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创业邦 2024-03-13 13:55:40

作者丨Juny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Midjourney

大气层以内,马斯克看上去焦头烂额。

特斯拉股价下滑,Twitter营收不佳,Grok前途未卜,还要忙着跟OpenAI打官司。

但在大气层之外,马斯克的SpaceX正在统治着近地轨道。

SpaceX的统治力有多么恐怖?

2023年,全球共发射运载火箭223次,SpaceX发射98次,占全球总量的45%,略小于其他家总和。

全球共发射卫星2945颗,SpaceX发射2514颗,占全球总量的87%,是其他家总和的6.7倍。

全球的入轨质量共1492吨,SpaceX的入轨质量共1286吨,占全球总量的86%,是其他家总和的6.1倍。

按照马斯克的规划,在只有猎鹰(包括重型猎鹰)可用的2024年,SpaceX将发射144次,入轨质量占全球总量的90%,是其他家总和的10倍。

一旦星舰成熟,SpaceX的入轨质量将占全球的99%,是其他家总和的100倍。

这是巅峰期的NASA都不敢想象的恐怖统治力。

放眼望去,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团灭各国

在SpaceX崛起之前,商业发射市场由不差钱的各国国家队统治,每一枚火箭的发射成本都至少要以“亿美元”为单位来计算。比如美国用于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单枚制造成本约为1.85亿美元,在2005年之前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大力神4号”火箭的单枚发射成本在2.5-3.5亿美元之间。

但显然,这样高昂的成本都是不可持续的。想要实现市场化发展,商业航天公司必须要最大化降低产品研发周期和制造成本。

SpaceX通过成本控制形成价格优势,从而获取到大量市场订单。火箭发射的成本主要分为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两大部分。在制造方面,马斯克抛弃了传统航天中固有的“高精尖”和定制化思维,而是以工业品、流水线制造方式来造火箭。这种模式跟特斯拉汽车的制造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采用标准化组件和模块化设计来最大化地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马斯克曾表示,“制造任何东西的最低成本就是原材料成本。如果你有一根魔杖可以重新排列原子的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高效地将原子转变为火箭的形状。” 据他自己估计,火箭的原材料成本仅占火箭全部制造成本的2%,因此提高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成本压缩的核心。一通操作下来,一枚全新的猎鹰9号火箭的成本大约能降到5000万美元左右,比市场同类型产品的造价低30-50%左右。

SpaceX内部的生产“流水线“,图片来自Reddit

光制造成本降低还不够,马斯克还解决了一次性发射成本的问题。他专门组建了技术攻坚小队,历经多年研发出了可重复回收利用的火箭。猎鹰9号火箭在2015年1月开始首次测试一级回收,到2017年3月就正式实现了一级火箭的复用。

按照SpaceX的2022年的报价,猎鹰9号火箭的一次性使用不回收的发射标准价格是6700万美元,而复用的火箭发射价格是5000万美元(可复用火箭的载荷略低)。而根据业内人士的计算,SpaceX复用的火箭成本仅在2000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猎鹰火箭一次性火箭发射的毛利润在1200万美元左右,而复用火箭的毛利润至少高达3000万美元。

对于类似NASA这样的采购商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火箭成功上天完成发射任务,市场并不关心火箭究竟怎么造的、是不是二次利用,所以,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同等级火箭动辄就是上亿美元的报价,SpaceX 67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极具价格优势。而随着近年来复用火箭技术走向成熟和稳定,发射订单更是源源不断地涌向SpaceX。

国外主流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汇总表,数据来自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没有人不喜欢便宜。在SpaceX的低价攻势下,各国国家队被打的溃不成军,一泻千里。

按国家来看,2023年美国共发射火箭116次,其中SpaceX就占到其中的98次。曾经的准国家队--ULA(联合发射联盟,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联合成立)只发射了三次。

