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的宝宝,长大后会有哪些区别?

打怪升级的小满麻麻 2024-01-19 17:03:08

前几天去闺蜜家玩,她家11个月大的女儿正在地上爬,肥嘟嘟的身体在地上一扭一扭的,一直在努力向前,只为能拿到前面的小鸭子。朋友的婆婆看后,立刻飞奔过去抱起孩子,说地上又脏又凉,为什么直接要把宝宝扔地上爬来爬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可能和那些认为孩子是否爬行无关紧要的看法持有相同立场,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许多成年人的问题,深入探究,都可以追溯到他们小时候未能充分爬行或爬行得很少。那么,那些未经过爬行就直接行走的宝宝和先爬后走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差异呢?

其实,宝宝学会爬行和走路的阶段是成长中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不同的宝宝在学会爬行和走路的顺序上存在差异,有的宝宝不爬就走,而有的宝宝则先爬后走。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成长方式对宝宝长大后会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那些先爬后走的宝宝,相较于未经过充分爬行就走路的宝宝,长大后晕车与恐高的概率更低。儿保医生解释说,成年后晕车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经过充分的爬行,导致控制人体平衡的器官——耳蜗中的前庭位置未能得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从而让人感到眩晕。其次,先爬后走的宝宝通常更聪明。在爬行过程中,宝宝不仅需要手脚并用,还需要大小脑的密切配合。这个过程能有效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促进神经连接的丰富性,从而使他们更加聪明。而那些未经过爬行阶段的宝宝,则会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此外,先爬后走的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更强。在爬行过程中,宝宝能有效刺激大小脑的发育,尤其是小脑的反应与平衡能力,这有助于神经纤维的相互缠绕,对宝宝学习语言和以后的阅读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妈妈们要抓住宝宝2岁前的三个爬行关键期,鼓励宝宝多进行爬行活动。在宝宝4-6个月大时,属于准备爬行期,妈妈们可以有意地用手托住宝宝的胸口,让她体验面部朝下的感觉,并引导她做一些抬头动作,为爬行做好准备。在宝宝6-9个月大时,属于爬行敏感期,此时宝宝还无法移动身体,妈妈可以用手掌顶住宝宝的脚掌来帮助她学习爬行。到了宝宝10-24个月大时,属于爬行高峰期,这时宝宝已经基本学会了爬行,妈妈可以找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环境让宝宝自由地探索这个世界。为了激发宝宝的爬行乐趣,还可以与宝宝一起玩一些有趣的爬行游戏,或者在地垫上放置一些沙发垫子等障碍物,鼓励宝宝翻越过去。

总之,爬行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子的爬行关键期,妈妈们要多加引导和鼓励宝宝进行爬行活动!通过充分的爬行锻炼和刺激,宝宝的大脑、平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童年吧!

0 阅读:104

打怪升级的小满麻麻

简介:持续分享,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 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