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我,夫妻俩退休金每月20000,回村养老不到一年,跑回北京

恭喜你有心室了 2024-06-15 11:18:05

内容纯属故事,配图来源网络,本篇包含虚构创作。

我叫袁怀民,今年60岁,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

我跟妻子的老家在安徽农村,92年的时候,粮票取消,许多人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村子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走出了家乡,踏上了前往城市的道路。

那年我28岁,因为家里新添的一双儿女,我跟妻子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养家糊口,我们跟父母商量后,决定也加入到“北漂”的行列中。

到了北京后几经辗转,妻子靠着老乡的介绍,找了一份居家保姆的工作,而我也进入了工地,凭借在老家建房子的经验,得到了一份测量画图纸的活。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每当想到家中的儿女和那片熟悉的土地,我们就觉得充满了动力。北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我和妻子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初的几年里,我们省吃俭用,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老家,希望孩子们能够过得更好。后来我们俩见识慢慢加深,也攒到了一点钱,这萌生了在北京生活的想法。

每年寒暑假的时候,是我跟妻子相对清闲的时间,我们特意租了房子,把儿女接到北京,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得儿子跟女儿第一回来的时候,眼睛里满是震撼,那时候的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充满新奇和梦想的地方。

他们穿梭在繁华的街道,惊叹于高楼大厦的巍峨,也体验到了城里生活的美好,也许从那时起,他们的心中就种下了对北京的向往和追求。

后来我跟妻子鼓励他俩好好学习,将来到北京来念大学,我们一家就能在北京团圆,兴许还能在北京买套房子,有了这个梦想之后,我们一家人都相当憧憬。

赶上时代的东风,这个梦竟然成真了,04年的时候,北京房价4000至7000一平,我跟老伴拿出全部积蓄在南二环买了房子,子女随迁过来,北京就这样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一晃又过去二十年,如今我跟老伴均已退休,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不用我们操心,可我和妻子对乡村的思念却愈发浓烈。

去年,我们决定退休回村养老,享受那份宁静与安详。我们幻想着在田野间漫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于是,我们收拾好行囊,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回村的旅程。父母故去,老家的房子长年失修,早已不能住人。

我们借了亲戚家一间房暂住,原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建个简易的小院子养老,可没想到,不到一年,我们却不得不狼狈的跑回北京。

刚回到老家的时候,亲戚们还是相当热情的,听说我们夫妻俩退休金加起来有两万,人人夸我们能干又会赚钱,知道我们想回村养老后,一个个都惊讶无比。

“哎吆,你们过惯了城里人养尊处优的生活,哪还能适应农村的朴素生活啊?”

初听这话还没觉出深意,毕竟我骨子里就是个农村人啊,回农村还需要适应什么?住了不到半个月,有体会了……

乡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得跑到镇上去看病,而且药品的种类也没有城市里那么齐全。

其次,乡村的购物也不方便,虽然有一些小卖部,但商品的种类和质量都无法与城市里的超市相比,甚至价格还不便宜。

而且,乡村的娱乐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除了走街串巷找人聊聊天,串串门,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

我跟老伴都是爱热闹的人,这样的生活让我们感到无比压抑。我们开始怀念起在北京的日子,那里有繁华的街道,有丰富的娱乐活动。

更让我们难以忍受的是,乡村的人际关系也远比城市复杂,虽然我们和周边人相处得还算融洽,但总有一些人喜欢搬弄是非,说三道四。

我们这种从城里回来的“有钱人”,更是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被卷入无端的纷争之中。

先说我们建房子的那块地吧,那地本来就是我爸的,先前我们在北京生活,他老人家可能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回来,就随口把地给了一个亲戚,说以后他走了,那块地就让人家做主了。

农村的地要是没碰上拆迁,也不值什么钱,我爸虽然说让亲戚做主,人家最后也只是放在那荒废了。

我说我要建养老房,人家第一想法不是觉得理所应当,而是问我凭什么,死活要我出钱买地。我跟人理论,最后的结果是让我给一笔保养费,作为他这些年给我家看房子的报酬。

我跟老伴心力憔悴,觉得这钱花的也太冤枉了,后来人家看我们不情不愿,开始诋毁我们没人情味,搞的后来我们在村里处处被人指指点点。

想找人施工也一波三折,谈价格的时候总感觉人想占我们便宜,故意多收钱。

后来可能是不开心吧,总感觉心里头堵得慌,种的菜被人无端连根拔掉后,老伴彻底心灰意冷,跟我说不想在农村呆了。

我能够理解她的感受,毕竟我们曾经在北京生活了那么多年,习惯了那里的便捷和舒适。虽然乡村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里已经不适合我们生活了。

回到北京后,我们重新回到了熟悉的环境,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心里竟然觉得无比的宁静和安详。

4 阅读:1083

恭喜你有心室了

简介:笔耕不缀,隐在故事里的人间世。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