中国以67次的发射排名第二,俄罗斯以19次发射排名第三。而除了美中俄之外,其余国家成功实现轨道级发射的数量都仅为个位数。

曾经在航天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日本,绝大部分的发射生意都被SpaceX抢走了,发射次数甚至不如印度,与朝鲜持平。

图片来自Spaceintel10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SpaceX呈现出的惊人发展速度。

如果与中国对比。2021年,SpaceX的全年发射数量仅为32次,比当年的中国少23次;2022年,发射数量上升到61次,跟中国的差距缩小到3次。而去年,SpaceX的发射数量不仅首次超过中国,并且还反超了36次。按照2024年SpaceX的144次发射计划,对中国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近三年来SpaceX发射次数和质量增长,创业邦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制图

比发射数量更恐怖的是SpaceX的实际入轨质量,目前已经遥遥领先于所有国家地区和企业。

2021年,SpaceX全年入轨质量仅为372.2吨,不足全球总入轨质量的50%;一年之后的2022年,其入轨质量已超全球的三分之二;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86%。

SpaceX的入轨质量变化,图片来SpaceX官方

在SpaceX面前,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队和其他商业航天公司,可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逆天的星链

估算显示,近三年来,SpaceX的收入实现了连续翻倍增长,从2021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了87亿美元,2023年甚至还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

图片来自payloadspace

除了替全世界发射卫星以外,星链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马斯克创办SpaceX的初心并不是造火箭拿订单赚钱,最终还是为了实现他将人类送上火星的终极目标。

从去年开始,SpaceX的星舰计划也开始正式启动发射测试,至今已经炸了两次大“烟花”。而在星舰高达50亿美元的研发制造成本面前,几千万一次的火箭发射订单在马斯克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无疑就显得杯水车薪。

因此,SpaceX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能够迅速赚钱的业务来撑起其对外星殖民的探索。于是,卫星互联网走入了马斯克的视线。

2015年,马斯克首次宣布推出一项太空高速互联网计划:星链(Starlink)。星链计划的提出有非常明确的商业落地场景,据国际电联在2015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全球有超过一半以上人口、约40亿人仍处于未接入互联网的状态,有七成以上的地区难以覆盖移动网络和光纤宽带,对于SpaceX来说这无疑是一片充满机遇的蓝海市场。

星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全球覆盖、大容量、低时延的天基通信系统,拟用4.2万颗卫星来取代地面上的传统通信设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价格低廉、高速且稳定的卫星宽带服务。

2018年2月,SpaceX在加州成功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运载火箭,将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星链计划拉开了帷幕。此后,SpaceX不断加快星链的发射速度,截至2024年3月,星链工程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了5504颗。

目前卫星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和运营服务四大部分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地面设备和运营服务成为了星链的核心收入来源。无论你是个人用户还是机构,要想使用星链服务,都是由“硬件设备+订阅服务”两部分费用构成,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应用场景,星链推出了不同的套餐计划。

目前这些计划包括:针对家用的普通版本Starlink Residential,硬件费用499美元,月订阅费99美元;高级版Starlink Business,硬件费用2500美元,月订阅费499美元,能够保证150-500Mbps之间的上行速度和20-40毫秒的延迟;针对房车露营场景的Starlink RV,硬件费用599美元,月订阅费135美元;针对游轮等海上应用场景的Starlink Maritime,硬件费用10000美元,月订阅费5000美元;以及国防服务Starshield。

最近两年,在个人用户迅速增长的同时,星链的商业用户开始起量。

在空中,目前已有夏威夷航空、卡塔尔航空、新西兰航空、波罗的海航空宣布将引入星链服务,乘客可在空中流畅观看视频(约等于4G的网速)。

在海上,皇家加勒比、挪威人邮轮、MSC地中海、嘉年华、歌诗达、银海等邮轮公司相继开始与星链合作,在茫茫大洋中为乘客提供上网服务。

在地面,往返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和西棕榈滩之间的Brightline等铁路公司已开始部署星链,宝马等主机厂也在计划部署星链。

