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卫星通信、汽车电子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大仪加行」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4-06-12 10:10:15

作者|林晴晴

编辑|袁斯来

36氪获悉,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厂商「大仪加行」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创东方投资、基石资本和启榕创投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会用于人才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大仪加行」于2024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电子测试系统级行业落地的初创企业,研发生产基于总线的模块化仪器,在信号采集和信号生成相关行业落地,用于半导体、元器件和汽车电子测试等领域。

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是贯穿电子设计、验证、制造和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不可或缺的工具。典型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中的细分领域,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领域和规模虽小,但却是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可带动上游产业链中的通用芯片、电子元器件、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突破,还可辐射新能源、半导体等下游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各大行业。

近年来,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仪信通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扩大至410.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2亿美元。

然而,在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中,高端仪器有90%以上来自国外品牌,国外企业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企业正面临“卡脖子”难题,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

「大仪加行」联合创始人徐山告诉36氪,“在2019年以前,国内电子测试测量设备的替代性和竞争力明显不足,用于高端仪器的芯片和元器件完全不具备自主能力,同时具备高复杂度电路设计能力的工程人才严重缺失。2019年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催生了大量国产化替代的机会和需求,特别是在电子测试测量领域,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演化为重要的战略需要。”

2024年成立后,「大仪加行」专注于行业落地,瞄准布局航天卫星和汽车领域,提供系统级的行业产品,针对性设计并提供一整套国产替代解决方案。

在卫星通信领域,「大仪加行」研发和生产的卫星无线测控链路产品,可用于卫星状态监控、信号分析和可靠性测试。在地面完成大量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卫星在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中的通信、控制、接收数据和指令等方面的可靠性,为卫星的“生命线”提供保障。

在汽车领域,「大仪加行」计划研发多款用于测试汽车电子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的产品,以适应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品分几个方向:针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生产阶段的专用测试设备,如电机模拟器;针对ADAS系统环境感知模块的专用测试设备,如毫米波雷达目标模拟器;针对汽车驱动电机、空调压缩机、反光镜等机械零部件的早期故障诊断设备,如NVH振动和噪声检测系统。

团队方面,「大仪加行」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创始人徐山曾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大区主管,拥有16年电子测试测量行业市场经验;航天业务负责人韩帅为哈工大电信息学院教授、博导,拥有卫星体制、信号算法领域的发明专利和省部级标准20余项。核心团队在电子测试测量、卫星通信、汽车平台等领域均有超过15年的科研、市场和管理经验。

据36氪了解,公司计划在8-9月份发布卫星通信系统综测仪、雷达目标模拟器等第一系列产品。在未来3-5年内,还将在汽车领域提供定制化的非标测试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从技术储备角度,嵌入AI功能并用于数据挖掘和边缘计算的智能仪器以及服务于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卫星终端接收设备也会成为公司中期的研发方向。

投资人观点:

创东方投资管理合伙人、总裁阮庆国表示:测量设备一直是制造业背后的隐形冠军,尤其是航天航空等高精密行业,电子测量贯穿整个产业链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而高端测量设备、高质量测量系统一直是我们国产化的痛点。大仪加行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致力于解决此痛点问题并有望成为行业标杆。

基石资本天使基金合伙人黄依群表示:随着商业航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传统电子测量行业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国产化、解决方案垂直化、功能模块定制集成化以及测试平台虚拟化是未来电子测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仪加行顺势而为,由全球头部企业资深市场负责人掌舵,与一流高校学术成果转化团队、汽车行业资深技术负责人共同创业,为电子测量行业注入新的力量。

启迪之星创投主管合伙人刘博表示:电子测试测量产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高端电子测量产品国产化较低,国产替代存在巨大的挑战与机会。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顶尖的科研实力及优质技术成果,大仪加行由高校顶级科研团队与来自全球头部产业背景的团队组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速电子测量设备和系统在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大科研领域国产替代进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