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万万没想到:自己出钱创办的学校,却由红色卧底掌控

趣史小研究 2024-06-23 19:01:19
前言:

在我党创建初期,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学术大家,他是李大钊先生的弟子,更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其博学宏儒之名,连众多国民党高官都十分敬仰,他岁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在白色恐怖的广西坚持传播马克思理论。

他,就是现今的广西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杨东莼先生。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一九三二年、由国民党桂系大佬:李宗仁、白崇禧创建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目的是发展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但是万万没想到,当时高薪聘请来的业界大儒——杨东莼先生,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共党分子!这么“乌龙”的事情,是李宗仁真的太糊涂?还是他无法辨别之?先来看看杨校长是如何成为两党都敬畏的人物把。

一.从小立志,青年入党

杨东莼,出生于大清末年的“庚子国变”时期,那一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并烧杀抢掠,虽然他的家乡远在湖南醴陵,但十岁出头就知道了何为“国恨家仇”,从小就以“读书报国、拯救中华”为己任。

1919年的巴黎和会,我国的权益被西方列强出卖,青岛被日本窃取,刚到北京大学攻读的杨东莼得知此事后,立即跟同学们参加了席卷半个中国的五四运动。

作为一次启迪民智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团结的青年力量中,小杨看破了旧时代奴性教育的弊端:“那不过是北洋军阀培养新奴才的手段,我们不仅要团结、更要全新的思想来武装头脑!”

就在北大校园的未名湖畔,小杨同学第一次遇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先生的思想和学说深深地吸引了这个年轻人,从此就以李大钊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从第二年开始,杨东莼参与并主导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用他自己的话说:“实现革命理想,不仅要武装穷苦百姓,更要武装他们的思想!”

21岁那年,杨东莼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名义上是国民政府聘请的高级讲师,实则在暗地里领导工人运动,开始跟打赢了直奉战争的张作霖明里暗里搞对抗!

1926年,北平的工人和学生运动愈演愈烈,大帅张作霖如坐针毡,再加上蒋介石在广州发动了北伐战争,处于国共合作第一阶段的北伐军,需要杨东莼领导进步青年在敌人内部“中心开花”,所以他的名声也逐渐在两党中传开了。

两年后,国共两党虽已决裂,但北伐军依旧势如破竹地北上进击,并最终攻克了北京,张大帅灰溜溜地跑回了东北老家,再加上张学良很快宣布“改弦易帜”,中国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得到了形式上的统一。

但此时,在经历了老蒋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上海总部失去联系的杨东莼、只能以留学生的身份前往日本躲避。直到此时,也没人清楚他的共党身份。

二.32岁的校长

哪怕身在异乡,杨东莼对于革命理念的传播也未曾停下,几年的时间有大量著作流传回国,在国内的教育界有着愈加深刻的影响。

当时在国民党高层,很多人都知道这位出国“镀金”的大儒,除了强硬派的老蒋、汪精卫、汤恩伯等以外,很多对我党怀有同情心的鸽派将领,如卫立煌、杜聿明等等,都想拉拢这位年轻人为己所用。

最终还是桂系的李宗仁与白崇禧成功把他聘请到了广西,以32岁的年龄,接管了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长之位。这里有个疑问:难道李宗仁就没有怀疑过杨东莼的身份吗?笔者认为也未必!

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才智,他们不太可能看不出杨校长的立场,毕竟有颇多的文章来阐述他的思想,这种进步的思想即便没有明说,也难免不被人联想为“红色”的,但是问题在于,杨校长作为当世的鸿儒,留下总比杀掉有用!

就在创立学校的前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几乎未做抵抗就丢了东三省,关内的国民政府作壁上观,这令一向与老蒋不和的桂系噤若寒蝉。指望中央军,不如靠自己!

李宗仁决定先从教育方面入手,因为哪怕是武装力量能硬钢日本的东北军,落后的军阀思想、奴性的教育思维,最后也只能把国土拱手资敌。而当时已经是德高望重的杨东莼,就是新思维、新动力的代表,哪怕他的立场确实有点“偏红”,那又如何?

