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东吴大战略家鲁肃

读书漫记 2024-02-02 16:08:27

鲁肃在影视剧中常被演绎成忠厚老实、甚至有点窝囊的老好人,被诸葛亮和周瑜玩弄于股掌之间。其实不然,鲁肃是三国时少有的高瞻远瞩、意志坚定的大战略家。

鲁肃出生于大富之家,生性豪爽大方,爱交朋友。周瑜与他本不相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门借点军粮。没想到鲁肃久闻周郎大名,当即慷慨解囊赠送了一半家当。这让一向潇洒大气的周瑜都惊奇不已,欣然与之订交。

二人结识之后,周瑜对鲁肃有了更多的了解,深服其能。正值新老板孙权坐领江东、百事待兴之时,周瑜便把鲁肃郑重推荐给了孙权。孙权对鲁肃的风度和见识非常欣赏,经常和他纵论天下大事。

面对汉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鲁肃凭着对天下大势的敏锐观察和分析,向孙权指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提出了“鼎足江东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这让年轻的老板激动不已,对其更加信任和重用。

其实,当时孙权刚刚继承父兄基业,位子都还没坐稳;而鲁肃更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两人纯粹是吹吹牛,做做东吴梦。但年轻的君臣二人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和雄心壮志,早早定下了战略大计,也建立了志同道合的君臣之谊。

曹操旄麾南指,荆州望风而降,江东也是人心浮动。以元老张昭为首的东吴群臣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力主对抗。他对孙权说:“假如投降,曹操安抚地方,肃等众人还可能家乡为官;主公呢,曹操是让您继续称孤东吴,还是封于偏远之地,亦或羁縻于左右呢?”鲁肃的话一针见血,孙权恍然大悟,叹道:“卿言正合我心,此乃天以卿赐我也!”

鲁肃担心自己势单力薄,周围歪嘴和尚太多,孙权再次动摇,便建议孙权召回领兵在外的周瑜,听听周瑜的意见。鲁肃和周瑜相交日久,深知其人,料定周瑜主战。果不其然,周瑜坚定地站在了好友一边。周瑜是东吴的托孤大臣和军事统帅,东吴实际创始人孙策临终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瑜的地位和分量。孙权遂下定决心与曹操势不两立,以周瑜为总指挥,鲁肃为参谋长,进军迎敌。

内部战略已定,鲁肃又开展了外部联合。当时,荆州新降,寄居荆州的刘备为曹操所迫,无处容身,正欲远遁。鲁肃久闻刘备之能,又与曹操为敌,便游说刘备与江东联合抗曹。刘备欣然同意,派诸葛亮同鲁肃去江东洽谈具体细节,最终双方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曹操。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阿瞒仓皇北撤,奠定了三国的雏形。

当鲁肃还朝时,孙权亲率百官相迎,笑对鲁肃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尊重到位了吧?”鲁肃却答:“没有!”众人愕然。鲁肃接着说:“愿主公威加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再来迎接我,那时我就满意了。”孙权抚掌欢笑,二人心心相印。

赤壁之战后,鲁肃深知曹操实力尚在,南征之心不死,而东吴则是孤掌难鸣。便力劝孙权将新收之地荆州借给刘备屯军,以为羽翼,建立长期联盟,共抗北方强敌曹操。众皆以为不可,连孙权都有些舍不得,只是出于对鲁肃的信任和尊重,勉强同意了。当这个消息传到北方时,曹操正在作书,惊得手中笔都落到地上。鲁肃苦心维持孙刘联盟,终其一生,两家总体友好,曹操始终没能平吴。

可惜的是,鲁肃去世后,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引起两家火并,导致联盟破裂。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创业元老几乎损失殆尽;而东吴也是元气大伤,孙权更是以屈辱称臣于曹丕来避免两线作战。如果不是诸葛亮识大体,而孙权也醒悟过来,双方恢复联盟,两家可能继续仇杀不止,最终被曹魏一一击破。

直到多年以后,孙权登基为帝时,依然念念不忘鲁肃的首倡之功,“子敬,我们的理想实现了!”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