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仅有的5株5000岁古树,全都长一个省,有一棵还震惊联合国

麒阁天下事 2024-06-08 14:31:55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给世界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和物质财富。

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叹的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5株与中华文化同龄的古树”,并且还都在同一个省,这些古树各个都是国宝级别,甚至有一颗还惊动了联合国专家!

那么,这些古树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又是谁种下的呢?

黄帝陵两棵五千年古树

在2022年,全国普查古树名木共计508.19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树仅有5株,而且都分布在陕西省。

它们的具体位置是: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柏、商洛市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

其中延安皇帝陵有两棵5000年寿命的古树,当人们来到黄帝陵祭拜时会看到乔山山麓的轩辕苗内的两棵郁郁葱葱的古树。

这两棵古树树干上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像是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

每当微风轻轻拂过,嫩绿的树叶轻轻摆动,彰显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当走进黄帝陵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帝手植柏。

据传此柏是黄帝亲手种植,古树高20余米,胸径11米,树冠面积达到190余平方米,1998年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此树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后,被称为“世界柏树之冠”。

据测量,这颗柏树最粗的部分在地下,周长达到了11.6米,这棵“黄帝手植柏”的四周,种满了大量的柏树,如今桥山上千年以上的柏树超过3万棵,也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柏群。

在黄帝手植柏的旁边还有一颗历经5000年的古树,它的名字叫“保生柏”,这颗古树树高15.5米,地围9.1米,平均冠幅12.1米。

这棵树原本生长在保生宫旧址,明朝时期这座宫殿遭遇火灾,主体建筑物都被付之一炬,只有这棵古树保留了下来,除了这两棵古树外,另外三棵古树也分别在陕西省。

仓颉手植柏

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墓的东北侧,有一棵五千年的古树,树高16米、腰围7.8米、根围9.9米,人们称呼它为“仓颉手植柏”。

仓颉是上古轩辕皇帝时期的人,生于白水县阳武村,由于仓颉是历代史官的鼻祖,因此他休眠的村子便叫“史官村”,当地群众也称呼他为“仓圣爷”。

民间传说仓颉在头枕黄龙山,足蹬洛河水,两溪旁拥,二龙戏珠之地种下了这颗树,确定为千年之后的归宿地,这棵树后来也被人们称为“仓颉手植柏”。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仓颉去世前选好了墓地,并亲自种下这颗柏树作为标记,如今我们的书写的汉字,都是从仓颉造字上演变而来的,后世也感叹仓颉造字的伟大。

为了纪念仓颉对于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联合国还将4月20日设立为“中文日”,如今的仓颉苗中,还有很多棵古树,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有48棵,其中五千年以上的1株,四千年以上的3株,三千年以上的14株,属古树保护范围的70余株。它们姿态各异,形态万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已经5000多岁的仓颉手植柏的种子落在地面上,还能奇迹般的长出一株新苗来,这也说明了5000多岁的古柏依旧有繁殖能力。

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收集它的种子,有很多种子都非常饱满,这也说明了古柏的生长能力强、生条良好,并且具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

“搬过家”的五千年古树

距离延安市黄陵县城20公里的皇陵县阿党镇川庄村,里面有一棵5000年树龄的古柏树,当地人称呼它为“老君柏”。

老君柏树高18.5米,直径达到了3.5米,整颗古树树形高大俊美,柏叶凝翠飘绿,树身斑驳凹陷,由于常年的风吹日晒,能够看出表面沧桑的痕迹。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征朔方,并凯旋而归,他在桥山建造了“九转祈仙台”以此来祭奠黄帝陵,之后他听说古商道葫芦河畔有“老君神庙”,于是便来到当地。

老君神庙的门口有一颗植柏,汉武帝见后为其取名为“老君柏”,此后这座庙和柏树受到了当地百姓和政府的保护,之后老君庙坍塌后,老君柏依旧屹立不倒,当地百姓更加敬仰。

然而在2009年时,老君柏经历了“搬家”,给已经5000多岁的古树搬家,可想而知工程有多难。

2009年,为了解决延安石油化工项目用水以及下游灌溉、人畜饮水等问题,当地政府决定对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然而老君柏正好在规划的淹没区内。