更何况东北沦陷后,国内新一轮呼吁国共合作抗日的舆论也开始兴起,又没有直接的证据,万一杀错人了、岂不是寒了天下名仕之心?所以,除了开设在延安的“抗大”以外,广西师范成了我党在“白区”唯一一处可以公开宣扬进步思想的地方。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

国民政府管不着,李、白二人还“罩”着,杨校长的工作那真是如鱼得水,应聘后立即招贤纳士,把大批红色进步人士招入教育系统,并且私下里开始和我们的红色谍王——李克农将军取得了联系。

期间在李克农的协调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有两千多红色思想的青年人就读于广西师范,与此同时,直到西安事变爆发后,杨校长也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彼时,为了逼迫老蒋联共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本想交给我党枪毙之,但考虑到抗战全局,最终我党还是放过了老蒋,并开始着手构筑抗日统一战线。

李克农立即单线联系了杨校长,让他凭借自己的身份和交情,与李、白二位沟通统一战线之事,杨校长欣然接受任务。在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诫后,桂系集团发表了加入抗日统一战线的声明,并且立即派遣了6万“狼兵”参加了惨烈的淞沪会战。

直到这时,杨校长的身份依旧没有暴露。再加上周总理为了统战、亲自找到了白崇禧谈判,重归“国军战斗序列”的八路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友军了,我党还堂而皇之地在广西各地开启了办事处。

从那时起,李宗仁和白崇禧就被冠以了“通共”的名号,与老蒋的貌合神离,使得我党在广西的发展更加顺利了。所以,在1937年末,杨校长迎来了他的教育事业第二春,出任由白崇禧筹办的【广西建设干部学校】的教育长。

其实干部学校的校长、是由时任广西省主席的黄旭初兼任,但从政能力尚可的他、对于教育方面一窍不通,所以在好友的推荐下他找到了杨东莼。

一开始、杨东莼不想再为桂系效力了,他想去陕北、回归党组织的怀抱,但是面对黄主席的盛情邀约,怕暴露身份的他还是犹豫了。

而作为八路军代表、已经在桂林公开办公的李克农,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打入桂系内部的绝好机会,就以党组织的名义让他出任这个教育长。

杨东莼考虑再三,向黄旭初开出了几个条件,大意为,学校内部的人事任命由他一人安排,尽快开展课程一切手续从简,不去陪都重庆受训等等。简而言之,就是:想用我?那我的地盘我做主!黄旭初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四.李宗仁夸赞的党国精英

“为何杨东莼培养的干部如此优秀,你们培养的干部这样蹩脚呢?”这是1944年广西桂柳会战失利后,李宗仁大骂手下的高官。事实证明,没有旁人干涉的干部学校,确实非常的高效!

自打杨校长走马上任后,干校就不断为桂系输送优秀人才,这些年轻人的优秀品质在桂军里难得一见,他们思维敏捷、做事干练、思想纯洁而进步,完全没有老桂系军阀们的官僚作风,李、白二人用过了都交口称赞!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群干部中的生力军,是杨校长以“无产阶级为民思想”的理念培养出来的,穿着国民党的正装,脑海里都是实现马列主义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民国时期的教育界泰斗——徐特立,也被杨东莼请出山,来到了广西任教,这在当时也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有了徐先生的身份掩护,他更是从延安要来了十几个我党的政工干部、加入了他的教育大军。

期间他还组织了几次学校内部的“肃反”,把蒋介石安插进来的几十名特务、破坏分子等统统清出了学校,本来就与老蒋不和的李宗仁,不仅对此事充耳不闻,还夸奖杨东莼不愧为党国的精英。

尾声:

随着日寇大举进犯,干校无奈于1940年中旬撤离至重庆,开办了三期的干校,为我党培养了多达四千名的优秀抗日骨干。直到1949年6月,长江防线岌岌可危的国民党高层,最终决定全员退守台湾,杨东莼瞅准时机脱离敌营,前往香港避难。

新中国建立后,注重教育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联名将他请出,余下的几十年中、杨东莼奔走国内各地,担任过很多高校的校长,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说,第一代领导人是开国元勋的话,那么教育界的启智元勋,就是伟大的教育家、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杨东莼先生!



参考资料: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2021年06月22日刊文

【杨东莼:从心青年到燃灯者】作者:周洪宇

0 阅读:1

趣史小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