头冒汗。

发榜后,这个结果让刘同学妈妈无法接受,当时她就直接退出了群。

高考庆功宴,家长聚会,她也没参加。

高考过后,她就彻底在群里消失了,和我们家长也没有什么联系。

联想到这些,听的孩子的这种说法,我能猜测到,刘同学在家里是遭受了怎样的压力。

通常有一种家长,就是把孩子的高考成绩看的比命还重要。

孩子考的好,捧在手心儿里。

孩子考的不好,踩在脚底下。

孩子要出去和同学看电影,那天很冷,下雪。

我和媳妇开车送孩子。

到了万达广场。

刘同学很羞涩的跟我打招呼。

丝毫看不出一个活泼男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感觉很萎靡。

我说,你在那个学校还好吧。

刘同学说。我还行。就是我爸妈……

孩子说话说了一半,又咽了下去。

还没有到电影开演的时间。

我和媳妇儿请他几个同学吃饭。

期间,刘同学不断接到妈妈的电话。

我隔着那么远,就能听,他妈妈在电话里大吼。

大概的意思是,上这个破学校,还好意思跟同学聚。

刘同学一边努力的听着刺耳的电话声。

一边努力的不让我们听到。

挂了电话,他满脸通红,吃完全程低着脑袋,不说一句话。

儿子悄悄的跟我说,这次电影票,他又要给刘同学垫付了。

我说没问题,他是你的好同学。请他也无所谓。

电影结束后,我开车挨个送他们几个同学回家。

刘同学是最后一个下车的。

下车前,他跟我儿子说,钱有机会我会转给你的,只不过,现在不太方便。

下车后,看着刘同学的背影,我心里真的很酸楚。

同样是读大学,就因为孩子考的是二本。

就因孩子专业不好,父母一分钱零花钱都不给。

导致孩子聚会的时候,很尴尬。还要同学给垫付。

想起来,高考前后,真的是天壤之别。

记得那时候,刘同学和我儿子周末一起吃汉堡。

刘妈妈直接点了一个全家桶套餐给孩子,还给我儿子点了一份。

但是高考之后,上了大学,刘同学跟我孩子说,他已经好久没有吃肯德基了。

感觉上了破大学之后,没有了尊严。

连吃肯德基的权利都没有了。

我觉得这种事情挺可悲的。

我们家长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在孩子身上。

我觉得这种做法,会将孩子的自信心彻底的抹杀。

孩子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你们怎么看?

0 阅读:61

赵主任故事汇

简介:讲述社会各种小故事和各种奇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