如果老君柏不选择搬家,那么就会被水淹没,这件事情也牵动着无数群众的心,最终经过林业专家的论证,以及省人民政府的审批,决定将古树进行保护性的移植。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更何况是一棵树龄5000多年的古树,如果出现不测,那么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皇陵县迅速成立了老君柏的移植领导工作,并向全国招标施工单位。

在经过层层选拔后,最终决定让浙江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老君柏的移植工作,当时工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为移植前复壮、养护,第二阶段为移植,第三阶段为移植后养护、复壮。”

移植过程中,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650吨履带车和十轴液压板车,实际吊车的总量为450吨,这次给古树“搬家”也倾注了所有人的心血。

2011年3月26日的上午9点,顺利将古树移植到川庄村,黄陵县成全上午的百姓都见证了这一迁移过程,这次迁移的古柏、不管是从树龄上还是重量上以及难度上,都堪称世界之最。

大树震惊联合国

位于陕西洛南县城镇南村,沿着村中盘山路走到尽头,就会看到有一颗大树长在页山脚下,这棵古柏高23.1米,胸径8.2米,平均冠幅25.7米。

这颗古树也是一颗树龄5000年的古树,这颗大树的树干如同龙的形状,当地人认为古柏树有一定的“灵性”,一些小孩子经常来到古树周围进行祈祷许愿。

更具当地的县志,有人咋此居住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颗大树,而且当时树干就已经很粗了,古柏所在的村子名叫柏庵村,后来与邻近村子合并后统一称南村。

虽然村子名字换了,但当地人对于古树有着浓厚的感情,并一直保护它,村里的村干部每天都会对古树进行巡逻、拍照。

在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来到了陕西,他们听说了当地有一颗五千年的古树,都想要一睹古树的风貌,于是专家们来到了页山脚下。

当他们看到这颗古树后,立即被古树的气势给震惊到了,专家们拿着放大镜在古树的表面进行研究,在经过专家的研究后发现,这颗古树生长于原始社会,距今已经有5000年了。

文物保护协会已经向吉尼斯总部递交了大古柏的有关材料,并为大古柏申请了“世界第一古柏”的称号。

与中华文化同龄的古树如何保护?

近年来对于古树的保护水平也有所提高,用科学的方式对古树进行管理,结合“健康体检”、养护复壮、扩繁保护等过程中的科技力量,让古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3年5月,陕西省组织专家利用TRU对树木雷达技术进行无损检测手段,并对5株5000年古树进行全面的“体检”,研究人员发现皇帝手植柏2017年、2023年检测数据发现,新长的树叶更为稠密、地下根系活动更为丰富。

其余的四棵古树各项指标均为正常,为了保留和延续古树的基因,2012年国家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黄帝陵管理局、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单位都启动了实施黄帝手植柏扩繁工程。

只为更好的培育黄帝手植柏的后代,不仅如此黄帝手植柏的种子,还在2016年月15日乘坐长征二号FT2火箭来到太空,在太空遨游两个月后于2016年11月18日返回地球。

不仅如此在2020年仓颉手植柏种子也进入太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的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环境因素,从而诱发植物种子基因变异。

而经过太空遨游后的古树种子,说不定会变的更加的强壮和长寿,对于古树后代的延续,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相传的强大生命力。

这五株5000年的古树与众多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名木,均为历史的见证者,同时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树,作为历史的见证与稳定的生长者,成为研究气候变迁的珍稀资料。科学家通过解析古树年轮,可获取数千年的气候数据,洞察历史气候与环境变迁,保护它们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同时它们还拥有极具的科学价值。

参考信息

光明网2022-09-24《全网围观!全国仅有的5株5000岁古树火了》

中国日报网2024-04-09《黄帝手植柏:守望中华文明五千年》

新华网2024-04-19《探访中国|与中华文明史“同龄”的黄帝陵古柏群》

环球网2022-09-24《均在陕西!全国仅有的5株5000岁古树!》

人民网2023-07-10《老君柏“搬家”记》

陕西省林业局《穿越5000年风雨,“秦岭古柏王”依然苍翠》

0 阅读:0

麒阁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