不久之前,马斯克宣布星链已支持与手机直接连接,迈出了卫星互联网的第一步。

按照规划,星链将在2024年首先提供卫星短信服务,并在2025年将卫星通信服务扩大至语音通话和网络数据。目前已签约的运营商包括T-Mobile、新加坡电信、Rogers、One New Zealand、KDDI等,覆盖多个国家。

与同样支持卫星通信的华为相比,星链的特点在于无需改造手机,支持绝大多数在售手机,而华为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目前只有Mate60 Pro、Nova12等少数机型。以华为Mate 60 Pro为例,从此前多家机构的拆机视频可以看出,该机内置了两颗专用的卫星通信基带芯片。

2023年,星链的发展速度尤其引人瞩目。截至2023年底,星链的活跃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30 万,而去年这个数字才仅仅为100万。根据Payload网站的估算,2022年星链的收入仅为19亿美元,而去年翻了2倍多达到了42亿美元,已经贡献了SpaceX约一半的全年收入。

星链还在2023年首次实现了正向现金流,并达成了季度盈利,成为该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SpaceX 2023年的收入构成明细(估算),数据来自payloadspace

根据预测,2024年SpaceX的全年收入将来到133亿美元左右。其中火箭发射收入将实现同比超过55%的增长,收入达到54.7亿美元,而星链的增长速度将超过63%,收入有望突破69亿美元。

增长飞轮

星链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SpaceX赚到了超过一半的收入。

回顾2023年全年,SpaceX全年的98次发射中,与星链相关的发射次数达60余次,占比近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SpaceX有近三分之二的发射任务是别人抢不走的。

目前星链的在轨卫星数量有5500余颗,按照星链总计4.2万颗卫星的规划,且每年有10%到15%的卫星更新换代需求,之后来自星链的发射任务会越来越多。

如此多数量的发射任务,不仅让SpaceX摊薄了火箭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成本,也让SpaceX各个型号的火箭能不断试错,改进,迭代,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在这套自循环的增长飞轮的驱动下,SpaceX的估值在科技寒冬中再次攀升。根据Bloomberg 去年12月的一篇报道,SpaceX的最新估值为1800亿美元,在全球独角兽中仅次于字节跳动。

还能追上吗

在当前的商业航天领域里,不是没有人想挑战SpaceX。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创立的Blue Origin(蓝色起源)、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共同支持的ULA(联合发射联盟)、欧洲航天局的合资公司Arianespace、俄罗斯航天局等机构都在跟SpaceX同台竞争。

然而目前,凭借着成本和技术优势,SpaceX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提供各种太空服务的首选公司。SpaceX正在打造一个由火箭制造与发射、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深空探测等各新太空场景构成的闭环生态。当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飞轮开始启动之后,与其他机构的差距也在越拉越远。

想要追上SpaceX,挑战非常之大。

首先是技术。SpaceX在2018年即可做到可回收火箭的稳定发射,距离最近的竞争对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4年完成首飞,稳定发射最早要等到2025年。

据业内人士介绍,用于星舰的第二代猛禽发动机,仅1.3米喷口直径就能能提供200吨级的推力。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喷口直径1.5米,推力却仅为80吨级。喷口小,单机推力大,意味着能够并联更多发动机,更便宜的获得更大的整体推力。

这样的技术差距还有很多很多,哪个都不好追。

技术终会扩散,纯粹的技术很难成为长时间的护城河,比追上技术更难的是如何复制一个星链,如何以星链的大批量发射为驱动力,为火箭发射摊薄研发成本,提供迭代机会。

星链的成功以真实的需求为基础,这样的需求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于西方国家。

星链解决的核心痛点是低密度,偏远地区的基本通信需求。西方国家的运营商没有“社会责任”,哪里赚钱才去哪里建基站,这才有了星链的市场空间。同时,这样的地区要有基本的支付能力,不能太穷。

同时满足居住低密度有基本通信需求,没有国企不计成本的解决需求,且有支付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集中在西欧和北美。

