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张恨水参加团拜会,周恩来敏锐察觉他的衣着:是否生活有困难

五彩的记忆 2024-02-19 14:10:55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不忘历史,永记先辈!

张恨水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家,他一生写了110多部小说,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的作品风靡全国,有些文化人就评价说:不说全世界吧,全中国的老太太都爱看他的《啼笑因缘》。

实际上,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还有很多的交集。也和他们有着深厚的交往。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最早就是发表在张恨水主持的《新民报·晚刊》上。建国之后,张恨水受到了国家领袖的关怀,担任文化部顾问。

周恩来后来见到他,看着张恨水染色的中山装问道:“真的没困难?”

张恨水的成名经历

张恨水因《啼笑因缘》而家喻户晓。据说,就连鲁迅先生的母亲都喜欢他的书,鲁迅多次高价购买他的书,孝敬母亲。母亲甚至还问道:“你为什么不写张恨水这样的小说给我看呢?”

张恨水,是一位由新闻记者转行而成了写章回体小说的大家。他的代表作有《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等等。最著名的《啼笑因缘》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直指北洋军阀的为非作歹以及下层百姓的生活艰辛。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们为非作歹,就连新闻记者都可以随意去坐牢枪毙。所以,张恨水写了反映当时社会的小说。

其实,最初《啼笑因缘》在刚发表的几天,有人看了觉得眼生,也有人觉得过于繁琐。刊载两次之后,读者感觉到了其中的兴趣。

不过,后来还是有人批评《啼笑因缘》的人物说,这些描写都不真实。此外,也有人还认为章回小说老套,还觉得写章回小说有些变味。

因此,张恨水的文艺革新,受到了多方的批评,褒贬不一。同时,也在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注意。

张恨水根本没有料到这本书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当然他还是一贯地保持沉默。后来《啼笑因缘》改编成电影,两家电影公司为了争夺拍摄权打了一年的官司,却也意外给这本书做了宣传和广告。

此后《啼笑因缘》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销量超过了张恨水的其他作品。

这本书发表之后,很多人都要求写续集,张恨水却没有续集。晚年的他直言:“……至今回想起来,就全书看还是不续的好。抗日的事情可以另外写一部书嘛!”

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恨水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他认为现在应该尽其所能,报答国家民族。于是他开始写一些抵抗外敌的小说,奋力书写鼓舞民族气节的文章。

当北平时局紧急之时,张恨水又转到南京,自编办起了报纸《南华经》。

不久之后,七七事变发生,张恨水把家眷送回了安徽潜山老家,携带了一个小行李箱去四川,路过汉口时,全国抗敌文协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紧接着他来到了重庆。

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加入了《新民报》,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在这里发表过不少文章,在抗战的前期写了一些关于游击队的小说,后来写关于民族气节的事情。

后来,还把那些间接有助于抗战的问题和那些直接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都写出来。在此期间,他还引起了特务的注意,认为张恨水赤化了,因此还会检查他的来往书信。

到了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召见了张恨水,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张恨水辞去文化顾问

张恨水和中共很早就开始接触了。1939年,新四军湖南平江通讯处的几位留守人员被害,张恨水立即洗了一副挽联,送到了董必武的手中。

几天之后,他的挽联被刊登在新华日报上。此后,张恨水经常到新华日报搜集抗战素材。

《新华日报》则对他实行特殊待遇,报社资料允许他任意查看。中共的抗战精神使得张恨水很受教育,激发了他的抗日思想,也写了不少讴歌抗战的作品。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到了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之后,也会见了张恨水。

此后,周恩来还派车把张恨水接到了周公馆。一见面,周恩来就笑着告诉他:“毛主席要见你呢!”

看到张恨水有些不信,周恩来再次说道:“张先生,毛主席要单独见你,我都不能陪呀!”

张恨水根本没想到毛主席要单独回见他,既兴奋又紧张,周恩来也告诉他,这些天来,毛主席来到重庆还没有单独会见过哪一位呢!要他一定和毛主席好好谈一谈。

随后,周恩来带着张恨水去毛主席的住处,正在写东西的毛主席,赶忙站起来和他握手,并请他坐下。周恩来出去之后,毛主席请张恨水吸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笑着说道:“你的名气并不比我小呢,我不仅看过你的书,也常常在报纸看你的连载小说。”

还说出了张恨水写的好几本书,张恨水非常惊讶。

两人在谈话中一见如故,聊了许多,还说起了自己对《啼笑因缘》的观后感。

之后,还说起了诗词,毛泽东说道:“我在报纸上看过你写的诗词,很有功底。你那副对联,很有韵味嘛!”

张恨水也谦逊地表示,不值一提。后来,毛主席也主动提起了他对爱情的看法,因为他也写过关于爱情的诗句。

张恨水没想到,毛泽东是这样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感到毛泽东离他很近。他写了那么多言情小说,但他却从未和伟人谈爱情和人性爱的问题。这让他非常激动。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周恩来进来提醒毛泽东还要外出办事。毛泽东似乎意犹未尽表示,以后还有机会,用不了四五年,我们还会见面的。

告别时,毛泽东将一块灰色呢料、一袋小米和一包红枣送给了张恨水,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道:

“我没有什么好东西。这块我们自制的粗毛呢和延安的小米、红枣,就送给你吧!”

回到老家之后,张恨水高兴地和家人讲起了见到毛泽东的情景。不久之后,周恩来托人给了张恨水一封函件,原来这是毛主席的一首近作,是交给周公转送你的。

而这首诗就是毛泽东著名的《沁园春·雪》。这部佳作的磅礴气势,令张恨水震惊不已,最终他决定公开发表,让世人知道毛泽东诗作的非同凡响。就在发表的第二天,轰动山城,传遍全国。

而毛主席所赠送的礼物,张恨水用呢料做了一套中山装,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穿着这身中山装出席,后来衣服的颜色褪了,他就会把衣服染成藏青色接着穿。

1945年以后,张恨水到北平《新民报》工作。1949年春,解放军进入北平,而张恨水却因为患脑溢血半身不遂,治疗花了不少医药费。

1949年6月,北京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周恩来指示要邀请张恨水参加,后来当他了解到张恨水的情况之后,立即安排前去看望,妥善安排了他的生活。

1955年春节,全国政协举行团拜会,张恨水穿着中山装前往。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周恩来看到张恨水,立即上前握手,询问他的工作和病情。

可周恩来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他的衣着并问道:“张先生近来是否生活有困难?”

张恨水不知周总理为何会提出这个问题,说道没有。后来他才恍然大悟,笑着问道:

“总理,您还记得1945年毛主席送我去延安的呢吗?那年我让夫人做了一套中山装,以后每逢重要场合,我都穿在身上。

后来,衣服的颜色褪色,就染成了藏青色,已经染了几次了,难怪总理认不出它来了。至于生活上,由政府的照顾,有再版书稿费,总理不必挂心,一点问题也没有。”

周恩来一听,大笑着说道:“不错不错。你把颜色改一改,我还真没认出来。好!好!从这一点看出,张先生你没有忘旧哇!”

在团拜会上,张恨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这一次他不紧张了,毛主席还问他现在怎么没有新作。张恨水回答说:“一来生病多年,二来对工农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难以胜任。”

1959年,张恨水病情加重,周恩来亲自签发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对他的生活作出了具体的安排。1967年2月15日,张恨水突发脑溢血身亡,享年73岁。他和毛主席、周恩来的交往被后人传为佳话。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6 阅读:2604
评论列表

五彩的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