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编修】德阳市地方志办服务新时代编纂人民爱看的德阳地情丛书

方志四川 2024-06-25 14:14:23

德阳市地方志办服务新时 代编纂人民爱看的德阳地情丛书

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主题主线,忠实履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深入挖掘地情文化资源,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志力量。

一、讲好德阳故事,编纂德阳特色的地情书

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以弘扬地方文化为己任,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编纂德阳人民喜闻乐见的特色书籍。

一是延续地方文脉,展现德阳风貌。以“何为德阳”为题,设立常年项目,用于系统挖掘地情文化,全方位展现德阳风土人情。现已公开出版《德阳名村名院》《德阳古诗遗文》《德阳味道·餐饮篇》等地情丛书10册,其中5部获四川省地方志成果奖,广受好评。

二是紧扣重要节点,记载奋斗历程。紧扣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和2023年建市40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专题书刊编纂,以行动回应时代所需。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编纂《中国共产党德阳百年图史》;围绕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历史事件,编纂《德阳史志》专刊;围绕建市40周年,编纂《奋进四十年:德阳1983-2023》。

三是聚焦地方发展,书写伟大实践。聚焦“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展现德阳奋进姿态,分别以文旅争先、乡村振兴、工业强市等为主题编纂《德阳史志》期刊。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德阳大事月报机制,创办《德阳大事记》月刊,分送四大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极大提升了史志部门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影响力。与省地方志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编纂的《巴蜀史志·三星堆专刊》,登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二、坚持守正创新,编纂与时俱进的地情书

在地情书编纂“自选动作”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吸纳新理论新形式,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做人民群众爱看的书。

一是强化“志”味。编纂地情丛书,注重追溯历史渊源,特别是旧志中的相关记述,增加历史厚重感和文化韵味。《德阳文化遗产》每个遗产下设遗产概况、图说遗产、志里遗产、遗产漫笔四个条目,多角度关注遗产流变。

二是顺应“图”说。在提高书籍视觉效果上下功夫,持续优化图片应用。图片来源方面,从利用现有图片到大范围征集图片,从系统内征集到向社会各界征集,从自行拍摄补充到向专业摄影师靶向征集。图片编排方面,从前置彩图到随文插图,从小图点缀到震撼大图营造视觉冲击。《德阳味道·餐饮篇》以特色菜品、宴席为线,聘请美食摄影师定点拍摄,展开书页,左侧大图直观展示菜品,右侧以文字和小图介绍菜品前世今生,以美图烘托美食,以美文刻画匠心。

三是拓展“史”载。坚持“述而不论”的记述风格,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增加作品温度。《奋进四十年:德阳1983—2023》每章以述略勾勒奋进的历史脉络,以亲历者口述见证历史,以主流媒体的报道礼赞历史性成就,突破传统史书的记述方式,以生动的图片呈现历史场景,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展现德阳奋进四十年的光辉历程。

三、拓宽工作视野,编纂服务发展的地情书

地方志,“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做好编纂出版“前半篇文章”,强化“教化育人、资政服务”后半篇文章,加快构建大史志格局,积极拓展书籍应用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是创新编纂模式。聚焦党委政府所需、重点部门所为,打通部门间的横向工作边界,疏通地区间的纵向工作路径,形成专业人士与地方志工作者通力合作的编纂机制。地方志部门精选主题,与相关职能部门靶向合作,共同编纂精品书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搭建多协会合作平台。引入史志工作的源头活水,邀请吸纳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爱鸟协会、餐饮协会的专家人才进入史志专家库,共享人才资源。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