房车,私人游艇(不是顶级富豪的那种,就是普通人能负担的小型游艇)的需求场景同样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

接入航空公司和邮轮公司后,星链的目标客户包括整个西方世界的每年几十亿人次的航空旅客、数千万人次的大型邮轮旅客、数亿人次的户外旅行和私人航行游客,以及亿级居住在偏远地区,但有支付能力的常驻居民。

星链以外,SpaceX的服务对象是整个西方世界的卫星互联网公司和航天生态。

星链的竞争对手,来自英国的OneWeb,超过半数的卫星由SpaceX发射,苹果手机的卫星通信供应商Globalstar,其全部卫星都由SpaceX发射。

上个月降落在月球的,由Intuitive Machines研发的Nova-C月球登陆舱,同样由SpaceX发射。Starlab Space已预定后续星舰发射,用于发射其研发的大型单体商业空间站。

在一次直播中有人问马斯克,苏联的N1火箭没能成功,为什么你坚信同样采用多发动机构型(技术上很难,之前的发射都失败了)的星舰能成功?

马斯克的回答是:如果苏联人能一直迭代,N1能有钱实验10次也能成功。但N1太贵了,苏联人觉得继续试下去成本太高,就放弃了。

在一个有技术壁垒的行业,依托本土大市场,靠低价和灵活的经营策略拿到足够多的订单,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迭代,技术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之后拿到更多的订单,商业和技术的双向飞轮启动,最终在本土实现逆袭。

哪怕竞争对手退回到本国,靠关税壁垒和政治干预保住本国市场,也被锁死了上限,再也无力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这本来是专属于中国企业的标准剧本,但在商业航天今天的格局下,似乎并不成立。

24 阅读:10910
评论列表
  • 2024-03-14 22:41

    这个男人活成了所有男人梦想中的模样![呲牙笑]

  • 2024-03-15 03:45

    公司身价竟然没有字节跳动高,感觉不科学

  • 2024-03-15 00:57

    地球上最伟大的火箭家,居然没坐过火箭! 等我有钱了,一定请马斯克坐火箭

  • 2024-03-15 07:27

    主要是近地轨道的星链用来抢地盘,都要占九成以上质量,也就用个四五年,现在已经有几百颗报废了,要5000万用户才可能盈利,现在好像一两百万用户,军方是大头

    无聊透顶 回复:
    好像,可能,别人比你傻?
    爱我中国 回复: 无聊透顶
    我陈述事实,可能是公司说的(人家预计不能用可能吗?),好像是我多天前看到的记了个大概(时效性我只能这样表述),我观点中性,你自己理解有问题
  • 2024-03-15 09:51

    咱们的企业家在干啥呢?还盯着老百姓口袋里的三瓜两枣[呲牙笑]

    古-月 回复:
    上一个有梦想,准备改变现状的,已经去日本躲了几年了……[呲牙笑]
  • kirito 12
    2024-03-15 07:33

    等太空探索开始普及,字节怕是比不上spacex 的百分之一吧

    尚空空 回复:
    想多啦,最容易赚钱的还是贴近人民需求的行业
    无名博士 回复:
    用字节太空表演直播… 肯定赚钱
  • 2024-03-13 16:56

    苏联的N1把科研团队灭了一半[笑着哭]。

  • 2024-03-15 00:25

    上去容易下来难,好事多磨能成仙。上去是入轨,下来是见鬼。鬼见多了不怕,钱欠多了不愁。老马,加油!

