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升官最快的4人:有人皇亲国戚,有人贪官污吏,有人花钱买官

川鹤史 2024-06-19 16:27:2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首、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隋唐以后,人们可以通过科举制进入官场。官职一般按官阶来划分,如从九品到一品,不同的官阶对应着不同的权力和地位。

但是他们入职后并非一成不变,绝大部分人都想升官加职,步步高升。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表现出色,得到上级的赏识,便可能获得升官的机会。

当然也有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比如通过结交权贵、行贿受贿、攀附门第等手段获得晋升。

在清朝,有四个人升官速度最快,从入仕到一品,都控制在10年以内。

他们是谁,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一路高升?

外戚重臣一路开挂

富察傅恒出身名门,在努尔哈赤入关时,他的先祖率先支持,随兵入关。在清朝建立之初,他的曾祖父也是身居要职,深受皇帝信任。

到了傅恒这一代,他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皇后,他也因此成为了乾隆的小舅子。

1740年,傅恒年仅十九岁。

为了锻炼傅恒,乾隆开始安排他入朝为官。或许考虑到傅恒年纪小、资历不深,皇帝便安排他做侍卫。

刚开始,他并没有实权,但是不久后,他便成了头等侍卫。

渐渐的,傅恒的才能开始展露头角,能力越来越突出。

从1742年到1743年,他先后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右户部侍郎。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傅恒的职务多次变动。

1745年,傅恒入军机处。要知道,清朝的军机处是中枢权力机关,是国家的核心所在。

不到五年的时间,傅恒已经从一个小小的侍卫进入到了国家的核心机关,可见乾隆对傅恒的器重。

傅恒入军机处后,没有恃宠而骄,他领兵平定金川。乾隆为了奖励他,封其为一等忠勇公。

在1754年,在所有大臣反对攻打准格尔的时候,傅恒力排众议、整军待发,最后班师回朝。

但是在傅恒督师缅甸之际,他染上恶疾,未满五十岁便去世了。

纵观傅恒的一生,他一路飙升,官至军机。

在外界看来,他是靠“关系”才如此,但是事实上,光有皇帝的偏爱是不够的,傅恒之所以能够迁升如此快,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独到的眼光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有军功和政绩的加持,人们不会对破格提拔有不满的情绪,相反还会认可皇帝的做法。

御前侍卫平步青云

谈及和珅,我们一般会想到他是一个大贪官。但是事实上,除去他后期野心膨胀,收取贿赂,他的一生可谓是一部“励志史”。

他的出身并不好。

在他三岁时,母亲难产去世。在他九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年纪小小的他从小便在别人的庇护下成长。

虽然生活环境并不理想,但是他努力的学习知识,想要通过科举考试一展抱负。他语言天赋极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而且通读四书五经,深受老师喜爱。

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人圆滑,从不与人发生冲突。这也使得他深谙职场之道。

他在科举落榜后,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如果没有其他职位,这只是一个闲职。

和珅认为自己满腹经纶无可用之处,便想着其他途径任官职,可是他等来的却是一个三等侍卫的职务。

终于,和珅遇到了他的伯乐——乾隆皇帝。乾隆见和珅为人机灵,也很博学,便提拔他为仪仗队的侍从。

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和珅正式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活。

两年后,和珅任和珅为御前侍卫,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1776年是和珅迁升最快的一年。

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平均每两个月和珅就会晋升,或是有新的职位。

第二年,和珅又有了新的职位变动: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后来又兼步军统领。

和珅的晋升如此快,引来了别人的猜忌和忌惮。

在那时,和珅因安明没有回家守丧,遭到了永贵的弹劾,受到了降两级留用的处罚。即便如此,和珅仍然身居要职,地位不可撼动。

到1780年,和珅任户部尚书。

从三等侍卫到一品官员,和珅仅用了八年的时间。

事实上,和珅的晋升一方面来自乾隆皇帝对他的偏信,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真才实学。

和珅初步官场之际,为政清廉,精明能干,得到一致好评。

而且他的文学造诣颇高,既可以和文人墨客侃侃而谈,也可以与乾隆皇帝吟诗对弈。

到后来和珅利欲熏心,收取贿赂。后期他几乎掌控朝政,限制乾隆、嘉庆的自由,他也因此被称为“二皇帝”。

直到乾隆去世,嘉庆掌握实权后,和珅被下令抄家,不久便在狱中自杀了。

出身平凡步步高升

与前两个人不同,尹继善是凭借科举步入官场的。

尹继善在准备科举考试时,与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有过一面之缘。当时雍正对于这个读书人的印象颇深。

到了雍正元年,尹继善成为进士。

在大殿之上雍正一眼便认出了当年的学子。尹继善侃侃而、谈博古通今、为人和善,对很多事情有独到的见解,雍正十分欣赏他,便让他去翰林院工作。

不久,尹继善任起居注官。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迁为侍讲、户部郎中、江苏巡抚、河道总督、两江总督、刑部尚书。此后他出任封疆,直到1765才得以返京。

在尹继善为官期间,他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不过,在后期他逐渐沾染官场气息,为人圆滑。

尹继善入仕后六载成巡抚,八载至总督,可谓是仕途顺遂,一大奇迹。连乾隆皇帝也对他的晋升赞叹不已。

古代人入官场途径多样,可以通过科举,也可以通过袭爵,还有一种方式便是“捐官”。

李卫便是通过捐官,获得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职务。

虽然他的入仕路不太“光彩”,但不可否认他为官之后,确实造福了一方百姓。

等到雍正即位后,他深受雍正的赏识,先后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浙江巡抚及总督、兵部及刑部尚书、总督等职务。他从入仕到高居总督职位,用了不到九年的时间,速度相当之快。

他在任期间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兴修水利、改革体制、鼓励耕种、整肃官吏,是一个公认的好官。

现在很多影视剧以李卫为原型进行创作,描述李卫一生的经历,赞扬他的美好品质,如《李卫当官》《大内低手》等。

结语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其一举一动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清朝,朝廷总结以往朝代的不足,借鉴有益之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官员们的入仕、晋升、惩戒等有着极其严苛的规定。

傅恒、和珅、尹继善和李卫这几个人看似依仗皇帝的偏爱晋升神速,但是这几人也有着过人之处,实力不容小觑。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在森严的制度中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令他人心悦诚服。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和珅本與阮刻本《禮記注疏》關係考》

2、中国知网:《乾隆朝满大学士入值军机群体探析》

3、中国知网:《浅谈尹继善及尹氏家族在清雍乾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4、中国知网:《李卫当官的历史真相》

1 阅读:25

川鹤史

简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每天了解一些历史小故事