  • 2024-03-14 18:10

    哦,太空垃圾

  • 2024-03-15 10:56

    失联了,快找找,说不定真去火星了[呲牙笑]

  • 2024-03-15 07:04

    美国一直都在打压盟友,必须保持超过盟友先进科技一代,敌人两代。地球上也只有中国了,欧洲已经被团灭。

    用户10xxx52 回复:
    你除了对着空气狂犬乱吠之外,p都没有,基本的思考都不会。
    财神到 回复: 用户10xxx52
    我屁都没有,看来你有个屁了[呲牙笑]你开口你把,摇唇鼓舌一通犯得着吗。气的的自己心烦意乱[呲牙笑]
  • 2024-03-16 20:56

    对外太空的探索还处在初期,现在就强调spacex模式优于我国未免太早,横向对比我国仍有技术优势,未来我国宇宙事业不可限量。未来走着瞧。

  • 2024-03-15 03:32

    早晚牛皮吹破了![笑着哭]

    qin秦彦旭 回复:
    星链,说白了就是占用地球轨道资源,你还以为是为地球好吗!
    用户91xxx00 回复: qin秦彦旭
    不懂装懂
  • 2024-03-15 11:54

    战争时期之利器

  • mars 6
    2024-03-14 16:19

    星舰这周末要成功了,以后就可以去太空旅游了。地球已经盛不下我们了[得瑟]

    用户17xxx02 回复:
    和我们没有关系!
    雁江鱼 回复: 用户17xxx02
    是和我们没关系,可能和马斯克都没关系,因为他有生之年应该去不了火星了。但是对以后全人类...。就像工业革命跟清朝也没关系
  • 2024-03-15 08:26

    信不信以后星链应该是最赚钱的公司

  • 2024-03-14 06:51

    快卖掉文昌的度假房

  • 2024-03-15 14:00

    天下所有老板都是一样的[呲牙笑]

  • 2024-03-13 19:38

    没事中国有华为比亚迪

  • 2024-03-15 07:33

    他得感谢美国宽松的企业生存环境

  • 2024-03-15 21:30

    航空专家,火箭复用技术很简单,我们没必要做而已,这个我好像听过原话。 移动联通,外边的世界太危险了,信息不经过过滤直接让你看,太危险[呲牙笑]。 杨元庆 ,你知道我一小时出多少台设备吗?你还太嫩[得瑟]。 国内企业家,广告营销才是商业,卖菜也有底层原理。 本来几个有钱做游戏的卖货的头部,这几年创始人走的走,套现的套现,隐退的隐退,抑郁的唱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呲牙笑]

  • 2024-03-13 14:38

    这牛批那一天吹破?

    嘎嘎 回复:
    这文章里面的数据自己看看吧,全球86%的卫星,还有全球87%的太空货物,还有各种卫星定位导航通讯,这个文章把马斯克公司介绍的很清楚,大哥,事实摆在那,你要说你瞎那我没话说了
    hylong 回复:
    3月14星舰第三次试飞成功入轨了。
  • 2024-03-15 07:56

    又想炒概念[得瑟]美国NASA自己发射火箭都在失败[吃瓜]。送不上空间站。 现在弄个商人抢占轨道。多次窥探中国空间站[抠鼻]

    戏迷@深水 回复:
    可怜的人啊3天前人家已经又回地球了
  • 2024-03-15 08:10

    马开源,地球第一人[点赞]

  • 2024-03-15 05:44

    省下的钱能不能把美国的流浪汉救一下

  • 2024-03-15 18:54

    清场式遥遥领先!

  • 2024-03-16 16:51

    呵呵,中国移动还玩个毛啊?

  • 2024-03-17 17:16

    当键盘侠,享受在互联网上指点江山的快感当然的最廉价也无能的!

  • 2024-03-15 09:48

    军工复合体不暗杀吗?

  • 2024-03-15 01:26

    不懂就问,登月需要多大推力的火箭?现在有哪几款可以做到?

    财神到 回复:
    登月马斯克不是分分钟搞定吗!?
    爱我中国 回复:
    没有,只有当年的土星五,就算星舰也得多次发射,太空二次转移
  • 2024-03-15 17:12

    少学讲话,多干实事才是实干兴邦!

    烙馍馍 回复:
    成语[得瑟]南辕北辙了解一下
  • lee
    2024-03-16 13:39

    底层逻辑的碾压,各国航天大约体会到了其中的心酸。然而,有人是不会改变的。

创业邦

简介:关注创新经济及其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